第70章 是时候证明你们的价值了!(4.7K大章,求月票~)
第70章 是时候证明你们的价值了!(4.7K大章,求月票~) (第2/2页)或惊,或惧,或忧,或思。
朱由检将所有人的反应看在眼里,他缓缓地点了点头。
“不错,正是与此事有关。”
他环视众人,一字一句地说道。
“朕登基之初,便已察觉国事衰败,然,破局之法,究竟在于何处?”
“是边事?是财税?还是吏治?”
“朕反复思量,觉得这些,都不过是表象而已。”
“其真正的问题在于,自万历以来,我大明朝堂,年年党争,岁岁党争!浙、宣、楚、东林……各色党派,你方唱罢我登场!”
“一朝得势,便非要将对方赶尽杀绝不可!”
“朝中各官,若想安稳做事,便势必要择一党而依附,否则便动辄得咎,事事掣肘!”
“更可怕的是,”朱由检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痛心,“做事者,多做多错;不做者,少做少错!以至于我大明朝堂,竟只以道德文章臧否人才,而全然不以事功为念!”
“这样,是不对的!”
他拿起桌案上那份薄薄的,即将发往各地的东林党人起复名单,轻轻晃了晃。
“这份名单上,一百九十三人。远的在两广,近的在京畿。他们进京的时间,从数日到数月不等。”
“朕问你们,这里面,有多少是被污蔑的?有多少是遭受冤枉的?”
“朕再问你们,今日在座的,又有多少人,曾经上书,参与过对他们的攻讦?”
“他们一旦还朝,会不会报复回来?!”
“到时候,这朝堂之上,又是乌烟瘴气,攻伐不休!国家大事,还要不要做了?!”
朱由检越说越激动,干脆从御案后站了起来,走下台阶,在群臣之间缓缓踱步。
他的目光,如同一把利剑,扫过每一个臣子的脸。
“朕有意禁绝党争!是故,朕对魏逆之事,多有容忍,只诛首恶,不及其余!朕也欲劝这些即将还朝的受冤之人,相忍为国!”
他停下脚步,看着众人。
“可是,朕冲龄践祚,德望尚薄,他们真的会愿意听朕的话,放下这数年贬斥之辱吗?”
“众位爱卿,朕需要事功,来证明朕的中兴之志!”
“而你们,也同样需要事功,来向朕,向天下,也向那些即将还朝的政敌们,证明你们的价值!”
“旬月之间,欲求事功,则以京师大治,最易见效!”
“朕今日,与诸君坦诚相待,如此,可算是清楚明白了?”
一番话,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
殿中的大臣们,一个个额头见汗,心神巨震。
他们从未想过,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帝王,竟能将政治的本质,人心的幽微,看得如此透彻!
他没有回避问题,反而将最尖锐,最敏感的党争问题,赤裸裸地摆在了台面上。
他也没有偏袒任何一方,而是给出了一个所有人都无法拒绝的,也是唯一的解决方案——
事功!
用实实在在的功绩,来取代虚无缥缈的道德口号和党派标签!
这是一种阳谋。
一种让他们既敬畏,又不得不佩服的阳谋。
许久,还是黄立极第一个反应过来,他离座起身,带头深深下拜。
“陛下圣明,烛照万里!臣等只顾党同伐异,于国事多有妥协,实是有负圣恩!”
“陛下能为臣等着想,臣等……感激涕零!京师大治之事,臣,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臣等,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所有大臣,齐刷刷地起身,跪倒在地,声音汇成一股洪流,在殿中激荡。
朱由检缓缓地吐出一口气,不着痕迹地看向黄立极。
他突然觉得,有个老狐狸首辅在这里唱双簧、搭梯子似乎也不是坏事?
“众爱卿,都平身坐下吧。”
他回到御案之后,重新坐下,节奏陡然加快。
“如此,第一事,就算议定。”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了薛国观。
“薛国观。”
“臣在!”薛国观立刻站起身来。
“你策论中所列,京中修路、安置饥民、疏通沟渠等事,甚为繁琐。朕现在,就只命你专管修路一事!”
“你下去之后,立刻就此事,列出详尽的费用、人工、方法、措施,写成条陈,直接呈报上来!朕与你配齐人力、物力、财力!”
朱由检顿了顿,看着薛国观那张激动到涨红的脸,沉声道。
“朕会给你一切能给的支持,还请爱卿,莫要辜负了朕的期望。”
薛国观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头顶,他猛地一撩袍角,单膝跪地,声音洪亮。
“臣,敢不从命!”
朱由检满意地点点头,又看向其他人。
“其余诸事,还请各位臣工下去之后,或自荐,或举荐贤能,各自认领。标准就两个:一,旬月之内,可见成效;二,于京师百万生民,确有裨益。”
“切勿再上那些陈腔滥调了,明白吗?”
“臣等遵命!”众臣齐声应道。
朱由检敲了敲桌子。
“好,第一事议定。第二事,起复天启年间因门户事罢斥各员,名单在此,是否有人有异议?”
殿中一片安静,无人出声。
吏科都给事中陈尔翼,下意识地捏了捏藏在袖中的题本,那里面是他连夜写好的,反对大规模起复东林党人的奏疏。
他微不可察地看了看左右同僚,特别是看了看几个沉默不语的旧日阉党同僚,最终还是没敢出列。
皇帝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此时再出头,那就是不识时务,自寻死路。
“很好。”
朱由检的目光在桌上的名牌中扫过,最后定格在一个名字上。
“通政司使,吕图南。”
“臣在。”
“今日之内,将起复公文,尽数发出,可有问题?”
“回陛下,没有问题!”吕图南起身拱手道。
“第三事,起复朱燮元,为川、贵、湖广、汉中等地总督,直领军务。有异议吗?”
依旧无人出声。
朱由检以眼示意吕图南,后者再次起身领命。
“第四事,朕欲在明年春闱以登极之故开恩科,取士名额,定为四百人。有异议吗?”
这一次,殿中终于有了些反应,几位阁老和尚书对视一眼,齐齐起身。
“陛下圣明,此乃为国求才之盛举!”
“第五事,”朱由检点点头,语气丝毫不停,“明年春闱之后,由吏部出面,考选精通算学之士五十人,纳入户部,新设会计司。有异议吗?”
户部尚书郭允厚立刻站起身来,激动地拱手道:“陛下圣明!臣……臣代户部上下,谢陛下隆恩!”
说完,他还回头看了一眼其他人。
其他人皆眼观鼻,鼻观心,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
朱由检心中暗松一口气。
很好,今日最难的几关,都顺利通过了。
看来,这场“坦诚布公”+“驱狼吞虎”的会议,效果斐然。
他挥了挥手,脸上也露出了一丝轻松的笑意。
“今日诸事已毕,诸位爱卿都退下吧,各自的事情,好生去做。”
群臣起身,正欲行礼告退。
就在此时,一个声音,突兀地在安静的大殿中响了起来。
“陛下,臣……有本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