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24年不上朝的嘉靖
第267章 24年不上朝的嘉靖 (第1/2页)天幕旁白的声音带着一种冰冷的嘲讽:
【诸位洪武看官,接下来,请欣赏大明王朝另一项‘旷世奇观’——修仙皇帝嘉靖的‘超长待机’不上朝记录!】
画面闪过一连串枯燥却触目惊心的文字:
【自嘉靖二十一年十一月“壬寅宫变”后,朱厚熜,即嘉靖皇帝,移居西苑,潜心修道,追求长生】
【自此,直到他驾崩的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整整二十四年间,这位九五之尊仅在大庭广众之下露过三次脸!分别是在嘉靖二十二年正月、二十五年正月和二十九年八月!】
“二……二十四年?”太子朱标掰着手指头数了数,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只上朝三次?这……这皇帝当得也太……”
他“太”了半天,愣是没找出合适的词。
【经筵讲学?废止!皇帝与朝臣?长期隔绝!】
天幕的声音陡然拔高,【此乃大明开国以来,皇帝怠政旷工之新纪录!】
画面一转,是更早一些的记录:
【嘉靖十一年正月,嘉靖帝以‘身体有恙’为由,首次派遣武定侯郭勋,代替他前往圜丘举行祈谷大典。给事中叶洪觉得这不合祖宗规矩,上书请求皇帝好了再补办。结果呢?嘉靖帝一句‘祖宗朝早有先例’就给怼回去了!史书有载:‘上自即位,岁亲郊,其遣代实自此始。’】
天幕适时地配了个巨大的红色箭头,指向“实自此始”四个字,还加了个震动的特效。
【万事开头难?不,万事开了头就刹不住车!】
旁白语速加快,
【同年五月夏至,方泽祭祀大典,继续派郭勋代劳!十一月冬至大典前两天,嘉靖帝又‘偶有小疾’,礼部官员立刻心领神会上疏请求遣官代行……这‘代练’业务,是越来越熟练了!当然,这时候他还偶尔亲自露个面,但‘壬寅宫变’之后?呵呵,彻底宅进西苑,炼丹修道,万事皆可‘代’!】
“这……这成何体统!”文官队列里,不少老臣气得胡子直抖。皇帝祭祀天地祖宗都让人代劳?这在他们看来,简直是动摇国本!
武将勋贵那边,武定侯郭英的表情可就复杂多了。
他先是看到自家后代“郭勋”的名字居然还能顶着“武定侯”的头衔,甚至能代替皇帝去祭祀,心里头先是一喜:嘿,看来咱老郭家富贵还能传下去!
可紧接着,一股巨大的悲哀涌了上来,眼神黯淡。
到了后世,勋贵怕是早就成了摆设,连刀都拔不出来了吧?
这样的“富贵”,不过是圈养起来的吉祥物罢了。
皇帝放心了,没人担心你黄袍加身了,可一旦天下有变,再来个土木堡之变或者安史之乱……郭英打了个寒颤,不敢再想。
朱元璋眯着眼看着天幕,脸上没什么表情,手指却在龙椅扶手上轻轻敲着。
二十四年不上朝?他老朱是出了名的勤政,恨不得一天掰成两天用。
但这后世子孙……他倒没像文官那样觉得天塌了。
【诸位是不是觉得,皇帝不上朝,朝廷就停摆了?】
天幕仿佛猜到了洪武君臣的心思,画面切换,出现一个须发皆白、眼神透着精明与谄媚的老臣——严嵩!
【错!大错特错!皇帝怠政的真空,自然有人迫不及待地来填补!看,这就是‘青词宰相’严嵩!】
【这位严阁老,可是个揣摩圣意、溜须拍马的高手!】
旁白带着讥讽,【嘉靖七年升礼部右侍郎,靠着逢迎拍马,一路高升,嘉靖十五年就坐上了礼部尚书的宝座!‘壬寅宫变’后,嘉靖帝躲进西苑修仙,除了那帮装神弄鬼的方士,满朝文武,就他严嵩能经常见到皇帝的面!】
画面显示严嵩独自进入西苑重重宫门的背影,其他阁臣被拦在外面,脸上写满不甘和无奈。
【于是乎,严阁老利用这‘独承顾问’的VIP通道,大搞权力垄断!皇帝的谕旨,他藏着掖着不让其他阁臣知道;最重要的票拟权(代皇帝批阅奏章提意见),更是不许旁人染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