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怎么才能跳出农门
第1章 怎么才能跳出农门 (第2/2页)她没了男人,现在只能指望儿子,宁愿自己饿肚子,也要让儿子吃饱。
哎,王延光叹了口气,找了块石头坐下,呼噜呼噜吃了起来。
红薯藤疙瘩可不是啥好东西,把红薯藤切段加点麦麸搓成丸子放到水里煮,少盐没油的吃起来直拉嗓子,可就是这,大家还生怕少吃一个。
没办法,谁让王家寨太穷了呢?深山里的村子,土地贫瘠出产不多,地里种出来的粮食根本就不够吃,只能想尽一切办法来填饱肚子,红薯藤这玩意儿,放到后世喂猪猪都不吃,现在村民们却抢着吃。
一碗稀汤,两个包谷馍馍吃完,王延光肚子依旧空落落的,二十啷当的大小伙子,这点东西哪够吃?
不该拿现在的苦日子吓唬孩子啊,王延光现在非常后悔,前几天孙子放暑假回老家,他给做饭孙子不好好吃,他就给孙子讲起了现在的苦日子。
然后一觉醒来,他就回到了1980年,自己才20岁的时候。
现在的日子可是太苦了,外面好多地方都包产到户了,丰阳县地处秦岭深处,风气十分保守,县里面依旧坚持集体劳作,每天天不亮上工,晚上天黑实了才下工,一天到晚就两顿饭。
就算明年包产到户,日子也没轻松多少,自家种自家的地虽然比集体劳动上心,可王家寨就这么点地,分到每家每户头上,顶多也就能让他们稍微吃饱点罢了,想靠种地过上好日子根本不可能。
王延光在家里种了几年地,娶了媳妇儿有了娃,生活压力变得更大,逼得他不得不外出闯荡,跟着几个亲戚去外面揽工。
帮人盖房子、去矿山上打炮眼、下井挖煤......只要给钱,啥苦活累活都干,好不容易才把娶媳妇儿、盖房子欠的债还完。
出去见了世面终究不一样,王延光感觉到了时代的变化,再也不想窝在老家当一辈子农民了,他大着胆子当起了小包工头,拉着相熟的村民出去包活儿干。
吃过亏上过当,最倒霉的时候,大包工头卷钱跑路,村民们问他要工钱拿不出来,逼得他差点上吊,大年三十都不敢在家过。
好在总算是熬过来了,托大基建和房地产发展的福,王延光多少挣了点钱,先在县城边上买地盖房,后来孩子考到省城,他又在省城买了几套房。
儿女大学毕业,工作上了正轨,也结了婚有了孩子,就不让他再辛苦了。
刚好那几年房地产市场也不景气,王延光就顺从了他们,回到县城打打牌、养养花、钓钓鱼,偶尔找几个老兄弟喝喝酒,寒暑假再把孙子、外孙女接回来住几天,日子好不惬意。
吃了一辈子的苦,临老总算是能享受几天了,没想到好日子没过多久,就回到了最苦的时候,王延光实在是有些接受不了。
浑浑噩噩坚持到下工,帮王箱旺一起登记完今天的工分。
回到家里,一家三口坐在屋檐下乘凉,爹妈一个抽旱烟,一个纳鞋底,王延光抬头看着月亮发呆。
这些天他一直在琢磨,怎么才能早点跳出农门,当农民实在是太苦,这样的苦日子他已经过够了。
可是在这个年头,在王家寨这样的山沟沟里,想不当农民又谈何容易。
到底该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