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父是父子是子
第274章 父是父子是子 (第1/2页)天幕的画卷并未停歇,继续展示着少年将军的磨砺之路。
嘉靖二十七年起,连续五年,年轻的戚继光每年一次率领登州卫兵家子弟,顶风冒雪,跋涉千里前往苦寒的蓟州边关戍守。
画面中,风雪弥漫的北国长城,年轻的戚继光顶盔掼甲,与普通军士一同在寒风中操练巡哨,脸庞冻得通红,眼神却锐利如鹰。
旁白引用了他后来回忆此段经历的自述:“(吾)弱冠自奋,部署六郡良家备胡,稍习北鄙利弊。”
戍边间隙,嘉靖二十八年,戚继光的身影出现在山东乡试武举的校场之上。
弓马娴熟,策论精当,一举中举!次年,他奔赴京师参加更高规格的武举会试。
就在这时,风云突变!天幕画面陡转!
嘉靖二十九年秋,蒙古铁骑如黑色的狂潮,自古北口汹涌而入,烽烟直逼北京城下!京师震动,九门紧闭!
混乱的城防画面中,年轻的戚继光并未因会试中断而沮丧逃离,反而挺身而出,“条上便宜,部当其议”——他冷静地向兵部呈递了自己对守卫京师的见解方略!
其胆识与才干,竟在危难之际被朝廷认可,被破格任命为“守卫京师九门总旗牌官”!
天幕最后定格在一份荐书上,兵科给事中王德等人的赞誉之词清晰可见:“青年而资性敏慧,壮志而骑射优长!”
画面渐渐淡去。天幕对这位年轻将星的专题呈现,到此为止。
---
奉天殿前,一片沉寂。只有风掠过殿宇飞檐发出的呜咽声。
朱元璋伫立在高高的丹陛之上,如同凝固的雕像。
他脸上的暴怒之色已然褪去大半,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深沉。
鹰隼般的目光依旧锐利,反复扫视着天幕上最后定格的“戚继光”三个字,以及那两句气冲霄汉的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这少年,有胆魄,有担当,更有股迥异于寻常武官的清正之气!戚祥……倒是生养了个好苗子?
可仇鸾的前车之鉴,像一根毒刺,依旧扎在他心底最深处,让他无法彻底释怀。
他沉默着,指间被瓷片割裂的伤口传来阵阵刺痛,提醒着他方才的失态。
未来,究竟该如何看待这些世袭武官?这戚继光,是栋梁,还是……隐患?
就在这时,一个低沉沙哑、饱含复杂情绪的声音,带着一丝豁出去的决绝,突然从阶下武臣队列的末尾响起,打破了死寂:
“陛下!”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已经醒过来的安庆侯仇成排众而出,走到御道中央。
他脸色依旧苍白,但眼神却异常明亮,仿佛燃烧着两团火焰。他对着丹陛上那至高无上的身影,推金山倒玉柱般轰然跪倒,额头重重地磕在冰冷的金砖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罪臣仇成,叩谢天恩!”他的声音因激动而颤抖,却字字清晰,“天幕昭示,臣的后代仇鸾不忠不孝,臣绝对不敢承认有这个后代子孙!若陛下降罪,臣愿以全家性命杜绝此不忠不孝之子出现,此乃臣之本分,死得其所!臣,死而无憾!”
他猛地抬起头,眼中竟有泪光闪动,脸上却带着一种近乎悲壮的笑容,目光灼灼地望向朱元璋:“臣不敢奢求其他!只求陛下……只求陛下明鉴!臣……也愿‘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啊陛下!”
这泣血般的呼喊,带着安庆侯仇成的全部期望和托付,在空旷的广场上回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