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论我军传统战法的继承与发展
第185章:论我军传统战法的继承与发展 (第1/2页)军事学院高级指挥系第一期学员的学业已近尾声。
一年半的时光,前所未有的知识洪流,猛烈冲刷着每一位从战火中走来的高级将领。
曾经粗粝的思维被反复打磨,曾经依赖直觉的判断被纳入严谨的框架。
对于李云龙而言,这段时光,比他经历的任何一场血战都更深刻地重塑了他。
此刻,他正独自一人,闷在学院分配给他的那间狭小但整洁的单人宿舍里。
窗户大开着,却透不进一丝凉风,汗水浸透了他浆洗得有些发硬的旧军装背心。
桌上、床上、甚至地上,铺满了各种资料:
泛黄的战斗总结报告、油印的战役战例汇编、厚厚的苏式军事教材译本、还有他自己这一年多来积攒的、写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
他眉头紧锁,稿纸顶端,一行用钢笔郑重写下的标题墨迹未干:
《论我军传统战法的继承与发展——基于实战经验与现代战争理论的辩证思考》
——学员:李云龙
这个题目,是他思考了足足半个月,又与丁伟、孔捷争论了无数次,甚至向几位思想开明的教员请教后,才最终敲定的。
“继承…发展…”
李云龙喃喃自语,粗糙的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发出沉闷的响声。
继承什么?
他的思绪瞬间被拉回了烽火连天的岁月。
那股子“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
这种精神,是刻在骨子里的军魂!
是任何先进武器都无法替代的意志力量!
没有这个,再好的战术也是空谈!
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
避实击虚,声东击西!
麻雀战、地雷战、破袭战、运动战…这些极其有效的战法!
这些,能丢吗?
官兵一致、军民一家的优良传统!
干部冲锋在前,吃苦在前!
战士有肉吃,干部绝不先尝!
……
想到这些,李云龙的眼神变得异常坚定。
这些用无数生命验证过的宝贵财富,是根基!是命脉!必须继承!必须发扬光大!
他拿起笔,在稿纸上重重写下:
“我军传统战法,是在极端艰苦条件下,依靠人民、为了人民,以弱胜强、克敌制胜的伟大创造,其核心灵魂——顽强的战斗意志、灵活的战略战术、深厚的群众基础、坚强的政治工作——永不过时,必须毫不动摇地继承和发扬!”
………
夜深了。
宿舍里,只有钢笔在稿纸上划过的沙沙声,以及李云龙时而激昂、时而低沉的喃喃自语。
他时而奋笔疾书,时而停笔凝思,时而烦躁地抓着头皮,时而兴奋地一拍大腿。
桌上的浓茶也凉了又换,换了又凉。
他写下了淮海战役中“即俘即补”的成功经验,
指出这在未来大规模战争中快速补充技术兵员的局限性,
提出必须建立更完善、更高效的兵员训练和预备役体系。
他分析了朝鲜战场坑道战的伟大作用,
但也尖锐地指出其被动防御的弊端,
强调未来必须发展更积极、更具进攻性的防御战术,并配属强大的反装甲、防空火力。
他特别强调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结合自己早期在独立团搞“随营军校”雏形和后来在军事学院的切身体会,
提出要建立从基层士官到高级指挥员的完整、科学、严格的培训体系,不仅要培养“勇将”,更要培养“智将”、“儒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