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汽车发布会
第二百二十三章 汽车发布会 (第1/2页)文工团的表演快要结束了,江成提前走到了会台边。
最后一个节目是团队歌唱,现在的音响设备有点落后,表演人员没有耳麦,只能依靠四周临时安装的扬声器。大家唱歌得很卖力才行,否则声音传不了太远。
当然了,等会江成到台上,是会拿有线话筒来讲话的,有线话筒加音频信号放大器加外放喇叭,声音是很响亮的。
就在江成等待的时候,场地外面临时出现了情况,有大佬卡着时间来这边了。然后江成也看傻眼了。
毕竟穿越过来的他,能让他知道这个年代出名的人,那绝对很不一般。竟然出现了他记忆中有过的人物。
会台上的表演结束了,主持人上了会台,开始宣布昌城汽车厂自在研发设计制造的高档越野车发布会正式开始。
江成深呼吸了三下,他属于越紧张越亢奋的人。这样的状态有利有弊,好处就是容易超常发挥,坏处就是一兴奋老是容易说一些题外话,说一些个人的见解。
要知道这个年代,要谨言慎行。就比如我们国内事实情况的确很弱,但你不能因为这个去贬低国内的情况。但有时拿我们国内的产品去跟国外做比较的时候,说话就得有技巧了,有些事情得说的委婉。
“有请昌城汽车厂的总工程师江成同志上台~。”
主持人说完内容后,朝江成所在的地方邀请着。
江成听到邀请后,脑海中的思维开始迅速运转起来,精神高度集中,让他暂时不再关注新到场的大佬。
在江成上台后,一边举起手臂朝在场的所有人示意,一边走向会台中间有话题的地方。而主持人在他上台的时候直接下去了。
走到会台中间后,江成很镇静的调整了一下话筒的角度,然后扫视了一圈在场的人。
不知道为什么,江成很想开场来一句‘同志们,辛苦了’,然后大家回一句‘为人民服务’。
如果江成真这样做,那这发布会就要成为一个笑话了,他的生涯到此结束。
“各位尊敬的领导还有来宾,感谢大家来参加这次的汽车发布会。大家也看到我右手边的这辆汽车了,这就是我今天要隆重介绍的汽车。”
“这辆汽车早在一年半之前,我就构思和设计好了。它能出现在大家面前,是经过我们昌城汽车厂的技术人员和一线工人,日日夜夜不停的去攻克各种难关,终于在四个月前,这款车造出来了。”
“大家可能要问了,为什么四个月前就造出来了,现在才展现在大家眼前。因为通过我们技术团队,调查了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后。我们觉得当时造出来的汽车并不能让我们满意。”
“四个月前,我们的汽车,只是在造型上有亮点。但是这不是我们昌城汽车厂造车的目标,我们要不就不做,要做就要做的最好。”
“首先,经过我们调查,访问了一千个驾驶员。他们最关心车辆的问题是什么,得出来的结论就是行驶里程的问题。汽车加油难加,经常担心开到路途一半汽车没有油了。”
“为了解决这个行驶里程的问题,我们跟发动机厂进行了深度的合作。让发动机更省油了,现在制造出来的这款车,行驶一千三百公里,只需要加一次油。”
说道这里,江成停顿了一会,让大家消化一下第一个信息。其实他就是学雷总的,让大家听到一千三百公里的时候懵逼一下。这并不是指加满油的车能开一千三百公里,实际上就只能开六百五十公里左右,还得要路况好。
六十升的油箱,再加满一次,等于是一百二十升,只跑一千三百公里。对于后世来说就是一个油老虎,而且这还是理论上的公里数,谁会开车开的完全没有油了再去加油。
但是江成也没有说假话,昌城发动机厂的发动机性能的确比以前好,比以前省油。至于省多少油,那不是重点。
不过有一点,江成在这个年代用这个说法来介绍汽车的行驶里程其实是很不错的。因为大家开车出远门都习惯提前准备一桶燃油了。
江成这样说,起码在一千多公里内,大家准备好一桶油后,就不用考虑中途有没有加油站的事情。
江成从昌城开车到四九城,可是找了几次加油站的。
“油耗只是这汽车的问题之一,我们要做就做最好的汽车。所以在四个月前,这汽车制造出来后,我们又把它给拆了。”
“我们汽车工业发展比人家晚,但是我们要迎头而上。我们要把别人的常规改变成我们的常规。”
“普通的车窗,需要摇杆进行手动升级。现在国际上有不少车有了电动升降,电动升降是也我们要做的,但我们不想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走。所以我又组织了上百个专业的工程师,来进行更高级的升降技术研发。”
“通过我们对齿轮大小和转速的研究,发现一个硬币大小的动力齿轮,每转动136格齿轮后,就能让汽车玻璃升降4毫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