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 > 第270章 空虚的大明京师

第270章 空虚的大明京师

第270章 空虚的大明京师 (第2/2页)

“仇鸾……”老朱的牙缝里挤出这两个字,冰冷刺骨的目光像两把淬了毒的飞刀,“唰”地一下,精准无比地射向阶下站着的一个人——安庆侯仇成!仇鸾的老祖宗!
  
  一股子暴戾的杀意瞬间冲上朱元璋的脑门:现在!立刻!就把仇成这老小子拖出去砍了!剁成肉泥!是不是就能把那个祸国殃民、丢人现眼的混蛋仇鸾给“掐死”在祖宗根儿上?把这祸害提前抹掉?
  
  但这念头也就在老朱脑子里闪了一下。
  
  他是谁?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开国皇帝!他太清楚了:大明到了嘉靖朝那副熊样,烂的不是一个两个人,是根子烂透了!
  
  一个仇鸾倒了,后面还有千千万万个“张鸾”、“李鸾”、“王鸾”等着冒出来!杀一个仇成顶个屁用?
  
  说不定没了仇鸾这个“榜样”,嘉靖那小子就得让郭英的后代(或者别的哪个勋贵的草包后代)去领兵,结果可能更糟糕!
  
  至少天幕里这个仇鸾,虽然混蛋,但还知道拿金银财宝去贿赂蒙古人“买平安”(虽然丢人丢到家了),万一换个更蠢更横的,怕是连贿赂都不会,直接吓得开城门投降了!
  
  阶下的安庆侯仇成,此刻真是恨不得地上裂开条缝让他钻进去!
  
  他死死低着头,感觉背上那两道来自龙椅的、冰冷刺骨的视线,比三伏天的毒日头还烤人,烤得他心肝脾肺肾都在哆嗦!
  
  天幕里,那个顶着“平虏大将军”名号的混蛋玩意儿仇鸾,纵兵抢掠、畏敌如虎的丑态,还有那丢尽祖宗十八代脸面的“贿赂买平安”,都像烧红的烙铁,一下下烫在仇成的心尖上。
  
  他这会儿算是彻底明白了,当初天幕播放靖难之役,曹国公李文忠看着自己那个“建文大将军”儿子李景隆,一门心思给燕王朱棣“放水”、把仗打得稀烂的时候,是种什么样的滋味!
  
  恐惧!羞耻!祖宗难当啊!
  
  子孙不肖,闯下滔天大祸,祖宗在洪武爷面前,那就是现成的出气筒、活靶子!
  
  仇成只觉得后脖颈子一阵阵发凉,仿佛那把砍过无数开国功臣的鬼头大刀,那冰凉的刃口,已经悬在了自己脆弱的颈椎骨上!
  
  他只能在心里拼命祈祷:洪武爷啊!您老人家圣明烛照!子孙造孽,跟我这黄土埋半截的老骨头……真没半点干系啊!冤有头债有主,您要找……找那混账东西去啊!
  
  整个奉天殿,陷入一片死寂。
  
  只有天幕里传来的混乱喊杀声(虽然是蒙古人单方面抢掠)、仇鸾部下兵痞嚣张的狞笑声,以及龙椅上洪武皇帝那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的呼吸声,在空旷的大殿里回荡、交织。
  
  ----
  
  讨论一个问题:如果北宋未发生靖康之变(1127年),宋太宗赵光义的庙号是否会像明太宗朱棣一样被改为“祖”字庙号(如“成祖”)?
  
  以下是本人的观点:
  
  在明清以前的宗庙制度中,“祖”字庙号(如太祖、高祖)通常仅授予开国君主,象征“万世不祧”——即牌位永久保留于太庙,不因后世帝王增加而被迁出。而“宗”字庙号(如太宗)的君主,在太庙满员时可能被移入祧庙(远祖庙)。朱棣庙号从“太宗”改为“成祖”的直接原因,是明世宗嘉靖帝(1522–1566年在位)为解决太庙牌位超额问题,确保其生父兴献王能入太庙:将朱棣升为“成祖”,与朱元璋(太祖)并列“万世不祧”,而将血缘较远的明仁宗(朱棣之子)移出太庙。生父兴献王以“睿宗”身份入太庙。
  
  但其实的问题是就算没有嘉靖这件事儿,等到了嘉靖一死,那么明太宗朱棣也要给人腾地方,这种情况下,其实关系也不大,因为明太宗的后代也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直接后代,但是北宋就不一样了,除了第一个皇帝太祖,其他皇帝都是第二任皇帝太宗赵光义的后代。
  
  北宋太庙实行“天子七庙”或“九庙”制度,随着帝王更迭,牌位需按亲缘远近依次祧迁:
  
  赵光义的定位:作为第二位皇帝(太宗),其庙号属“宗”,理论上可能因后世血缘疏远而被祧迁。
  
  历史事实:北宋灭亡前,太庙未满员(仅8位皇帝),未触发祧迁需求。若北宋延续,至第10位皇帝后(约徽宗时期),可能需祧迁早期君主(如太宗)。
  
  然而,考虑到北宋的皇帝除了太祖都是太宗赵光义的后代,如果赵光义被迁出了太庙,那么北宋的皇帝将出现法统上的问题,那就是他们的老祖宗赵光义居然不在太庙,虽然宋太宗的功绩绝对不如明成祖那样,按照正常逻辑那是绝对不可能被改为某祖,但考虑到北宋皇帝会出现宋太真那号人物,真要改了,那也毫不奇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