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待重铸,勿扰
第42章 待重铸,勿扰 (第2/2页)他坐回书桌前,打开电脑,调出剧本文件。这一次,他没有被那些修改意见激怒。他像一位冷静的外科医生,开始依据自己的理解,结合那些外部反馈,对剧本进行最后的打磨。他删减了一些过于沉溺的内心独白,将其转化为更具张力的动作和场景;他强化了灯塔在风暴中的象征意义,让那束穿透黑暗的光更具震撼力;他甚至加入了一两个并不突兀的、能引发观众共鸣的细节,作为对“商业看点”的回应。整个过程,理性而高效,带着一种尘埃落定后的疏离感。
三天后,一份经过精心修订、排版整齐的《孤塔》剧本最终稿,连同《归潮》的完整电子稿,静静地躺在阿星的电脑桌面上。
省城,国家版权登记大厅。巨大的玻璃穹顶洒下明亮的光线,空气中弥漫着纸张、油墨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气息。办事窗口排着队,低声交谈和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
阿星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和深色休闲裤,背着一个半旧的黑色双肩电脑包。阿汐则抱着打扮得像个洋娃娃般的小景曦,小家伙穿着鹅黄色的小连体衣,好奇地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四处张望。阿汐自己穿了条柔软的杏色连衣裙,脸上带着一丝初来大城市的局促和期待。
他们是来为《归潮》和最终修订版的《孤塔》剧本申请版权登记的。流程不算复杂,递交材料,缴费,等待受理通知书。办完手续,两人都松了口气,正准备离开大厅。
“哎呀!林老师!真是您啊!幸会幸会!”
一个略显夸张的热情声音从侧面传来。只见一个穿着考究的米白色亚麻西装、头发打理得一丝不苟、约莫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快步走了过来,脸上堆满笑容,老远就伸出了手。他身后还跟着一个提着公文包的年轻人。
阿星微微一怔,看着眼前这张有些面熟、却一时想不起在哪见过的脸,下意识地将阿汐和小景曦护在身后半步,没有立刻去握那只伸过来的手,只是微微点了点头,眼神带着询问。
西装男似乎毫不在意阿星的疏离,收回手,笑容不减,目光飞快地在阿星脸上和阿汐怀中的孩子身上扫过,语气更加热络:“林老师贵人多忘事!我是李瀚啊!瀚海星图影视的!去年金蔷薇编剧论坛,咱们在茶歇时聊过几句,我对您那本《孤塔》印象太深刻了!一直想找机会合作!”
李瀚?瀚海星图?阿星在记忆里搜寻了一下,似乎有点模糊的印象,一个在论坛上颇为活跃、言辞犀利的制片人。他依旧保持着基本的礼貌,但语气平淡:“李制片。有事?”
“有事!当然有事!是大好事!”李瀚搓着手,眼睛亮得惊人,目光灼灼地盯着阿星,“林老师,明人不说暗话!我听说您亲自操刀把《孤塔》改成剧本了?我们公司对这个项目,那可是‘垂涎三尺’啊!柏林事件、天才陨落、孤岛重生……这题材,这深度,这戏剧张力!简直就是为冲击国际奖项量身定做的!我们老板发话了,不惜代价也要拿下!”
他的声音不小,引得周围几个人侧目。阿汐抱着孩子,有些不安地往阿星身边靠了靠。小景曦似乎被这突然的热情和大声吓到,小嘴一瘪,眼看就要哭出来。
阿星眉头微蹙,侧身一步,更彻底地将妻儿挡在身后,隔绝了李瀚过于炽热的目光。他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剧本……是改了。但版权……不卖。”他的初衷,只是完成对阿汐的承诺,将故事具象化,至于卖不卖、拍不拍,他并未多想,潜意识里甚至带着点排斥。
“哎哟我的林老师!您先别急着拒绝啊!”李瀚一听“不卖”,立刻急了,脸上的笑容差点挂不住,连忙压低声音,语速飞快,“版权交易,讲究个你情我愿,价格好商量嘛!我们绝对是带着最大的诚意来的!这样,林老师,您看现在方不方便?旁边就有个咖啡厅,我们坐下来,好好聊聊?十分钟!就耽误您十分钟!保证不耽误您和家人!”
他的态度近乎恳求,眼神热切得几乎要燃烧起来,目光在阿星身后的阿汐身上飞快地掠过,带着明显的暗示。
阿星看了一眼怀中有些不安的小景曦,又看了看李瀚那张写满“志在必得”的脸,以及周围投来的好奇目光。他不想在大厅里纠缠。他低头,用询问的目光看向阿汐。
阿汐虽然不太明白具体发生了什么,但能感觉到这个突然出现的“李制片”对阿星哥写的东西非常看重。她看着阿星询问的眼神,轻轻点了点头,小声道:“听你的。”
咖啡厅角落的卡座,环境相对安静。阿星抱着小景曦坐在靠里的位置,阿汐紧挨着他。李瀚和他的助理坐在对面。
浓郁的咖啡香气也掩盖不了此刻紧张的氛围。李瀚显然是谈判老手,坐下后立刻收敛了刚才的夸张热情,换上了一副诚恳而专业的表情。
“林老师,林太太,抱歉刚才在大厅有些唐突。”他先道了个歉,随即切入正题,目光直视阿星,“《孤塔》这个项目,我们瀚海星图是做了充分评估和市场调研的。它的价值,绝不仅仅是一个剧本。它承载的是您林老师独一无二的人生经历和艺术表达,是时代的烙印!我们公司有最专业的制作团队,有冲击国际A类电影节的渠道和决心!我们想做的,不是一部简单的商业片,而是一部能真正触动人心、载入华语影史的艺术精品!”
他顿了顿,观察着阿星的反应。阿星只是安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轻轻拍抚着怀里开始打哈欠的小景曦,脸上没什么表情。阿汐则有些紧张地握住了阿星放在桌下的另一只手。
李瀚心知单靠情怀打动不了眼前这个经历过巅峰与深渊的男人,他深吸一口气,抛出了真正的筹码:
“所以,基于对项目价值的认可和对您艺术成就的尊重,我们愿意开出这个价——”
他伸出三根手指,然后缓缓地、清晰地吐出后面的数字,目光紧紧锁住阿星的眼睛:
“三百七十万。人民币。税后。”
空气仿佛瞬间凝固了。
咖啡厅轻柔的背景音乐似乎都消失了。只有小景曦发出的一声细微的梦呓。
阿汐猛地倒抽了一口冷气!她握着阿星的手瞬间收紧,指甲几乎要嵌进他的皮肤里!她的眼睛骤然睁大,瞳孔里清晰地映着李瀚伸出的那三根手指和说出的那个天文数字!
三……三百七十万?!
这个数字像一道巨大的闪电,狠狠劈进了阿汐的认知里!她脑子里嗡嗡作响,一片空白。她知道阿星哥写书能赚钱,《孤塔》、《灶》的稿费很高,但具体多少,她从未细问,只知道足够他们盖起这座海角村最好的房子,过上安稳的生活。她也知道剧本可能更值钱,但……三百七十万?!还是税后?!
她下意识地在脑子里换算:能买多少条村里最好的新渔船?能买下多少个海婆婆家那样的小院?能供小景曦读到什么学位?这庞大的数字带来的冲击力,远超她作为一个小渔村姑娘所能想象的极限!她只觉得心脏在胸腔里疯狂擂动,几乎要跳出来,脸颊因为震惊和难以置信而迅速涨红,连呼吸都变得困难起来。她猛地转头看向阿星,眼神里充满了巨大的茫然和无声的询问:阿星哥……这……这是真的吗?他写的东西……值这么多钱?!
阿星感受到了阿汐手掌传来的剧烈颤抖和那如同受惊小鹿般的眼神。他反手用力握紧了她的手,传递着无声的安抚。他看向李瀚,深潭般的眼底终于有了一丝波澜,但并非震惊,而是冷静的审视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嘲讽。这个价格,确实很高,远超一般新人编剧或IP改编的价格。但联想到《孤塔》本身的传奇性、他“柏林天才陨落者”的身份标签,以及李瀚口中“冲击国际奖项”的野心,这个价格似乎又在他意料之中,甚至……他觉得还能更高。
他没有立刻回应李瀚热切的目光,而是低下头,轻轻调整了一下怀里小景曦的姿势,让小家伙睡得更安稳些。这个下意识的、充满父爱的动作,在谈判桌上显得格外突兀,却又带着一种掌控全局的沉稳。
“价格……”阿星嘶哑的声音打破了沉默,他抬起头,目光平静无波地迎上李瀚,“可以谈。但……版权,不完全卖。”
李瀚脸上的笑容微微一僵:“林老师的意思是……?”
“剧本版权……授权。”阿星清晰而缓慢地说,“改编权、摄制权、发行权……五年独家授权。剧本最终解释权……在我。选角……我有建议权。署名……‘原著/编剧:林星’,必须首位。票房分成……百分之十。”他一口气抛出早已在心底思量过的条件,条理分明,不容置疑。
李瀚和他的助理飞快地对视了一眼,眼底都闪过一丝惊异。这个沉默寡言的男人,提出的条件竟如此精准老辣!授权而非买断,保障了长期收益;保留剧本解释权和选角建议权,保证了作品的核心不被资本随意篡改;首位署名是尊严;而那百分之十的票房分成,更是将剧本的价值与电影最终的商业成败深度绑定,野心昭然若揭!
助理凑到李瀚耳边,用极低的声音快速说了几句。李瀚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着,显然在进行激烈的心理博弈。三百七十万买五年授权,外加10%的全球票房分成!这成本远超他们的初始预算!但《孤塔》这个项目潜在的巨大影响力、话题性和冲奖可能性……又让他难以割舍。他看向阿星,对方抱着孩子,眼神沉静如深潭,没有半分退让的意思。又看了看阿星身边那个依旧处于巨大震惊中、紧紧抓着丈夫手臂的年轻女人。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咖啡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终于,李瀚猛地一拍大腿,像是下定了巨大的决心,脸上重新堆起笑容,只是那笑容里多了几分肉疼和破釜沉舟的意味:
“林老师!您真是……快人快语!行!就按您说的!授权五年,剧本解释权、选角建议权、首位署名,还有……百分之十的全球票房分成!我们瀚海星图,接了!就当交林老师这个朋友,也为华语电影冲一冲大奖!”
他伸出手:“林老师,合作愉快?”
阿星看着那只伸过来的手,又低头看了一眼怀中熟睡的儿子,最后目光落在身边依旧懵懂、却满眼都是他的阿汐脸上。他缓缓伸出手,与李瀚的手在空中短暂地、有力地一握。
“合作愉快。”
尘埃落定。
直到走出咖啡厅,坐进车里,阿汐似乎才从那巨大的数字冲击中缓过神来。车子平稳地驶离省城,窗外是飞速倒退的繁华街景。小景曦在后座的婴儿安全座椅里睡得香甜。
阿汐转过头,看着驾驶座上阿星平静的侧脸,终于忍不住,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和难以置信的轻飘:
“阿……阿星哥……三百七十万……还有……分成?你写……写那个剧本……真的……真的值那么多钱?”
阿星专注地看着前方的路,嘴角却几不可察地向上弯起一个极淡的弧度。他空出一只手,伸过去,轻轻握住了阿汐依旧有些冰凉的手,粗糙的指腹摩挲着她微凉的指尖。
嘶哑的声音在车厢里响起,带着一种尘埃落定后的温和与笃定:
“嗯。因为……是我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