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讨明檄文!
第336章 讨明檄文! (第2/2页)更令人发指的是,你竟然私吞赈灾钱粮,去年兖州大旱,朝廷拨粮五千石,你竟掺沙土、兑糠麸,只发下去五百石,余下全部倒卖牟利,致上千流民饿死....天理难容,判凌迟处死!”
每念一条罪状,王明德的脸色就惨白一分。当听到“凌迟处死”四个字时,他猛地抬起头,涕泪横流地爬向前:
“将军!圣主大人!小人愿降,愿降圣教啊!”他挣扎着向前爬行,
“小人知道孔家所有密库所在,知晓他们历年贪墨的账册藏在何处!小人在济南、兖州还有多处宅院,藏银不下十万两!全都献给圣教,全都献给将军!”
他语无伦次,额头磕得砰砰作响:“小人、小人还能为圣教筹粮,能劝降周边州县......求将军饶命,饶命啊!”
杨明辉冷笑一声:“就你这样的蛀虫,也配入我圣教?你的银子我要,但你的命我也要!”
“来人,拉下去,凌迟处死,即刻执行!”
此言一出,堂上顿时死寂,王明德瘫软在地,裤裆湿了一片,随即被两名义军拖出大堂,凄厉的求饶声渐行渐远。
这番丑态让一旁的孔胤植看得心惊肉跳,他脸上的冷汗顺着肥硕的脸颊直往下淌,浸湿了衣领。
当听到“凌迟”二字时,他终于支撑不住,“噗通”一声瘫倒在地。
杨明辉冷眼看着这个狼狈不堪的衍圣公,心中冷笑,这就是被天下士人尊奉的衍圣公?就这等货色,也配称圣人后裔?也配做天下读书人的表率?
“带孔胤植。”
孔胤植被拖到堂前,还不等杨明辉发问,他就开始迫不及待地交代,“将军明鉴!我孔家在曲阜有粮仓十二处,存粮五十余万石;银窖十二处,藏银三百八十万两;在济南、兖州还有田产......”
他如数家珍般报出一连串数字,生怕漏掉任何一个可以买命的家当。
堂上书记官运笔如飞,算盘声噼啪作响,最终汇总的数目让在场的义军将领都倒吸一口凉气。
田地五十万顷,粮食近一百万石、存银八百多万两,还有商铺无数,总值逾一千五百万两。
杨明辉突然拍案而起,怒喝道:“好一个圣人后裔!你可知这些粮食,是多少百姓饿着肚子交上的血汗?这些白银,是多少人家破人亡的赎命钱?”
他大步走到孔胤植面前,俯身逼视:“你们孔家读着‘民为贵’的圣贤书,行的却是吃人勾当!兖州大旱时,你仓库里的粮食发霉都不肯赈灾;寒冬腊月,你逼着佃户用女儿抵租!这就是你们的圣人之道?”
孔胤植吓得魂飞魄散,他绝望地抬起头,心里盘算着自己还有什么可以拿出收的东西,忽然,他像是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将军!在下、在下是圣人后裔,是天下文脉所系!在下愿为圣教撰写讨明檄文,痛陈朱明暴政!待将军夺取天下,在下第一个上劝进表!”
这番话连两旁久经沙场的义军将领都听得目瞪口呆,杨明辉更是被这无耻的嘴脸震惊得一时语塞。
他盯着这个跪地求饶的毫无风骨的“圣人后裔”,忽然笑了。
让孔家第六十四代衍圣公亲自撰写讨明檄文?让这个“文脉所系”承认一个邪教?
这要是被孔子知道了,怕是会从棺材里爬出来,告诉他什么叫“既来之,则安之!”(既然来了,就安葬在这!)
不过,这简直......太完美了。
如此一来,孔家将再无退路,天下士林必将因此分裂。这个延续千年的世家,将亲手葬送自己的声誉。
“好。”杨明辉缓缓起身,走到孔胤植面前,“那就请衍圣公,好好写。”
他俯下身,在孔胤植耳边轻声道:
“记住,要把朱明暴政写得罄竹难书,要把圣教义举写得感天动地。写得好,或许能留你一命。写得不好......”
他没有说完,但孔胤植已经拼命磕头:
“在下明白!一定让将军满意!一定让将军满意!”
【后世采访】
记者采访孔府第七十三代传人:
“请问贵府如何保持千年兴盛?”
“做时间的朋友。”孔府传人微笑,“我们不做帝王师,只做帝王的装饰师。”
他身后的墙上,挂着不同朝代的御赐牌匾:
“看见了吗?这才是真正的——流水的新朝,铁打的孔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