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67章 新茶
第一卷 第67章 新茶 (第1/2页)他知道,在这个圈子里,学历只是入场券,能力只是门槛,真正决定你高度的,是“圈子”、“资源”和“背景”。
他没有背景。
买房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他忽然明白,张总不是“会做人”,而是“懂规则”。
张总知道怎么安排接待,他知道怎么说话让人舒服,他知道怎么在饭局上让对方放松警惕,也知道怎么在关键时候“不经意”地透露一些信息,让你意识到差距,让你心甘情愿地配合。
这是一种“软实力”,也是一种“阶级壁垒”。
想着想着他睡着了,因为绵羊数到了九十九,小时候余磊就是这样睡觉的。
从六岁开始,他就一个人玩,一个人睡,累了吃几口爷爷奶奶留下来的饭。
一锅米饭,可以吃一天。因为爷爷要去镇里卖东西,奶奶要种地。
小时候,有玩伴,余磊也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快乐。
除了偶尔吵架被人家说了几句没有爹妈的孩子,可是他晓得自己的父亲是为了村里死的,他是为了接上电,为了不让人路过的地方触电。
父亲是英雄,余磊始终这么认为,而母亲…他哽咽了…不晓得…
第二天一早,吃过早饭,成经理和张总准时出现在设计院会议室,开始一天的项目对接。
余磊将整理好的资料放在成经理的桌子上,茶水什么的都是对方准备的。
正前方,中央,惯例就是投影+PPt,左边摆放着一台笔记本电脑,U盘,话筒。
大领导都坐在中间,余磊他们坐在对着门的一边,应该是北面。
这是客人上座的意思,或者称“贵宾”。
华东院这边团队来了八个,张总做中央,两边都是分项设计负责人。
余磊被安排坐在成经理旁边,设计有个新来的小姑娘坐在后排角落,负责记录会议内容。
成经理也暗示余磊做笔记,一边记一边听,渐渐发现,这项目其实并不复杂,技术层面的问题不大,核心在于“沟通”和“协调”。
张总很会讲话,每句话都掷地有声,却又留有余地。
他对成经理非常尊重,甚至有些“讨好”的意味,因为成经理背后代表的是“项目投资方”,而张总的单位是“执行方”。
但余磊发现,张总并不卑微,而是“有分寸地合作”,既表现出专业性,又不失主动性。
甚至在供图和人员费用方面,设计院都占了上风,因为这些集团领导都摸过底,在燃煤电厂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技术上,华东电力设计院是垄断的。
而且是唯一家有工程案例的,其他竞争的电力院都是纸上谈兵,PPt画的再好,价格再优惠。
你是领导,你敢用?
早已出问题了么?而且央企省了钱又不是自己的,出了问题可是自己的。
华东院有业绩,为什么有业绩的你不用?而用一些没有业绩的,后面一旦出问题,一大堆帽子能给你扣在头上。
会议持续了两个小时,中间张总接了个电话,语气轻松:“嗯,好,我会下给你那边打过去。”
余磊的心又是一紧。
他终于明白,那六十万,只是张总生活中的一个“支出项”,甚至可能只是女儿日常开销中的一小部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