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新的战争,来临了,这一次,许峰不再缺席
第246章 新的战争,来临了,这一次,许峰不再缺席 (第2/2页)“……据外电报道,今日凌晨,高丽半岛三八线附近发生武装冲突,北南双方均指责对方率先挑起战火,目前,战事正在迅速扩大……”
许峰的笑容凝固了。
林雪也收起了笑容,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凝重。
高丽。三八线。
这两个词,对于身处东北的他们来说,太过敏感。
接下来的几天,空气仿佛一下子绷紧了。
收音机里的消息越来越密集,也越来越坏。
从“武装冲突”到“全面战争”,再到“汉城失守”,局势的发展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纷纷。
报纸的销量猛增,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丝不安和揣测。战争的阴影,仿佛一夜之间,就从遥远的天边,压到了家门口。
航校和科学院的气氛也变了。
高志航不再骂骂咧咧,而是整天板着脸,将训练强度又提高了一个等级。
飞行员们也不再嬉皮笑脸,每个人的眼神都变得像鹰一样锐利。
他们知道,如果战火蔓延,他们将是第一批冲上去的人。
6月27日,一个更坏的消息传来。
鹰酱宣布,派遣海空军部队,正式介入高丽战局。同时,命令第七舰队进驻闽州海峡。
消息传到东北军区总部,作战室里一片死寂。
巨大的地图前,刘参谋长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他手里夹着一支烟,烟灰已经积了很长一截。
“第七舰队……他娘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啊!”一位将领恨恨地一拳砸在桌上。
所有人都明白,鹰酱的介入,让这场战争的性质彻底变了。
这不再是高丽的内战,而是新生的龙国,与世界头号强国之间的一场直接对峙。
而对峙的最前线,就是东北。
“给许峰打电话。”刘参谋长掐灭了烟头,声音沙哑地对通讯员说:“让他立刻到我这里来。”
许峰赶到时,作战室里烟雾缭绕,气氛压抑到了极点。
他没有说话,只是走到地图前,目光落在高丽半岛那狭长的地形上。
他的万用雷达早已开启,虽然无法探测到千里之外的战场,但却能清晰地感知到这间屋子里,每个人心中那份沉甸甸的压力和决绝。
“你都听说了吧?”刘参谋长指了指地图:“麦克阿瑟那个老赌棍,把宝都压上来了。联合国军已经组建,十六个国家的部队,从釜山登陆,一路向北,我们的邻居,快顶不住了。”
许峰点了点头。这些天,他几乎不眠不休,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着关于鹰酱的情报。特别是他们的空军。
F-80“流星”,F-84“雷电”,B-29“超级空中堡垒”……这些在后世如雷贯耳的名字,此刻化作了一个个冰冷的数据和符号,在他的脑海里盘旋。
“上面的意思是,我们不能坐视不理。唇亡齿寒的道理,我们比谁都懂。”刘参谋长的声音很低沉:“但是,打,还是不打,怎么打,分歧很大。”
他看着许峰,眼神锐利如刀:“我不管上面怎么决策。我只问你,我们东北,我们这支刚刚能飞的空军,能不能打?”
这个问题,像一块巨石,重重地砸在每个人的心头。
能不能打?
对手是刚刚在二战中碾压了德三帝国和霓虹的鹰酱空中力量。
他们拥有数以万计的飞机,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和全世界最强大的工业体系。
而我们有什么?
航校里那百十来架修修补补的螺旋桨飞机?
那几架当宝贝一样供着的,连飞行手册都没吃透的米格-9?
还有那群平均飞行时间不到五百小时的,年轻的“雏鹰”?
拿头去打吗?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许峰身上。
许峰没有立刻回答。他从随身的公文包里,拿出几份文件,摊在桌上。
第一份,是航校现有可作战飞机的详细清单。
“P-51‘野马’,可担负一线作战任务的,四十七架。‘蚊’式战斗轰炸机,十二架。日式‘疾风’,性能落后,可用于二线巡逻和侦察,二十三架。苏维埃援助的米格-9,六架,但备用发动机和零件严重不足,一旦战损,短期内无法修复。”
他的声音很平静,像是在念一份枯燥的报告。
但每一个数字,都让在场的将领们心头一沉。
这点家底,还不够鹰酱一个航空联队塞牙缝的。
“第二份,”许峰拿出第二份文件:“是我们的飞行员情况。能独立完成全天候复杂气象作战的,不到三十人。大部分飞行员,只进行过基础的空战对抗训练,没有实战经验。”
“第三份,”他拿出最后一份文件,上面画着几种飞机的线图和性能参数:“这是我整理的鹰酱主力战机资料。F-80喷气式战斗机,速度快,火力猛,但盘旋性能不佳。我们的P-51,如果能利用优秀的垂直机动能力,将他们拖入低空缠斗,有机会。”
“但是,”他话锋一转:“他们最新的F-86‘佩刀’,已经开始少量装备。这种飞机,无论是速度、升限还是火力,都全面碾压我们现有的所有飞机。一旦我们在战场上遭遇‘佩刀’,后果不堪设想。”
作战室里,死一般的寂静。
许峰用最冷静,最残酷的数据,将双方的实力差距,血淋淋地摆在了所有人面前。
希望,似乎很渺茫。
“所以,你的结论是,不能打?”刘参谋长的拳头,捏得咯吱作响。
“不。”许峰抬起头,迎着所有人的目光,缓缓地,却异常坚定地说道:“我的结论是,必须打。而且,要用我们自己的方式去打。”
他拿起一支红蓝铅笔,在地图上画了起来。
“鹰酱的优势,在于体系。他们有强大的雷达网,完善的后勤,和绝对的制空权。我们不能跟他们硬碰硬,那是找死。”
“我们的优势,在于地利,在于我们飞行员的血性,还在于……我们比他们更不怕死。”
他的笔,在鸭绿江沿岸的群山之中,画了几个圈。
“我们可以利用东北边境的山区地形,建立前进野战机场。用打了就跑的战术,袭扰他们的轰炸机编队。我们的P--51,速度虽然比不上喷气机,但低空性能好,更适合在山区作战。”
“我们还可以利用夜间,利用复杂气象,那是他们的雷达盲区,也是我们的机会。”
“至于‘佩刀’……”许峰的目光,落在了那几架米格-9的数据上:“我需要立刻去一趟莫斯科。我需要更多的米格战机,最好是他们最新的米格-15。我还要他们的技术专家,甚至……他们的飞行员。”
他抬起头,看着刘参谋长:“我们可以告诉他们,这是‘志愿’参战。”
刘参谋长的眼睛猛地亮了。
作战室里,凝重的气氛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压抑许久的,跃跃欲试的战斗激情。
许峰的计划,大胆,疯狂,却又带着一种精密计算后的可行性。
他没有回避困难,而是直面差距,然后从差距中,寻找那一线生机。
“好!”刘参谋长一掌拍在桌子上,震得茶杯乱跳:“就这么办!我马上去奉天,向领导汇报!你去准备,需要什么,人,钱,物,你开单子,我就是砸锅卖铁,也给你凑齐!”
会议结束,许峰走出总部大楼,外面已是深夜。
他没有回家,而是直接驱车,赶往了通化航校。
战争,已经来了。
抗日战争,许峰义无反顾的参加了。
尽管他更多是在苏德战场上,但也算是侧面抗战,真正意义上的曲线救国。
解放战争,许峰逃了,那场战争,他不想打,值得庆幸的是,他逃过去了。
但在那期间,他也做出了不少,他自认为有意义的事情。
现在,新的战争来临了,一场许峰作为穿越者早就知道会到来的战争。
既然早就知道,且决定参战,他自然一直都在积极备战。
这种对外战争,许峰绝不愿缺席!
他已经错过了抗日战争,没能多杀几个鬼子,多保护几个同志。
这一次,同样惨烈的对镁战争,他希望因为他的存在,能变得不是那么的惨烈。
阵亡数字能少一个,算一个,那样就算他许峰没白来一次。
所以他没有时间儿女情长。
他要回到他的士兵身边,告诉他们,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时刻,到了。
车子行驶在寂静的公路上,许峰的脑子里,却在飞速运转。
雷达预警网的部署,野战机场的选址,飞行员的针对性训练,后勤补给线的建立……
无数的难题,像一座座大山,压在他的面前。
但他心里,却没有丝毫的畏惧。
反而有一种久违的,属于战士的兴奋。
他仿佛又回到了苏德战场,回到了那个用鲜血和钢铁说话的年代。
只是这一次,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他的身后,是整个东北的工业基地,是航校里那群嗷嗷叫的狼崽子。
更是那座小院里,为他亮着的一盏灯,和灯下,即将出生的,新的希望。
他要为他们,守住这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