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若朱厚熜少炼几炉丹,多修几条堤,天下岂至于乱?!
第328章 若朱厚熜少炼几炉丹,多修几条堤,天下岂至于乱?! (第2/2页)案上银壶中奶茶尚热,那是他自牧民处学来提神之法。
他笑言:“丹药不如勤勉可延寿。”
“张相,看此奏报——河南巡抚张伯行开仓赈饥,救民数十万。
此乃真功!百姓温饱,天下自安。”
张廷玉目光一黯,想起陛下常日黎明批折,病中仍问民瘼,不禁感叹:
“陛下勤政若此,乃社稷之福。”
“勤政?”
康熙微笑。
皱纹间藏着风雪六旬。
“朕惟恐负太祖太宗基业,负天下黎民所托。”
他抬眸看天幕中朱厚熜移居西苑,忽然叹息:
“若知帝王之长生,不在炉火,而在民心与史册,岂至此哉。”
夜深,南书房灯火未灭。
康熙放下朱笔,揉了揉手腕。案边一碗玉米粥微凉,那是他让御膳房照关外法煮的。
他端起,目光重投天幕。朱厚熜依旧盘坐丹炉前,周围方士满口谀辞。
“这才是帝道之本——以民为天,以勤为政,以廉为本,以明为鉴。”
他低声喃喃。
更夫四击,紫禁沉寂。唯南书房窗棂透出微光。
康熙披衣出殿,夜风猎猎,卷起袍角,露出打补丁的内衫——
穿了十年的旧常服,洗得发白仍整齐如新。
“传令!”
侍卫应声。
“宫中炼丹器具一律登记封存;起居注记此:旁门左道为暗礁。舟欲万里,当避暗礁,顺水而行。”
檐角铁马在风中轻鸣,似为箴言伴奏。
康熙仰望北斗,心知“勤政爱民”四字,非为后世匾额,而当刻入朝梁,落进田野,方能保万世安宁。
……
乾隆时期!
秋阳斜照,圆明园西洋楼的鎏金铜顶流光溢彩,水池波光如碎金跳跃。
乾隆半倚紫檀躺椅,手指拨弄怀表金链。
那枚鹰国贡钟滴答作响,与海晏堂十二兽首喷泉节奏相和。
“和大人,”乾隆抬眼,目光扫过和珅手中霁蓝釉赏瓶,“这瓷纹比前明官窑精致多了。”
和珅连忙躬身,笑道:“陛下英明。前朝工匠岂及我造办处巧思?
仅说火候掌控,便高出三分。”
窗外孔雀拖羽踱步,巴洛克浮雕下花影摇曳,夹竹桃香随风而入。
殿内静谧,只闻风与钟声交织。
忽然,廊下太监惊呼。
西洋楼水晶灯折射出异光,空中浮现明世宗朱厚熜被宫女缚倒的景象,混乱如破画复整。
乾隆指尖一僵,怀表金链骤紧,啪然一声。
他眯起眼,嘴角缓缓扬起一丝不屑冷笑。
“朱厚熜……竟被宫婢弄得如此下作。”
和珅顺势俯身:“陛下圣断。此等乱象,闻所未闻。
皆因其昏庸,不理朝政,竟迷信旁门小术,方致乱局。”
乾隆忆起前岁抄查江南盐商,搜得嘉靖丹方,荒唐至极。
他重重合上怀表,金属声闷响。
“我大清国祚昌盛,宫纪森严,岂容此丑剧重演。”
随后乾隆起身,龙靴踏上波斯地毯,稳如山。
推窗而出,秋光漫洒。
“看这圆明园——侍卫按八旗轮守,三步一岗五步一哨。
别说宫人作乱,便鸟雀也难近养心殿。”
他指向远处演武场,声满自信。
只见镶黄旗甲士列阵如墙,刀枪齐鸣,寒光夺目。
号令一出,方阵变形如波,整齐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