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哪里可以报名修复国宝?
第222章 哪里可以报名修复国宝? (第2/2页)“这玩意儿是集陶瓷、绘画、雕刻技艺于一体的国宝级文物,非常贵重,一点差池都不能有。”
“哦,就是说这个东西太贵重了,所以大家都不敢去操作是吗?”
陈师傅却是摇了摇头,说:“要说贵重吧,这个粉彩镂空转心瓶也不能算是最贵重的国宝。”
李悠南有些好奇。
“最贵的是完好的那几件转心瓶。”
李悠南:“……”
“真正它修复的难点是,这个国宝的修复没有办法拆分工序,由不同的技师分别完成。”
“陶瓷补胎的弧度偏差会影响后续的雕刻,无法契合原纹样,绘画补绘的构图如果和内瓶转动轨迹不匹配,又会破坏整体的故事性;雕刻的深浅力度把控不当,又会影响釉面绘画的平整度。”
顿了一下,陈师傅说:“关键是陶瓷、绘画还有雕刻这三种技艺,都必须得是最顶级的!”
听到这里,陈诺诺愣了一下子,大概有些明白了爷爷之所以这么犯难的原因。
简而言之,就是要修补这个文物,需要一个人同时满足绘画、雕刻、瓷器三门技艺都达到顶尖。
旁边的工作人员奇怪地问:“为什么没有办法拆分工序呢?每个人负责一块儿,真的没办法做到吗?”
陈师傅叹了口气,一面说着,一面像是不经意地望向了李悠南的镜头:“我们开了好几次会讨论,今天算是盖棺定论了,确实没有办法拆分工序。根源是外瓶、内瓶还有底座三位一体的联动结构,以及陶瓷胎体、粉彩绘画、还有镂空雕刻三大工艺相互嵌套、互为前提,每个工序的精度直接决定下一个工序的可行性。”
李悠南在一旁听了一阵子,大概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数。
那件乾隆时期的粉彩镂空转心瓶他也有所耳闻,这件转心瓶的修复是典型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陶瓷补胎需要预判雕刻的下刀空间,而雕刻又需要预留绘画的上色边界,绘画同时还要匹配陶瓷和雕刻的物理限制。
所以他们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必须有一个修复师,同时掌握三大技能,才可以在每个工序中同步兼顾后续的需求。
当然,他们的标准这么高,还有一个最核心的原因就是他们修复的是国宝级的文物。
几年前,国外拍卖过一只完好的转心瓶,当时拍出的价格是2.2亿,成为了全球最贵的瓷器。
而此时故宫的这个转心瓶因为是破损状态,价值自然大打折扣,然而一旦能够修复完成,哪怕是修复过后的,它的价值也会翻上来不知多少倍。
这种镂空转心瓶是中国封建王朝制瓷工艺的巅峰极为耗费财力,完整保存下来的全世界也就只有几十件,而且不少都流落国外了,所以每一件完整品都是博物馆镇馆之宝的级别。
修复它的其意义不言而喻。
所以,这种层次的文物是不允许一点点差池的,这也是为什么院里开会讨论了那么多次,请了不知道多少专家学者,都在这道难题前面束手无策。
听完陈师傅的叙述,李悠南的心怦怦怦地跳动起来了。
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可以修复这件国宝,那么毫无疑问,这个人肯定是自己了。
陶瓷技术、粉彩绘画、镂空雕刻这三大工艺,他都是大师级别啊!
他拿出手机翻了一下粉彩镂空转心瓶的资料,看了一阵,心头大概已经有了一个数,忽然望向了陈师傅:“陈师傅,国内真的没有这样一个同时掌握这三大工艺的修复师吗?”
陈师傅迟疑了一下说:“也不是完全没有,但是这三大工艺都达到大师级别的却几乎没有。”
“杨师傅曾经参与过‘倦勤斋’粉彩瓷片修复工程,精通中国画,而且对陶瓷胎体的特性也非常了解,但是呢,他的雕刻和补胎技艺相对要差一点。”
“另外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接近的呢是徐凯师傅。”
“他精通陶瓷修复的技艺,对雕刻也有所涉猎,但是他的岁数大了,已经退休好几年了。”
“前一阵子院长还联系了他,他的视力和手都没以前那么好了,要雕刻那么精细的东西……还是不行。”
“所以就是说,要修复好这个瓷器瓶,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找不到这样一个人,对吧?”
“可以这么说。”
李悠南深吸一口气,随后缓缓开口说:“陈师傅,那个……哪里可以报名修复这个国宝啊?”
李悠南说这话的时候,一本正经,看上去严肃极了,严肃到陈诺诺和那名工作人员都目瞪口呆的望着他。
陈师傅却愣了一下,随后没忍住,笑出了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