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暴利!老朱态度大转变!
第415章 暴利!老朱态度大转变! (第2/2页)要改变老朱固有的想法不容易,他那套“重农抑商”、“守土安疆”的念头,是打濠州起兵时就刻在骨子里的,可在实打实的利益面前,再顽固的观念也得让路。
毕竟,银子不会说谎,国库充盈了,军饷、赈灾、基建才有底气,这比空泛的“祖制”“规矩”要实在得多。
这禁海的口子一旦打开,就再也关不上了。
商船会越来越多,航线会越伸越远,从东亚到南洋,再到更远的西洋,大明的丝绸、瓷器会换回来更多的白银、香料、象牙,更会让“大明宝钞”的名号响彻海域。
到那时候,大明就不止是陆地上的强国——陆军能镇住草原,水师能掌控海洋,贸易能笼络诸国,经济、军事、影响力环环相扣,才能真正称得上是“天朝上国”。
朱高炽甚至能预见到,用不了几年,水师的宝船会遍布远海,沿海的百姓会靠着海贸过上好日子,而那些曾经对大明心存觊觎的番邦,在贸易的纽带和舰队的威慑下,只能乖乖俯首。
这才是他想要的大明,一个能在陆地上扎根、更能在海洋上翱翔的帝国。
老朱忽然看向朱高炽,眼神复杂得很:“你这胖小子,当初说要搞什么贸易圈,朕还怕你赔了本钱,没少在御书房里骂你异想天开。那时候总琢磨,造船要银子,养舰队要银子,万一海路上出点岔子,岂不是肉包子打狗?现在看来……”
他顿了顿,脸上的严肃渐渐化开,突然咧开嘴笑了,眼角的皱纹挤成一团,“朕的眼光,是真不如你啊!”
“皇爷爷说笑了。”朱高炽赶紧摆手,额头上的肉都跟着晃了晃,“这都是靠着宝船舰队镇场子,水师将士带着船队往港口一站,那些番邦哪敢炸刺?还有朝鲜、倭国本就仰仗咱们的物资,不敢不听话,不然哪能这么顺?说到底还是皇爷爷威加四海,他们才不敢耍花样。”
朱雄英在旁边拍着小手,脆生生地喊:“高炽厉害!有了这些银子,是不是就能多造些像宝船那样的大战船,多招些水兵了?将来我也要跟着船队去看看大海!”
“那是自然。”太子标笑着摸了摸儿子的头,指腹蹭过他额前的碎发,“有了这三千万两关税,水师学院的校舍、器械不用愁了,奴儿干都司的港口挖深、筑堤、建船坞,银子都够了;皇室牵头赚的这一千二百万,正好补进内库,给北疆的边军换厚实的冬衣、买精壮的战马,往后户部再想哭穷,朕第一个不答应。”
老朱站起身,在廊下踱了几步,皂色的龙纹朝服随着动作轻轻摆动,忽然停在一株石榴树前,回头道:“不行,这事儿还得再盯紧点!关税三千万两,不是小数目,得派最可靠的人去管——让都察院挑几个干净利索的御史,去市舶司盯着,账本要一笔一笔核,银库要一日一清点,别让底下人敢伸手贪墨,谁要是坏了规矩,朕扒了他的皮!”
他顿了顿,语气更沉了些:“还有那些勋贵的商号,赚了钱是好事,可也得立规矩。让兵部和户部联合拟个章程,他们的船什么时候出海、带什么货、换什么东西,都得在官府挂号;买卖赚了钱,该交的税一分不能少,不许仗着是皇亲国戚就偷税漏税,更不许强买强卖欺负番邦商人,坏了咱们大明的名声和贸易的规矩。真要是出了岔子,不管是谁,朕都一视同仁!”
太子标点头应道:“父皇说的是,回头儿臣就让两部去办。规矩立在前头,才能走得长远。”
朱高炽也附和:“皇爷爷考虑得周全,贸易圈刚起来,根基还不稳,是得防着蛀虫。另外,市舶司的官儿也得轮换着来,三年一调,免得在一个地方待久了,跟商人勾连起来做手脚。”
老朱瞥了他一眼,嘴角带着点笑意:“还是你想得细。就这么办——银子要赚,规矩更要守,不然这聚宝盆,迟早得让人给砸了。”
说罢,他又望向东南方,像是能穿透城墙看到远方的大海,眼里满是势在必得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