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他赵恒何德何能,竟敢封禅——!!
第156章 他赵恒何德何能,竟敢封禅——!! (第2/2页)赵恒毫无一国之君应有的气概和魄力。
这种人也敢去泰山封禅?
不奇怪,自他之后,再无帝王敢登泰山。
稍有羞耻心者,都做不出这等滑稽之举。
而最讽刺的是——
宋真宗自己也知道“自己没那个分量”。
于是就编了一出“天书降世”的闹剧,自导自演来给自己加戏。
这在历代帝王看来,简直就是笑话一场,荒唐至极。
……
汉武帝时期!
刘彻听闻此事,直接笑出声:“他赵恒何德何能,竟敢封禅?!”
“有何战功?有何治绩?竟敢昭告天地?!”
汉武帝是史上进行泰山封禅次数最多的帝王之一。
他修坛祭天,是为了报国家之功、告慰天地。
只有那些真正立下丰功伟绩的君王,才有资格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
这不仅是一种荣耀,更是对“天命所在”的最高认定。
而封禅的背后,代表的不是仪式,而是一种资格——“受命于天”的象征。
每一位前去封禅的帝王,都是在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配得上这片江山。
刘彻当年也并非一开始就想着去封禅。
而是直到匈奴南遁、边患初平,才敢上山问天。
这是实力带来的底气。
而宋真宗赵恒,只不过是想靠“天降祥瑞”的戏码,换来一份虚妄的体面。
当时的儒家学派,也正致力于通过一系列礼制仪轨来强化自身的权威地位。
恰好碰上了正雄心勃勃的汉武帝,这一拍即合。
彼时的董仲舒就主张,天命之君当履行封禅大典,以昭示其受命于天、应天顺人。
于是,汉武帝在元封元年正式举行封禅大典。
他不止一次,而是前后十次亲临泰山,五次进行封禅,创下古代帝王封禅次数的历史之最。
不过话说回来,以汉武帝所立下的赫赫功绩,这样的荣耀他确实当之无愧。
可看看如今?!
你宋真宗,一个靠签“澶渊之盟”换太平的软君,也好意思和我刘彻平起平坐?!
不仅是对泰山封禅的玷污,更是对他刘彻的羞辱!
“简直可笑至极!”
“赵恒既未收复失地,又未震慑蛮夷,哪来的资格上泰山祭天封禅?”
刘彻冷笑连连,话语中满是不屑。
在他眼中,历史上的帝王中,真有资格登上泰山封禅的,也就那么几位。
像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这等人物,还勉强算得上配。
至于赵匡胤……嗯,还差了口气。
连你们宋朝开国皇帝都没迈上去那一步,宋真宗你是哪里来的自信啊?
……
贞观时期!
“封禅泰山……”
李世民低语道。
论战功与治绩,他自然不惧于泰山之巅立身昭告天地。
但实际情况摆在眼前。
大唐初立,百废待兴,若贸然举行封禅大典,不但要耗费巨资,还会劳民伤财。
作为一位务实之君,他权衡再三,最终决定暂不举行此礼。
更何况,魏征也上书劝谏,说国家初定,当以民为本,封禅之事,可缓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