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回 秋日江上行 等待的煎熬
第四十九回 秋日江上行 等待的煎熬 (第1/2页)古琴美女,战船江水。在这琴音的环绕中,相辅相成。把宋宇彻底的听醉了。
“:殿下,奴家弹得可好?”小小眨着眼问道。
“:嗯。好,小小一曲,仿若天籁之音。直听得我如痴如醉。”宋宇被小小唤醒,有些不好意思的答道。
“:多谢殿下夸奖,时候也不早了,江上风寒,奴家回船内歇息去了。殿下也回吧,切莫受了风寒。”小小边收拾古琴,边向宋宇告辞。
宋宇冲她摆了摆手“;知道了,我少时便回去歇息。小小你且先行一步。”
言罢,也不再理会小小,独自立在船头看着江面发呆。直到一阵江风吹来,宋宇浑身打了个哆嗦,自言自语道:
秋风起,秋叶黄。
秋日江水烟云荡。
秋月起,秋星藏。
月照秋江层层浪,
战事起,琴声扬。
自古英雄多奔忙。
诗罢,宋宇回仓休息。
第二日,宋宇早早便起来了。洗漱完毕,直接拉着余阶又来到船头赏景“:余老幺,你看这王坚吕文德二人,一前一后,将你我座船拥在中间,却故意在船队之尾放些粮船随行,这样做是不是故意引忠义军上钩?”
“:殿下,那些哪是粮船,实是火船,内装干柴泼上猪油。只待开战,便会冲向敌军船队。烧它个灰飞烟灭。”余阶严肃的回答道。
“:哦?但对方皆是小船,灵活机动,想要烧到,怕是没那么容易吧?”
“:这,小弟也不知这二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实不相瞒,水战小弟也是个外行。还是静观其变吧。”余阶摇了摇头,回答宋宇。
宋宇看余阶也不知道,更加好奇,这时船上王坚安排好的旗语兵小跑着前来禀报道“:太子殿下,方才船尾王将军发信,说是江面上突现数艘渔船,一直尾随我军前行。怕是鱼儿上钩了。”
宋宇正想回话,又一旗语兵前来,禀报道“:殿下,吕将军发信,我等最晚黄昏便能到得巢湖口。”
“:这么快?吕文德可已经晓得鱼儿上钩了?”宋宇开心的问道。
“:已然晓得,吕将军叮嘱殿下,一旦开战,还请殿下暂时呆在船舱之内。切勿以身犯险。”旗语兵继续说道。
宋宇听了传令兵话语,不置可否的说道”:告诉他们,本殿下又不是傻子,能照顾好自己,也知道如何保命,他二人只管尽力杀贼便是。”
此时在宋宇船队十余里外,一女将正立于船头皱眉苦思:该死的李全,又要打劫大宋。这次还让本姑娘杀了几个淮河水师将领,抢了他们的战船。
话说这大宋的内斗,真是愈加激烈了。想那史弥远身为丞相,这次竟要杀的那太子赵竑?史弥远那厮竟然还直接命令李全,务必赶尽杀绝,寸草不留。若是跑了一个,便等着他史弥远的滔天怒火吧。
按照以往帮史弥远杀人的习惯,出的兵越多,越说明对方是个好官。记得上次截杀一个县令,那人公正廉洁,深受百姓爱戴,住的是草舍,喝的是稀粥,吃的是咸菜。穷的媳妇都饿跑了。家里就一瞎眼老娘,卧病在床多年。恐怕那县令一生唯一的污点,就是参了史弥远党羽一本。
对于那样的好官,自己实在不忍下手,只好让随行之人给了他个痛快。
想到这里,女将叹了口气“:哎......要是爹还在就好了。替天行道,劫富济贫。可现在,我这手上粘的,全是无辜好人的热血。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突兀的仰天长叹一声“:爹......女儿辜负了您。终究成了清浊不分的浑人。”言毕,两行清泪黯然流淌。
却听身后一将军禀报道“:妙珍,探子来报,运粮船队大小船只五十余艘,其中粮船半数以上。我等是否出击?”
杨妙真忙偷偷擦拭眼泪,带着浓重的鼻音回头答道“:娘舅,且不急,我等虽有百十条船,却是朦艟小舟居多,槛船居少。若不想些办法,只怕偷鸡不成蚀把米。”
问话这将军,名叫刘全,是四娘子的母舅。平素对这四娘子屡献妙计。虽有得有失,但在这忠义军中,也算个智谋之士,只听他劝阻杨妙珍道“;妙珍,须知兵贵神速,我等应趁敌军尚不知晓我军行踪之时,率先出击,打他一个措手不及,定可一战而胜。若是迁延日久,敌军察觉,有所防备,再想下手,怕是不易了。”
杨妙珍听了刘全分析,笑着回答道“:娘舅,你所说妙珍知晓,但水战不同陆战,陆战我等可率骑兵随意突袭敌军薄弱之处,但水战皆是船只,只可弓弩炮石伤敌,且我军朦艟居多,若拼炮石之利,实是占不得半点便宜。恐怕尚未冲到敌船近处肉搏,便已半数沉江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