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宋时安回盛安
第124章 宋时安回盛安 (第1/2页)陈宝是真的没有想到,他能拒绝的如此干脆。
几位皇子之中,唯有他一个人是不一样的。
吴王就不用说了,已经头角峥嵘,初露龙相了。
而晋王,只是看起来没有野心,可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有野心的具体表现。
魏忤生年仅二十一,在朔风危难的时候自告奋勇,而今要得到回报了。
秦王,司州刺史,大将军这三样东西,每一个都是至尊,至贵。
哪怕领取了之后,会直接招致晋吴两王的敌意,甚至还会迫使亲兄弟联合,先干掉外人。
但做什么事情没有风险?
得到了姬渊的认可,他难道一点儿心思都不敢有吗?
还是说,有更大的野心。
不。
宋时安对他而言,可能真的是最重要的。
“这是你自己说的。”
对于忤生的请求,皇帝并未诧异,并且十分的冷静。
皇帝的话,就是一言九鼎。
你不要,朕就不给了。
“可以,宋时安能活了。”
指着阶下的魏忤生,皇帝道:“但那些罪名,你都要替他顶。”
“谢陛下。”
魏忤生再次一拜,对于那失去的一切,毫不留念可惜。
而拒绝‘秦王’也意味着,忤生彻底放弃了争的机会。
“你下去吧。”
“是,陛下。”
魏忤生站起身,准备离去。
“你去跟吴王说,让他过来。”皇帝这句话,并没有吩咐太监,而是对小魏提的。
“遵命,陛下。”
正面的,魏忤生保持行礼,慢慢屈身后退。在到门槛处,再转身出殿。
而在他走出去的那一刻,老谋深算的陈宝终于理解一切。
并,不得不在内心惊呼:
陛下他没有老,陛下圣明!
………
在去到侍前殿后,这里只有吴王,还有一些太监,魏忤生便转告说:“四哥,陛下召你去。”
“嗯好。”吴王起身,在与他面对面时,小声的问道,“如何?”
魏忤生也压低声音,回答道:“陛下询问了琅琊的事情,我说都是我决定的。”
“好,我知道了。”
吴王拍了拍他的后背,接着,去往了太元殿中。
“儿臣,参见父皇。”
“子盛,起来吧。”
对于这一位皇子,皇帝明显的,多了一丝家人般的亲近。
“谢父皇。”吴王也更像是一位儿子,面对父亲时,少了很多的拘谨和敬畏。
“朕刚才和忤生说了,问他琅琊私自调兵,和擅自为将士封官许愿之事,他说都是自己决定的。”皇帝道,“你怎么看?”
“毕竟是特殊时刻,一切都是为了守住朔风。而忤生那样做,也的确让士气更加高涨,勠力同心,抗击齐贼。”吴王道,“儿臣觉得,忤生所答应那些将士的一切,应当作数。”
“自然,他是用魏氏的信誉做担保。”皇帝语气忽然有些严肃,“朕说的是,何人要为此事负责?”
“……”
吴王表情一沉,感到有些为难,但想到叶长清跟自己说的,要尽力承担起监国的重任,不要回避,因此他认真开口道:“儿臣,愿负责。”
吴王的发挥也很好。
陈宝的眼睛,看到了大势所趋。
陛下,等的就是这个回答。
“朕,就是要听你这句话。”
听到这个,皇帝当即道:“届时,仍会有百官参宋时安,而褒忤生。你敢让你手下那几个人全力去保宋时安,把他捞出来吗?”
“儿臣敢。”
吴王语气坚定道。
这,便是皇帝的王道之术。
宋时安肯定要保,可这个保的恩情,他不能够记在魏忤生身上,皇帝也不需要。
皇帝要让全天下的人都看到,吴王对宋时安,有多大的恩。
皇帝,要让吴王去收复宋时安的心。
再回到刚才让魏忤生那个选择。
实际上,他没有得选。
得到秦王的位,就要失去宋时安,并且失去天下民心——为了富贵连出生入死的兄弟都能卖,谁还敢跟忤生?
刚才选秦王,他的政治生涯就死了!
可选宋时安,就意味着要承担很大一部分的罪责,你都当了罪臣,保全自己就够了,哪还能有资格去为宋时安的富贵担保?
这下子,宋靖的富贵,宋时安的富贵,全是吴王给的。
这就是陛下想到的,对梦的修正吗?
“那到时候,宋时安如何,就全看你了。”皇帝道。
“儿臣定当尽力。”
“好。”
“儿臣,还有一事想请求父皇。”
吴王抬起头,看向他,语气陈恳。
“子盛,说。”
“如果要替宋时安脱罪,那忤生,肯定就要承担绝大多数责任了。”在内心纠结后,吴王开口道,“届时朝会,儿臣能表奏,也酌情封赏忤生吗?”
“怎么赏?”皇帝问。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吴王道:“封忤生为王。”
‘为王’这两个字一出来,陈宝的心都坠了一下。
凝视着这位儿子,皇帝把对方都看得有些紧张后,道:“吴王殿下满意就好。”
………
“这句吴王殿下满意就好…是何意?”
在吴王府邸里,吴王有些担忧的将大殿上的事情说给了二人听。
听完之后,两个人都有些沉重。
“过了。”叶长清说。
“过,过了吗?”吴王一下子不安起来。
赵毅看着他,也不得不如实的提醒道:“殿下,王是不能封王的。”
吴王这一路上,所挣扎的就是这个。
现在,被他给一语点破了。
什么人才能够给人封王?
皇帝才行。
哪怕只是表奏皇帝,可对方要是没有那个心,此举就是僭越。
“抱歉抱歉,我做错了。”
双手扶着额头,吴王现在真的有点乱。
“殿下,这个不怪你。”赵毅安慰说,“要积极监国也是我们对你说的,这个尺度,难免把握不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