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全能大画家 > 第九百四十二章 静

第九百四十二章 静

第九百四十二章 静 (第1/2页)

顾为经和曹轩相遇的第一天,在那个国际艺术项目里顾为经每当拿到壁画的图稿,他总是会在填色前让自己想一想,倘若他面对这样的情况应该会怎么处理,而项目组里的前辈资深画家,又是怎么处理壁画上的颜色。
  
  先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
  
  过去的那个学期,曹轩让他所做的事情一般无二,区别在于映照比对的对象,从国际艺术项目里的十几位前辈,变为了整本《历代名画录》。
  
  从一滴水中观察自己的倒影,到面对整片大海。
  
  老太爷从来不设置明确的课程进度节点,曹轩也从来不告诉顾为经,在这一堂课里他们一定要学到什么,一定要学到某种笔法的精髓或者学到那幅作品的神意之处。
  
  “他们是山。”
  
  曹轩说道。
  
  “不要着急,当山允许你去攀登的时候,它自会揭开自己的面纱。”
  
  曹轩的精气神极好,讲起课程来妙语连珠且滔滔不绝,丝毫看不出他的年岁已经超过了九十岁。安娜的语速总是很快,和顾为经谈论到画展的时候,她的声音叮叮铛铛连绵不绝,语速会在不经意间加速,简直是在汹涌。有什么东西——那些意志,那些聪明才智——誓要从她起伏的胸口喷薄而出。
  
  曹轩在课堂上则会抛出一个关键问题,然后语速则逐渐放缓。
  
  他已经过了需要激烈的不容质疑地抛出自己的结论,让自己显得年长且富有威严的岁数,曹轩的话语里总会预留出足够的缝隙让顾为经的思考缓慢地渗入。
  
  顾为经是一只琴。
  
  曹轩是乐师也是听众,他只是偶尔在关键的时刻拨动两下琴弦。
  
  琴声自然而然绵延不绝。
  
  老太爷几乎从来不会说顾为经的观点是好还是坏,他让顾为经畅想那些历史上画师们的作品应该呈现出什么模样,然后再找出让老杨提前准备好的有关的画册,慢慢的比对。
  
  分析哪里和顾为经想的一样。
  
  哪里又不一样。
  
  不一样是否是顾为经的理解有问题,是他错了,画家错了,摹本错了。
  
  还是大家都没有错。
  
  虞世南和冯承素对着同一幅真迹,一比一的临摹出了两幅不一样的《兰亭序》,都是极好,艺术本来就可以有不同的呈现方式。
  
  他们先是谈论那些有确凿真迹传世的画家,然后谈论历史上那些具体画家真假难辨的古本,就像解迷游戏一样,去猜测它们到底会不会是属于某位特定画家。
  
  先是看图填色。
  
  然后是字迷游戏。
  
  最后。
  
  则是抓着一条线索,慢慢的走进历史的迷雾之中,看看他们两人能走的多远。
  
  顾为经从来没有过这么玄奇的体验。
  
  他和胜子完成《雷雨天的老教堂》相关的论文时,他们手头有一幅画,却鲜有关于画家身份的可靠记载,他们只能一点点的猜想那位画家到底是什么模样的人。他与曹轩谈论的作品与画家,要比他和酒井胜子所谈论的作品与画家距今久远的多。
  
  不是150年。
  
  而是1000年,1500年,以及更久。
  
  他们手上有确凿无疑的关于画家的史料记载,有后人观看作品时的心得,甚至连有些作品画上提诗都能在文献里找到抄录。
  
  唯独没有作品本身。
  
  或许在某个私人收藏家的手里等待着重现世界的那天,或许安详的沉眠在地下的某处,亦或许更糟糕的可能,它已经被漫长的历史长河所吞没。曹轩拉着他的手,两个人试图在史料的长河中捕捉出一两丝倒影。
  
  曹轩不要求顾为经画画,却自己开始画画。
  
  没有作品,他就对着文献临摹。
  
  他以一种后人畅想的身份,为顾为经展现在曹轩的审美视角下,画家的作品应该是呈现出什么模样。
  
  什么是“点刷精研,意存形似。”
  
  什么是“清源寺里见辋川。”
  
  张彦远在为画家们评定上中下各品的时候,是以什么样的标准来判断的?什么才应该叫做“笔画不周密而意境周密。”
  
  还有穿插着一些很有趣的小课题。
  
  人们都说书画同体,为什么张彦远说王羲之书既为从古至今之冠冕,丹青亦妙。但实际上在他的评定体系里,王羲之的书法是天下第一,而“亦妙”的丹青只得了一个“中品下等”这样的评语呢?
  
  王献之呢?
  
  据说也画画很好,大名鼎鼎鼎的桓温就曾请他为自己作画。
  
  张彦远说王羲之的绘画水平是“丹青亦妙”,王献之的绘画水平则是“丹青亦工”,可和父亲一样,王献之也就只得了一个“中品下”的评语。
  
  这和当时的审美风尚有关系么?
  
  在第一个学期之后,转年过来,到了这个学期。
  
  曹轩终于开始让顾为经拿起画笔,每堂私人授课之后,开始给顾为经布置固定的课后作业。
  
  依旧不是画画。
  
  而是练字。
  
  书画同体,老太爷认为汉字书法是整个东方艺术审美体系里非常独到的宝藏。
  
  字如其人。
  
  练字练的不光是字,还是抽象到最精简的线条与构图,磨练的是一种审美意趣。
  
  书法,书法,它本就是一种法度。
  
  教室里。
  
  曹轩笔走龙蛇,在空白的宣纸上写了一个大字。
  
  “差不多到下课时间了。”
  
  老太爷把笔放在桌案上,问了一个问题:“为经,我们已经上了整整一年的课了,这一学期,每一堂课后,画的画也好,写的字也好。我从来都没有允许你带走过,你知道这是为什么么?”
  
  “老师您已经宣布封笔了。”
  
  顾为经看着眼前的字迹,回答道。
  
  曹轩不允许他把作品从这间教室里拿走,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老太爷已经宣布封笔了。
  
  曹老这样的地位,随便一幅墨宝留出去,哪怕只是不成体系的残片,价格都极为不菲。过往一年之中,要是曹轩每次演示绘画技巧,每一次老太爷带来教室他所“摹”的古代名家作品,上完课后顾为经全都抱起来揣兜里带走,拿回去对着练习。
  
  练习的效果怎么样,不好说。
  
  反正这么抱上一年课,他应该能把杨老师心心念念的大跑车,大游艇,大别墅全抱回家。
  
  顾为经连提都没提过这件事,人贵在要懂事,要明白分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