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强人所难
140 强人所难 (第1/2页)欧阳修上回踏足吴记川饭,已是半个月前的事。
这些天每每路过麦秸巷,行至店前,那灶间飘溢的香气总勾得他喉头发痒,食指大动,何尝不想入内小酌几杯?
怎奈近来吴记川饭生意越发红火,每至饭时店内总是座无虚席,据家仆所言,连他那不成器的长子亦是此间常客。
他在朝为官,薄有文名,频频出入坊间食肆终归不妥且不便,是以只好数过店门而不入。
所幸住得不算远,馋极时便家仆往吴记打两道菜肴、沽一壶好酒回来,倒也能稍解馋虫。
如今正值多事之秋,四月间河北大水,数十万流民万嚎啕待哺;五月间京师暴雨如注,官舍民房坍塌无算;近日又闻狄枢密使着黄袍起居于大相国寺大殿,引来物议沸腾……………
桩桩件件,如同乱麻塞心。
他一面主笔编修《新唐书》,一面忧心国事,竟将自家生辰都淡忘了。
幸得夫人提醒,方才惊觉已至知天命之年。
五十寿数,宴席终是不可省却。
往年庆生,必延请享誉东京的厨娘何双双执掌厨事。
此女乃名厨梵正嫡传,才貌无可挑剔,唯精雕细琢太过,请她掌灶,常令人肉痛!
譬如烹制羊头签,十个羊头剥解下来,只剔取两颊之上最柔滑细嫩的两片薄肉;做葱齑,则把葱叶层层剥掉,只取中心那根黄绿色的嫩葱芯。
备五份菜肴,竟然耗费十个羊头和五斤细葱!
一场宴席操持下来,光是食材和聘金,花销已达数十贯之巨!
值此时运维艰之际,自不宜再像往年那般豪阔铺张。
按欧阳修的意思,不如只邀二三至交,四五同僚小酌清谈,足矣。
家中虽雇有一位铛头,其厨艺委实难登大雅之堂。
去岁曾将一筐蛤蜊交与他料理,此君竟异想天开,以滚油猛炸!外壳尽作焦黑,壳里的肉犹自生冷,不堪食也!
于是乎,欧阳修自然而然地念起吴掌柜的好来。
欲办一场既能饱口腹之欲,又不失俭约之德,规格还不能太低的酒宴......试问东京食林,舍吴掌柜其谁!
“欧阳学士!”
吴铭随李二郎掀帘而出,朝坐在桌边小口饮茶的欧阳修叉手行礼,扭头嘱咐二郎换壶好茶来。
“不必张罗。”欧阳修放下茶盏起身,“老夫是路过此地,顺道寻吴掌柜商议寿宴之事,稍坐即离。”
醉翁直截了当地问:“吴掌柜可会做宫廷式酒宴?”
“会!”
宫廷式酒宴即分餐制酒宴。
分餐制在古代长期盛行,这一饮食习惯和古人席地而坐,席地而卧的生活习惯密不可分,直到宋代高足家具普及后合餐制才逐步兴起。
现如今,有腿的桌椅凳床已在民间存在了百余年,老百姓早已习惯高起高坐、同饮同食,只是尚未被重视礼制的上层精英所接受。事实上,直至明清时期,宫廷宴饮仍保留分餐的传统和礼仪。
本朝更不必说,士大夫乃至富商间的正式宴饮都喜好这种形式。
有过一次承办酒席的经验,吴铭答得底气十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