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认知壁垒
第32章 认知壁垒 (第1/2页)磐石基地会议室里。
里面的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空气循环系统发出的低沉嗡鸣是唯一的背景音,却更衬出这里的死寂。
此时长条形会议桌两侧坐满了人,肩章上的金星和专业技术徽章在冷光灯下无声地诉说着他们的分量。
基地最高指挥官陈峰少将,国家科技部特派员王文瀚,几位面容严肃的技术军官,还有几位来自战略支援部队的代表。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会议桌尽头,那个独立于人群之外,身姿笔挺如枪的女人上。
何承远坐在靠近夜莺的位置,他能清晰地感受到从四面八方投射而来的审视、怀疑,甚至是一丝不易察觉的敌意。安全屋的惨剧和巨大的代价阴影,沉重地笼罩着这个房间。
冰冷的金属墙壁渗着地下特有的寒气,何承远陷在冰冷的金属椅子里,脊背僵直,目光却穿透了昏暗的空气,死死钉在对面空无一物的墙壁上。
墙壁上什么也没有,只有一片惨白。但他看到的不是墙,而是安全屋合金大门在刺目白光中扭曲、撕裂,如纸片般抛飞的慢镜头回放。
震耳欲聋的轰鸣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来自他颅骨深处每一次心跳的擂击。硝烟的味道浓烈得让他窒息。年轻的警卫在死亡抵达前最后一瞬回头望来的眼神,凝固在惊愕与某种决绝之间。
牺牲不是模糊的数字,他们是一个有名字、有温度、有未来的人。
而现在只剩下冰冷的数字。
鲜红的数字像烧红的烙铁,烫在何承远的视网膜上,更烫在他灵魂深处。
“三十七人牺牲,五十八人重伤,核心设备损毁百分之八三,安全屋基本报废。”
每一份报告都耗尽了何承远胸腔里仅存的氧气。他抬起头,视线艰难地聚焦在面前坐着的人身上,带着一种近乎自虐的审视。
“代价比预估的最高预案还要沉重三倍。是我的判断失误,低估了那群人的决心和渗透能力。”何承远把“我的”两个字咬得极重,仿佛要将那沉甸甸的罪责刻进自己的骨头里。
坐在他对面的男人叫王文瀚,国家科技部特派员,穿着一尘不染的深色制服,与这间充满创伤和机油味的房间格格不入。
王文瀚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锐利而冷静,像手术刀精准地避开无谓的情感,只剖析核心价值。他面前的平板电脑显示着“尘星”项目的核心数据摘要。
“何教授,玉龙雪山的牺牲和损失,我们都深感痛心。”王文瀚的声音平稳,带着一种公式化的沉重,“正因为代价巨大,才更需要明确方向和价值。高层以及我本人最大的疑虑在于尘星项目目前的成果,其战略价值究竟如何具象化?”
王文瀚的指尖在平板上滑动,调出复杂的分子结构图和能量流模拟图:“您提交的理论模型,核心算法以及合成配方非常前沿,这点毋庸置疑。”
他顿了一下,目光扫过角落一个不起眼的被高强度合金容器封存的样本,“‘尘星’材料的确可以代表人类材料学的巅峰,这点也毋庸置疑。”
“但是。”王文瀚话锋一转,声音陡然加重,如同重锤落下,“理论,算法,配方,未装配的样品材料。它们加在一起,距离一个可以实际运行,验证其划时代意义的量子通讯装置,还有多远的鸿沟?我们不能为一场豪赌下注。赌的是您的‘未来通讯霸权’。你现在握着的筹码,除了纸面上的数据和几块无法直接使用的砖块,还有什么呢?”
王文瀚身体微微前倾,无形的压力笼罩过来:“我们付出了鲜血的代价,何教授。现在需要一个明确的、可预期的、关于实际产出的时间表。一个能真正证明‘尘星项目’值得那些牺牲。什么时候能从蓝图变成现实?”
“没有这个保证,后续的支持将面临极其严峻的质询。您必须理解上面的顾虑。我们需要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王文瀚的目光锐利如鹰隼,捕捉着何承远脸上每一丝细微的变化。
“东西……”何承远喃喃重复,这个冰冷的词汇像冰锥刺进他混乱的大脑。
王文瀚说的每一个字都精准地敲打在何承远最脆弱、最自我怀疑的神经上。
牺牲者的面孔,爆炸的强光,名单上的血渍,量子实验室的爆炸,何承远仿佛又看到了那抹刺眼的红晕。
值得吗?
为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未来霸权,填进去这么多条鲜活的生命?包括他的家人。真的值得吗?
他引以为傲的尘星材料,在高级文明的标准里,不过是勉强能用的残次品。
这微弱的火光真的值得用血肉去点燃、去守护吗?
继续下去,磐石基地会不会成为下一个玉龙雪山的安全屋?另一个巨大的流血祭坛?
放弃的念头如同毒藤,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缠绕上何承远的心脏。
放弃意味着背叛了那些信任他、为他牺牲的人,意味着辜负了国家倾注的资源与期望,意味着亲手掐灭人类可能在量子通讯领域实现跃迁的火种。
巨大的道德漩涡将他吞噬,几乎令他感到窒息。
房间的阴影深处,夜莺如同一个完美的幽灵,静默地倚靠着冰冷的金属墙壁。她紫色的眼眸像最精密的扫描仪,将何承远的痛苦挣扎,王文瀚的冷静审视,分析的一清二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