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棋局未启,棋子已落
第79章 棋局未启,棋子已落 (第2/2页)他翻到最后一页,贴着李昊案的结案通报——那个想拿“慰问茶叶”堵嘴的财政所长,此刻正蹲在县看守所里。
通报纸面冰冷,像一块铁片贴在掌心。
他盯着那行字,心里却在冷笑:一个财政所长就能被收买,那上面呢?
还有多少人,正等着看他栽跟头?
凌晨两点,肖锋办公室的灯还亮着,灯管嗡鸣,电流声在寂静中格外刺耳,像某种低频的警报。
他把材料分成三叠:数据在左,案例在中,群众反馈在右,像排兵布阵般码齐,指尖划过纸面,留下细微的摩擦声。
窗外传来清洁工扫落叶的沙沙声,竹帚划过水泥地,节奏缓慢而规律——可就在这规律中,突然停顿了一瞬,仿佛扫帚被人猛然顿住。
那一瞬的静默,让他心头一紧。
他突然想起马处说的“有人想看你笑话”,指尖在“问题整改+制度建设+群众参与”的汇报提纲上顿了顿——笑话?
他偏要让这三个词,变成扎进某些人喉咙的刺。
第二天上午九点,镇党委会议室的空调开得很足,冷风从出风口吹出,带着轻微的“嘶嘶”声,吹得他衬衫贴在背上,凉意渗入皮肤。
肖锋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衬衫坐在主位,布料柔软,袖口微磨,指尖能触到经纬的纹理。
对面三位市工作组的人中,中间那位戴金丝眼镜的中年男人正翻着他的材料,钢笔在“群众参与率提升47%”处画了道线,笔尖划过纸面,发出“嚓”的一声,像刀刃出鞘。
“肖镇长,”眼镜男抬眼,镜片反着冷光,眼神如探针般锐利,“这些农户访谈,有多少是主动找你们反映问题的?”
“百分之六十三。”肖锋翻开第二叠案例,抽出张照片——王大娘家漏雨的老房子如今铺了红瓦,瓦片在阳光下泛着暖橙,指尖抚过照片,仿佛能触到那层新瓦的粗糙。
“整改初期是我们上门,三个月后,王大娘带着邻居来镇里,说要自己监工。”他又推过本日记本,纸页边缘卷曲,孩子稚嫩的笔迹歪斜却坚定,“这是她孙子记的‘整改日记’,孩子不会说谎。”
眼镜男的钢笔尖悬在半空,笔尖墨滴将落未落,突然笑了,笑声低沉,像齿轮咬合:“肖镇长,你这不是汇报,是在教我们怎么做基层工作。”
散会时,市组织部的小李故意落在最后,把肖锋拉到走廊尽头。
瓷砖地面冰凉,脚步声在空荡的走廊里回响,一声,两声,第三声时戛然而止。
“刚才张主任(眼镜男)接了个电话,说‘这小子有点意思’。”他压低声音,气息拂过肖锋耳畔,“上面有人问起你,问得很细。”
肖锋整理着汇报材料,纸页在手中发出轻微的“哗啦”声,嘴角扯出个淡笑:“我只是做了该做的。”
可那笑,只有他自己知道有多冷——细问?
那就查吧,查到骨头里,他也敢亮出脊梁。
回到办公室,夕阳正往窗台上淌,金红的光像熔化的铜水,缓缓漫过桌面。
肖锋刚泡好的茶还冒着热气,茶香氤氲,带着山野的清冽,热气扑在脸上,微微发烫。
手机在此时震动,嗡鸣声在余晖中格外清晰——是苏绾的短信:“省委招待所302那位说,‘棋不错,但要看你愿不愿下大棋’。”
他盯着屏幕上的字,茶水的热气模糊了视线,字迹在蒸腾中晃动,像水底的墨迹。
大棋?
他忽然觉得可笑——他们以为他在求官?
不,他求的是这片土地能真正活起来。
若这叫大棋,那他宁愿做那颗不按常理落子的棋。
窗外传来放学的孩子笑声,清脆如铃,混着镇中心广场的广播声:“明天上午九点,文旅项目二期征求意见会,欢迎村民参加……”
肖锋合上手机,手指轻轻敲了敲桌角,三声,短促而坚定。
但这一次,他要让所有想看戏的人明白——这枚棋子,从来不是任人摆布的。
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三声轻叩,木门震动的余波传到指尖。
镇宣传干事探进头:“肖镇长,王大娘带着十几位村民来送锦旗,说要当面谢你。”
肖锋起身时,瞥见茶几上的《基层文旅项目规范化管理建议》在夕阳里泛着暖光,“全省试点”四个字被照得发亮,油墨仿佛燃烧起来。
他理了理衬衫领口,布料摩擦脖颈,带来一丝熟悉的触感——有些棋,该落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