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画地为牢】
163【画地为牢】 (第1/2页)甲字仓库最深处,临近后墙根原本堆放杂物的区域,一队盐兵将杂物和用来遮掩的泥土清理完毕,合力掀起十二块厚重的巨大木板,露出下方一个方方正正的地窖。
坑口暴露的瞬间,一股浓烈刺鼻、混合着土腥味的咸涩气味猛地涌出,周遭一众盐兵都忍不住皱眉掩鼻。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又一个沉重的麻袋从地窖中拖出来,然后被盐兵们抬到外面的大院之中。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可是场间的气氛却令人感到窒息,尤其是广泰号的管事和伙计们,此刻一个个面色惨白,满眼不敢置信。
杨继川愣愣地看着院中逐渐堆积如山的麻袋,神情一片恍惚。
他不明白为何在自己管的仓库深处会有一个地窖,更不明白地窖中居然有这么多私盐,这可是杀头的大罪!
所谓私盐,本质上和官盐没有区别,都是盐场的灶户们辛苦煮出来的盐。
以扬州丁溪场的灶户为例,他们煮盐所得先要上缴固定的数量给盐运司,余盐则会被盐运司以极低的价格收购,这对于灶户来说显然难以接受,因为余盐换来的银子根本不够他们的生活所用。
另一边广大盐商在盐运司的压榨下,他们的利润同样很稀薄。
按照正常流程,盐商花费大笔银钱竞得引窝,再凭引窝去盐运司申购盐引,最后凭借盐引去指定的盐场购盐,以及去指定的区域售卖。
这一套流程走下来,很多盐商甚至会亏本经营。
基于此,盐商和灶户可谓一拍即合,盐商以银两现结的方式从灶户手中收购余盐,因为他们给出的价格比盐运司更高,灶户们自然愿意接受。
而盐商收购私盐的价格,又仅仅是官盐成本的三成。
简而言之,私盐便是盐商和灶户绕过盐运司这个中间人,直接达成交易,连盐税都可以逃避。
正因如此,朝廷严禁私盐的存在,这会严重损害到盐运司乃至国库的利益。
一般来说,盐商用大笔银钱购买盐引满足盐运司的胃口,主要谋利的方式则是夹带私盐,盐运司对此其实心知肚明,只要盐商足够懂事,再做得隐秘一些,他们也不会追究到底。
然而今日沈家的仓库被查出这么多私盐,委实令围观的人群诧异,盖因沈家的口碑一直很好,家主沈秉文更被本省藩台窦贤赞为义商。
“天哪,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这沈家如此豪富,竟然也做这种事?”
“自古财帛动人心,谁会嫌银子多呢……”
“这次只怕沈家要完了,这么多私盐怕不是要判一个斩立决?”
场间的风向毫无疑问地倒向盐运司。
不远处那辆马车中,许观澜神色冷峻,眼底杀意凛凛。
其实在他看来,沈家这些年算得上盐商的标杆,不光盐税交得及时,平时基本不会出什么岔子,对他的孝敬也不少,很多方面甚至比刘家等豪族做得更好。
如果两淮盐商都能做到沈家这个标准,许观澜自然会无比惬意。
要不是薛淮步步紧逼,连刘傅的两个儿子都抓了起来,继而摆出一副誓不罢休的姿态,许观澜也不想对沈家下手。
“要怪就怪你自己站错了位置。”
许观澜喃喃自语。
约莫半个时辰之后,盐兵们终于停了下来,此刻院中的麻袋几近堆成一座小山。
那名将官来到陈伦的坐骑前方,朗声道:“禀大人,卑职及部属在广泰号甲字仓库的地窖中发现大量私盐,清点之后共计九十二袋,每袋重一石有余,合计接近万斤!”
这个恐怖的数字惊起场间一片倒吸凉气之声。
万斤私盐……
按照朝廷律法,贩卖私盐之人,超过百斤便要杖一百徒三年,眼前这万斤之数,沈家只怕有人要脑袋落地了。
杨继川眼前一黑,瘫坐于地。
陈伦冷哼一声,望向杨继川说道:“杨管事,你们广泰号好大的胆子,竟然敢窝藏万斤私盐!真是不知死活!”
杨继川挣扎着跪起来,哭丧道:“陈大人,小人敢对天发誓,从未见过这些私盐,这真和广泰号无关啊!”
“笑话!”
陈伦厉声道:“光天化日众目睽睽,本官的部属从你家的仓库里查出九十二袋私盐,你还敢信口雌黄?诸位,你们信不信这些私盐和沈家无关?”
周遭围观人群登时喊道:“不信!”
无论真心不信还是有意落井下石,沈家广泰号的命运仿佛都已经注定。
便在这时,二十余骑匆匆赶来。
陈伦扭头望去,不出意外看到了沈家之主沈秉文,然而与他同行的并非薛淮,而是扬州知府谭明光,两人各带了一些随从。
“是府尊!”
“见过府尊!”
见礼声连绵起伏,谭明光神情沉肃,颔首回应。
沈秉文先是看了一眼远处院中堆起来的麻袋小山,随即视线从陈伦和盐兵们身上掠过,最后看向外围那辆马车。
他翻身下马,快步走向那辆马车,恭敬行礼道:“草民沈秉文,拜见运使大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