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沉默的签名,才是最狠的刀
第96章 沉默的签名,才是最狠的刀 (第2/2页)他望着手机里她眼底的暗潮,想起三年前在乡镇共研改革方案的深夜,她也是这样,把数据拆成碎片再拼出真相,台灯下她的影子投在墙上,像一尊不肯低头的雕像。
“我拍了照。”她举高手机,镜头扫过卷脊上的灰尘,指腹抹过纸页,扬起细小的尘粒,在光柱中浮游。
肖锋的拇指按在屏幕上,仿佛能触到那些被岁月浸黄的纸页,闻到陈年墨与霉变纸张混合的气息。
“做得好。”他说,“等我。”
深夜十点,肖锋坐在办公室里,把赵科的纸条、苏绾的照片、老陈给的调卷记录扫描件塞进牛皮纸信封。
纸页摩擦发出沙沙声,像蛇在枯叶上爬行。
他没写寄件人,只在附言栏用正楷写:“请查近三年经李某手调阅的案卷,尤其是苏明远案关联人员。”笔尖压纸,留下浅浅凹痕。
“你这是借纪检的手自查。”老周不知何时站在门口,手里的搪瓷杯飘着茉莉香,热气氤氲,模糊了他眼角的皱纹,“既不落把柄,又能把水搅浑。”
肖锋封好信封,胶水的气味刺鼻,“真正的阳谋不是掀桌子,是让桌子自己塌。”
老周笑出了声,茶盖磕在杯沿上,清脆一响,“当年你在乡镇破政绩造假局时我就说,这小子会玩。现在看来,玩得更精了。”
三天后,省纪委通报送到肖锋桌上。
李某办公室的电脑里发现数据恢复痕迹,其中一份文档残留着“周梅事可保,张某不可丢”的字样。
字符残缺,却像刀刻进纸里。
他捏着通报的手顿了顿,指节发白,突然想起周梅的白月光张某——那个总在背后说他“书呆子不懂官场”的市发改委科长。
记忆里那张笑嘻嘻的脸,此刻浮现出阴鸷的轮廓。
“他们拿我当磨刀石。”他对着空气说,拨通***的电话,“老李,帮我理理张某近年经手的项目,重点查资金流向。”
手机刚放下,微信提示音响起。
苏绾的消息弹出来:“我爸当年被构陷,是有人篡改证人笔录。”
语音里没有情绪起伏,却像刀刃擦过玻璃,冷得让人起栗,“这次,我不想再等别人替我们说话。”
肖锋盯着屏幕,指腹在“发送”键上悬了三秒,指尖微微发烫。
“那就一起写规则。”他按下发送,起身翻出笔记本,在扉页“阳谋不止破局,更要布势”下方,添了行新字:“善战者致人,善治者立法。”笔尖顿了顿,墨迹渗开,像一颗落定的棋。
月光透过窗户铺在桌上,照见他膝盖上渗出的血渍——刚才起身时,绷带蹭到了桌角,布料与木刺摩擦,血珠慢慢洇开,像一朵暗红的花。
他却没察觉疼,只望着窗外的夜色,那里有更浓的暗潮在涌动,风穿过楼宇,发出低沉的呜咽。
手机突然震动。
尾号7371的陌生号码,短信只有一句:“你以为你在查案?你只是别人剧本里的配角。”
肖锋盯着屏幕,嘴角慢慢扬起,像刀锋划开夜色。
他摸出钢笔,在笔记本最后一页重重写下:“好啊,那我就把配角演成主角。”笔尖刺破纸背,留下深痕。
窗外的风掀起窗帘,吹得桌上的通报纸页哗哗响,其中一页飘落在地,“张某”两个字正对着他的鞋尖,像一声无声的宣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