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北疆粮仓!开发辽东的构想!
第588章 北疆粮仓!开发辽东的构想! (第2/2页)他最清楚,辽东的粮运不仅耗费财力,更是牵制了内地的粮食储备——每年从山东、北直隶调运数十万石粮食往辽东,光是雇船、征夫、筹备运输物资,就要耗费户部近百万两白银,这笔开销本可用于修缮水利、加固城防,或是充实国库应对突发灾情。
更关键的是,调运的粮食多出自内地储备粮,若遇着南方旱灾、北方蝗灾,内地自身粮食紧张时,还要优先保障辽东军需,往往导致内地赈灾粮不足,百姓只能忍饥挨饿,甚至引发流民问题。
一旦辽东能自己产粮,不仅能省下这笔巨额的运输成本,让户部有更多财力投入到民生与国防建设中;更能解放内地的储备粮,让这些粮食真正用在刀刃上——既能在灾年及时赈济百姓,避免流民滋生,又能充实各地粮仓,形成“粮足民安”的良性循环。
如此一来,内地无饥馑之忧,辽东无缺粮之患,南北兼顾,大明的根基自然会更加稳固,再也不用因“顾此失彼”的粮运问题而忧心忡忡。
太子标也激动地说道:“不仅如此!辽东土地肥沃,只是因气候原因未能开发。若土豆、红薯、玉米能在辽东推广,咱们还能鼓励内地流民迁往辽东——一来能缓解内地的人口压力,二来能充实辽东的军民力量,让北疆屏障更加稳固!”
赵勉作为户部尚书,更是立刻算出了其中的益处:“陛下,太子殿下!若辽东能自给自足,户部每年可节省近百万石粮食的调运成本,这些粮食能用来充实国库,或是投入到南方的水利修缮中!而且流民迁往辽东后,还能增加赋税,对朝廷而言,可谓是一举多得!”
朱高炽见三人都认可,继续说道:“孙儿的想法是,第一步先选派熟悉三种作物种植技术的农官,带着粮种前往辽东都司的核心卫所,如定辽左卫、定辽右卫,建立试点田。让农官手把手教军民种植,总结适应辽东气候的种植经验——比如如何在春季防冻、如何改良土壤、如何储存收获的作物。”
“第二步,待试点成功后,再将粮种与技术手册分发到辽东各卫所,鼓励军民大规模种植。朝廷可出台优惠政策——凡开垦荒地种植土豆、红薯、玉米的军民,前三年免征粮赋,还可申请农具与粮种补贴,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第三步,从内地抽调部分有经验的屯田军民,迁往辽东协助开发,同时允许内地流民自愿迁往辽东,给予他们土地与住房,让他们安心在辽东扎根。”
朱元璋听完,当即拍板:“就按你说的办!炽儿,这件事朕交给你全权负责,农官、粮种、物资,你尽管向户部要,赵勉必须全力配合!”
他看向赵勉,语气严肃,“户部要优先保障辽东试点的需求,绝不能出任何差错!”
“臣遵旨!”赵勉连忙躬身应道,眼中满是干劲——能参与这样一件关乎大明未来的大事,对他而言也是莫大的荣幸。
太子标也笑着说道:“高炽,若有需要孤协调的地方,尽管开口。孤也会时常关注辽东的试点进展,确保此事能顺利推进。”
朱高炽躬身行礼:“谢皇爷爷,孙儿定不辱使命,定会让土豆、红薯、玉米在辽东扎根,让辽东成为大明的‘北疆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