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月光光、照地堂
第72章、月光光、照地堂 (第1/2页)夜。
紫薇坊紧邻皇城,坊内住户非官即贵。
如此紧俏的地段,却有一座府邸几乎占据了坊内四分之一的面积
据说,此宅原是陛下为前朝旧臣时的潜邸,后来陛下起事推翻前朝厉帝,建国大吴,便将此宅赏给了故太子。
再往后,故太子同二皇子景王相争,落了个双双殒命。
这座有着特殊象征意义的宅子再赏其余诸子皆不合适,便又赐给了兴国公主,居住至今。
公主府占地广阔,仆妇数百,但行走其间,却寂静无声。
管中窥豹,可见规矩森严。
三进偏厅。
“......姑母,北归途中,那丁家小郎智勇无双,依小侄浅见,莫说做个都头,便是营指挥他也做的......”
陈翊笑呵呵的推销着自己的六弟。
偏厅主位上,端坐一名三十多岁的雍容妇人,头簪珠翠,身着明黄绣鸾凤团衫,下罩十幅月华裙。
面如玉盘,眉似远山。
姿容极美,却是一种毫无锋芒、不具侵略性的美。
温婉柔和。
给人一种格外亲切的感觉,很像那种常居深宅、性子温柔、特别喜欢小孩子的邻家婶婶。
不过,知晓她身份的人,绝不会这样想。
她正是执掌西衙多年、爪牙耳目遍布朝野的兴国公主......陈棠。
兴国公主听罢侄儿所言,笑了笑,“翊儿莫要不知足!旁人又不聋,你和厉百程是什么关系,别人打听不出来么?因为越级提拔他做朱雀军指挥使,你二哥都来找本宫说过几回了。若再提拔一个十九岁的营指挥,你那几个兄弟还不得骂本宫偏心?”
兴国口中的‘兄弟’,自然不是指重阴七人。
而是指陈翊的堂兄弟们。
所谓‘二哥’便是他的二堂兄、故太子第二子、皇二孙......
故太子和陈翊的老爹当年两败俱亡。
可想,他和二哥的关系也好不到哪儿去。
陈翊心理预期本就是为丁岁安争取一个禁军都头,营指挥这种属于有枣子没枣子打一杆子,见姑母发话,也不再纠结,只呵呵笑道:“侄儿推举元夕,确有私心,但他的确是一个人才。侄儿也是想为国揽才......”
说罢,不听姑母回应,陈翊抬头,见姑母小有走神,不由轻唤道:“姑母?”
“哦。”
兴国眸光微转,面上笑容依旧温淡,“这个人太年轻,磨练磨练再说吧。”
“嗯,遵姑母命!”陈翊顺势应下,转而提起另一事,“姑母,上次侄儿提起的兰阳王妃回娘家守制一事.......”
“昨日本宫已命宫人送去懿旨,想必她今日已看到了。”
“呵呵,谢姑母!林指挥使丧妻后,一直孑身一人,兰阳王妃归家,父女相依,也算是个慰藉。”
陈翊担心姑母误会,特意解释了一句,兴国柔和目光凝在他脸上,不置可否,却忽地轻轻一叹,“哎,苦了我翊儿,好端端一张脸,如今却......”
陈翊稍一沉默,却道:“侄儿不过少了一只眼,比起镇国公满门忠烈......”
兴国自然听出他的弦外之音,柔和面色不由转肃,郑重提醒道:“翊儿,此事并非你能插手的。雷霆雨露俱是君恩,如何定夺,自有你皇祖圣裁。”
正此时,一名年纪颇大的太监悄无声息走到门外,垂手候立。
“何公公,何事?”
兴国问了一声,何公公闻声入内,躬身奉上一张折叠整齐的笺纸。
兴国接了,双目扫过......片刻后,竟不由自主站了起来。
“姑母,怎了?”
陈翊好奇道。
兴国未答,却低吟道:“忆秦娥.叩剑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唢呐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通篇四十余字,顷刻吟毕。
陈翊却坐在椅内,怔怔失神。
他亲历叩剑关下血战,这词上半阙寥寥数语,便将他拉回那苍茫悲怆的战场,眼前仿佛重现铁蹄踏碎晨雾、唢呐呜咽送魂的沉郁景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