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旧宦初辟,英贤共迹
第52章 旧宦初辟,英贤共迹 (第1/2页)一圈巡查下来,日头已经偏西。
兴安对整个马场的运作已了然于胸,但他对李德最挂心的关于司礼监对自己的处置,却始终只字未提。
回到观澜堂,两人重新叙礼,分宾坐定。
这一回,兴安没有再拒绝李德的敬茶。
兴安端起茶杯,用杯盖不紧不慢的撇着水面的浮沫。
白瓷杯盖与杯沿次第碰撞,发出的清脆“哒、哒”声。
堂妹压抑的沉默,让李德强撑起来的镇定,此时几近崩溃。
良久,兴安终于开口了。
“你是个聪明人,也是个能人。”他放下茶杯,目光平静落在李德的脸上,“所以,陈公公也愿意给你一个继续当聪明人,当能人的机会。”
李德闻言。
积攒了多日的恐惧,屈辱和绝望,在这一刻如同决堤般奔涌而出。
他浑身一软,双腿再也支撑不住,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泣不成声。
“奴婢……奴婢……谢……谢陈公公天恩!谢兴安公公……再造之恩!”
他赌赢了!
他活下来了!
冰凉的地砖紧贴着李德滚烫的额头,他贪婪地大口呼吸,像一条被摘钩重新仍回河里的鱼。
“公公大恩,奴婢无以为报。从今往后,奴婢这条贱命,连同这西苑马场,便是陈公公和您老的!但凡有半句虚言,叫奴婢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起来吧。”兴安的语气依旧没什么起伏,“你的命,是万岁爷的,这马场,也是万岁爷的。陈公公说过,你只要把差事办好,让万岁爷的钱袋子鼓起来,比什么都强。”
“是!是!奴婢明白!奴婢一定尽心竭力!”李德慌忙爬起,心头的巨石终于落地,此刻脑子也活络起来。
他猛地想起一事,连忙趋步跑向堂内那架多宝阁,熟门熟路地打开一处隐蔽暗格,从中捧出一个不大的紫檀木锦盒来。
“兴安公公,”他双手捧着锦盒,“奴婢听说,陈公公的亲弟,前段时日,从通州卫调入京城,补了东厂百户的缺。这京城米贵,居之不易。奴婢在城南灯市口有处三进的小宅子,地段清静,家具也都是现成的。这点心意…是小的孝敬陈公公,给小爷落个脚用。万望公公您…能在陈公公面前替奴婢转呈。”
他说完,并未立刻将锦盒递上,而是身子又往前凑了半步,声音压得更低:“还有这个…”
说话间,一个用素色绸布裹得严实的小硬包,已悄无声息地塞进了兴安袖筒里。
“这是大栅栏一间小当铺的凭押,每年能有千把两银子的分润。干净利索。您如今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往后行走外朝,总得有些场面上的开销,怎么着也不能堕了咱们天家的体面不是。”
兴安的手指在袖筒里捏了捏那份硬实的凭押,又抬眼看了看李德,脸上终于化开了一丝儿真正的笑意。
他先不动声色地把袖筒里的东西掖实了,这才又伸出双手,接过了那个装着宅子地契的紫檀木锦盒。
“你有心了,也不枉咱家在陈公公面前帮你美言。”
---
直到看着兴安的青呢小轿彻底消失在了官道尽头之后,李德才敢缓缓的直起身来。
他没有立刻转身回府,依旧静静地站在二门处,任由山风吹过。
他缓缓回望,目光扫过院门口那些重新将腰弯得更低的下属。
良久,他胸腔里那股憋了整日的浊气,才终于化作一声悠长的叹息,吐了出来。
在他吐出这口气的瞬间,远处京城的钟楼,恰好传来一声悠长沉浑的嗡鸣。
是酉时了。
往日里,只要这钟声一响,城内各坊门便要拉栅,街上除了巡夜的兵丁外,便再无人迹。
但今天,坊门大开!
“开夜市喽——!”
不知是谁在街头兴奋地喊了一嗓子,刹那间,整条正阳门大街,如同被点燃的引线,瞬间炸开了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