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斯大林震惊,苏援工业加码!老蒋震惊:第七舰队没了!?
第三百六十二章 斯大林震惊,苏援工业加码!老蒋震惊:第七舰队没了!? (第1/2页)苏联,克里姆林宫,会议室内
斯大林同志背对着门,吊着烟斗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凝望着窗外莫斯科冬日的天空。
长条会议桌旁,国防部长布宁加宁、外交部长莫洛托夫、以及刚刚从军区视察返回的朱可夫元帅,各自肃然端坐。
此时,内务部长贝利亚拿着江陵战役战报大步走进来说道:
“斯大林同志,各位同志!
来自朝鲜前线的最高优先级战报,是关于江陵地区的重大战役结果汇报。”
斯大林缓缓转过身,标志性的浓眉下,那双锐利的眼睛带着审视的意味掠过贝利亚手中的文件。
他没有多余的话语,只是微微颔首。
布尔加宁下意识地坐直了身体,朱可夫的目光也离开了桌面,聚焦过来。
莫洛托夫则轻轻推了下鼻梁上的眼镜,镜片后的眼神专注而审慎。
贝利亚翻开卷宗,用一种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语调开始诵读。
他省略了繁复的前线部署和战术推演,直插最震撼的核心:
“综合多源情报确认:中国人民志愿军钢七总队部和新八军以及朝鲜第九军部,在其前线指挥官伍万里直接指挥下,于江陵地区达成以下重大战果:
其一,攻克江陵港炮台山核心要塞,夺取大口径岸防炮群控制权。
其二,依托夺取之岸防炮群,配合其海军主力舰队及空军力量,于江陵港外海域及锚地,对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实施毁灭性打击。
确认战果包括击沉其旗舰‘华盛顿’号战列舰、‘蒙彼利埃’号巡洋舰、‘查尔斯·奥斯本’号驱逐舰、‘圣塔菲’号巡洋舰等多艘主力舰艇。
其三,迫使美国第七舰队旗舰‘无畏’号航空母舰升起白旗,向中国海军投降。
至此,美国的第七舰队主力已宣告覆灭。”
贝利亚短暂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在场众人。
斯大林握着烟斗的手指似乎收紧了一瞬,但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朱可夫元帅微微前倾,眉头紧锁,仿佛在脑海中急速勾勒着一场他未曾亲见的惊世海战。
国防部长布尔加宁的呼吸似乎粗重了一丝。
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则飞快地在面前的笔记本上记录着什么,笔尖划动纸张发出沙沙的微响。
内务部长贝利亚见状,声音依旧平稳的继续道:
“其四,在结束海战极短时间内,该部指挥官伍万里,指挥钢七总队精锐、新八军、朝九军部队。
并调动海军舰炮、地面炮兵及空军力量,对美军第二步兵师主力及伪韩军第六师残部,实施多层次包围与高强度火力覆盖。
确认战果:美军第二步兵师成建制覆灭于炮台山下,其少将师长凯泽被俘,韩军第六师主力亦被歼灭。”
当最后一个字落下,贝利亚合上了卷宗。
那股刻意维持的、内务部特有的冰冷声音消失了,留下的是一片令人窒息的死寂。
斯大林站在原地,纹丝不动,烟斗在他指间缓缓转动,一缕青烟袅袅上升,模糊了他棱角分明的下颌线。
他脸上的肌肉绷紧没有表情,只有一种巨大冲击下强行控制的平静,一种足以让整个房间气压陡降的静默。
“哐当!”
一声突兀的巨响打破了死寂。
朱可夫猛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动作迅猛得带翻了身后的高背橡木椅。
椅子沉重地砸在猩红的地毯上,发出沉闷的撞击声。
这位从尸山血海里走出的苏联元帅,此刻脸上写满了无法掩饰的惊愕,甚至有一丝久违的、来自战场直觉的骇然。
他宽阔的肩膀绷紧,目光如电般射向贝利亚,声音因激动而微微拔高,带着难以置信的沙哑道:
“这可是美国第七舰队,美国现役七分之一的海军力量!
还有一个齐装满员、装备精良的美军主力步兵师!
贝利亚同志,你确认无误?
就在这短短几天之内,那个中国的年轻指挥官伍万里率军将他们全灭了?
这简直是神迹!
不,这是魔鬼般的效率!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穿插?合围?火力密度?
指挥链条是怎样保持不断裂的?”
紧挨着朱可夫的布尔加宁元帅虽然还坐在原位,但上半身已经完全离开了椅背,身体前倾得厉害。
他那张通常显得沉稳宽厚的圆脸上,此刻肌肉微微抽搐,是震惊过度导致的面部神经失控。
他嘴唇无声地开合了几下,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却只是在喉咙里发出了一声意义不明的浑浊抽气声。
作为名义上的苏联武装力量最高首长,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美军一个主力师和一支航母战斗群意味着怎样恐怖的力量。
这种力量竟然在陆地和海上接连被碾碎,其冲击力远超一颗原子弹在红场爆炸。
外交部长莫洛托夫的反应则更为内敛,但也足以显示其内心的滔天巨浪。
他刚刚还在记录的笔尖,在“凯泽被俘”几个字旁边猛地顿住。
一滴浓黑的墨水从笔尖渗出,迅速在光滑的纸页上晕开一小团模糊的墨渍,像一片小小的阴云。
莫洛托夫缓缓抬起头,金丝眼镜后的眼神不再是平日的冷静与算计,而是被颠覆认知后的茫然与震动。
镜片后的瞳孔微微放大,目光越过桌面上那份染墨的文件,空洞地投向燃烧的壁炉。
仿佛在那跳跃的火焰中看到了远东升腾的硝烟和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无畏的血战场面。
贝利亚静静地站着,将众人的失态尽收眼底。
他非常清楚,这份战报的价值不仅仅是一份战果清单。
更像一柄无形的巨锤,狠狠砸在了克里姆林宫的心脏上,也砸在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基座上。
“魔鬼的效率?”
此时,斯大林低沉的声音响起。
他慢慢将烟斗从嘴边移开,轻轻磕了磕烟灰缸的边缘,动作不疾不徐,却带着一种掌控全局的节奏感。
“也许吧。
但更重要的,贝利亚,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这支精锐,他们的战斗力,是真实的吗?
情报源头的可靠性如何,没有水分?”
斯大林问道。
内务部长贝利亚微微欠身,异常肯定道:“斯大林同志,情报经东线总参谋部、我方驻华军事顾问团、空军侦察判读及在港情报人员多源头交叉印证。
细节高度一致。
美第七舰队覆灭的消息,华盛顿方面已出现混乱迹象。
美军第二步兵师无线电呼号消失,俘虏凯泽的身份已由其下属军官口供初步确认。
战果……基本无水分。
中国军队的战斗意志与战术执行力,远超我方战前评估。”
“远超……”
斯大林低声重复了这两个字,像在咀嚼一块坚硬的骨头。
他踱步到会议桌的主位,但没有坐下,扫视着三位核心幕僚道:“那么,告诉我,同志们。
你们从这个‘江陵大捷’里,看到了什么?
尤其是你朱可夫,你是军人,说说这个伍万里。”
朱可夫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从最初的震惊中平复下来,军人的专业素养迅速压倒了情绪。
他弯腰扶起翻倒的椅子,重新坐下,目光变得锐利而专注,仿佛在审视一张无形的战场沙盘。
“斯大林同志,单论战术层面,这位伍万里指挥官展现出的东西,令人胆寒!
在敌优势海空力量环伺下,敢于将核心目标锁定在重兵把守的炮台山岸防炮群,这本身就是一场巨大的赌博。
而他赌赢了!
这需要无视巨大伤亡、承受巨大心理压力的钢铁神经。
他对精密战术协同与时机的魔鬼把握太到位了!
整个战役分阶段实施,佯攻迷惑江陵城区的美二师。
隐蔽穿插突破江陵港区南部防线。
直捣黄龙拿下江陵的炮台山岸防炮群……
这些战斗环环相扣,全部大胜。
关键在于,他在海空军主力抵达战场的几乎同一刻,夺取了岸防炮控制权!
这种海陆空三军对时间节点的精确协同,简直是艺术!
稍有差池,任何一环延迟或提前,都可能满盘皆输,导致舰队或攻坚部队被各个击破。
报告提到其攻坚部队‘伤亡惨重’,坦克不断被击毁,但攻势毫不停歇。
在美军战机群疯狂扑向炮台山欲将其毁灭时,他指挥地面部队用所有武器对空射击,硬顶五分钟。
这为中国海军合围舰队争取了关键的、不可逆的窗口期。
这份为了战略目标不惜一切、承受巨大损耗的意志,是胜利的核心。
他的闪击核心思路非常清晰!
以陆制海,以炮台山的点破美国第七舰队的面!
用速度、欺骗和绝对的火力集中,打垮美军中枢神经。
这种魄力、这种对战场节奏的掌控力……
斯大林同志,此人若在苏联军中,我愿亲自提名他晋升大将,统帅一个方面军!”
朱可夫元帅直接站立起来,一脸佩服道。
国防部长布尔加宁也从最初的失态中恢复过来,但声音里依然带着难以掩饰的震动道:
“朱可夫的军事评价非常精准,但我必须补充一点,这绝不仅仅是伍万里个人的才华闪耀。
这次战役,尤其是海战阶段和最后围歼美二师的作战,清晰地展现了中国军队一种全新的、令人不安的能力。
那就是陆海空三军深层次协同配合能力!
请注意细节,中国陆军空中岸防炮轰击舰队的坐标由陆军突击部队提供!
中国海军舰炮火力支援中国陆军围攻炮台山!
而中国空军战机在海上与美军舰载机缠斗的同时,还要分兵支援地面部队突破和对溃军的打击。
这种跨军种、跨地域、即时性的火力协同、信息共享和任务配合,其复杂程度远超一般战役。
它需要统一的指挥意志、高效的通信保障、各军兵种对彼此能力和局限的深刻理解。
以及最重要的是,一种不计较自身军种得失、完全服务于整体战役目标的牺牲精神。
他们之间的默契,不像临时拼凑的联军,更像一个磨合多年的有机整体。
这种联合战役能力,斯大林同志,是现代化战争的方向,中国走在了前面。
至少在这一个战役上,远远走在了很多国家前面。
这比击沉几艘战舰、歼灭一个师本身更值得警惕……或者说,重视。”
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已经重新戴好了眼镜,但眼底深处那抹震撼仍未完全退去,接口道:
“朱可夫同志和布尔加宁同志分析的军事层面,已经足够惊心动魄。
但请允许我,从一个外交官的视角,谈谈这份战报带来的国际媒体和世界各国震撼的海啸。
同志们,想想看!
一支被西方世界普遍视为‘农民军队’的力量,在朝鲜半岛,正面击溃了最强大的美国海军舰队之一第七舰队!
成建制地歼灭了一个美军王牌主力师!
俘虏了对方的中将舰队司令和步兵师少将师长!
这三件事没有分开,是同时达到的!
这并不是一加一加一等于三的难度,这比单独出现难上百倍!
这也不仅仅是一场战役的胜利,而是一次中国军事力量格局的公开震慑!
它宣告,西方尤其是美国在东亚的军事霸权神话,被彻底粉碎了!
‘不可战胜’的光环,被伍万里的坦克和岸防炮碾得粉碎!
东京、马尼拉、汉城、西贡……
所有华盛顿庇护下的政权,此刻都在瑟瑟发抖,他们的精神支柱崩塌了。
它意味着,中国的军事力量评估,必须被彻底重写!
经过这场战火淬炼,尤其是展现出这种恐怖的陆海空协同打击能力……
客观评估,中国当前的军力,尤其是其最精锐的志愿军部队,已经具备了在东亚大陆及近海区域,击败任何一个,甚至是多个东南亚国家联合军事力量的能力!
这不是推测,斯大林同志,这是江陵港外沉没的美舰和美二师上万官兵的尸骸所证明的现实。
此战之后,无论朝鲜半岛最终结局如何,一个无可置疑的东方大国已经崛起。
中国凭借此战的赫赫武功和展现出的可怕战争潜力,其国际威望已暴涨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可以断言,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中国将成为维护东亚乃至东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定海神针。”
“和平与稳定的定海神针?
莫洛托夫同志的判断有其道理。
‘定海神针’?
这很好。
这根针,现在扎在东亚,扎在美国人的痛处上。”
斯大林点燃烟斗,深深地吸了一口,让浓郁的烟雾在口腔中盘旋片刻,才缓缓吐出道。
“西方阵营除了美国,还有老牌帝国法兰西和不列颠。
他们的力量在旧大陆的根基,依然深厚。
要撬动他们,瓦解他们的联盟,需要在不同的方向施加持续的压力。
让他们流血、疲惫、顾此失彼。
而中国,现在展现出了成为远东一个极其有力支点的潜质。
他们刚刚打碎了美国人的舰炮和大炮,击碎了美国陆军的颜面。
这很好!非常好!
至于威胁?
中国的底子太薄了,重工业基础近乎于无,现代科技几近空白,连像样的国产汽车生产线都没有。
一场战役的辉煌胜利,改变不了他们一穷二白的本质。
依靠缴获几艘美国军舰和轻武器,能建立起挑战我们苏维埃联盟的军事机器吗?
简直是天方夜谭。
相反,让他们在远东顶在前面,承受美国的怒火和资源消耗,持续地给美帝国主义放血……
这难道不是最符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核心战略利益的局面吗?
一个强大到足以威胁美国东亚利益、却又在根本上依赖我们的工业和军事援助的中国,将成为我们在东方最理想的战略屏障和牵制力量。
我们需要这样的一个盟友,一个能牢牢吸引并拖住美国大量军事经济资源的远东支点。”
斯大林想了想,冷静的分析道。
他精辟的剖析,像一道强光照亮了房间,也驱散了众人心中因中国军力突然爆发而可能产生的一丝隐忧。
“斯大林同志的战略眼光无比清晰!
既然中国将成为我们在远东对抗美帝国主义的强大支点,那么,加强这个支点的韧性和锋利度就至关重要。
而一支军队的灵魂,往往在于其最杰出的指挥官。
这个伍万里,在江陵一役展现出的,绝非仅仅是勇气和运气。
他对战役节奏的精确把控、核心目标的果决锁定、海陆空三军力量协同的魔鬼调度、以及在极端压力下毫不动摇的执行力……这些都闪耀着顶级军事天才的光芒!
这种能力,不仅仅能打赢一场战役,更能塑造一支军队的进攻精神和战术体系。
斯大林同志,我建议在朝鲜战争结束后,以最高苏维埃和苏联武装力量总参谋部的名义,正式邀请这位伍万里同志。
邀请他来我们苏联的伏龙芝军事学院或总参军事学院,担任高级教官。
时间嘛,三到五年为宜。
让他在那里开课,讲授他的战役思想、他的协同战术、他那种在绝境中寻找并撕开裂口的指挥艺术!
我相信,这不仅是对他在朝鲜功勋的最高认可,更能将这种宝贵的、被实战检验过的‘东方经验’,融入我们苏军未来的军事学说。
特别是针对复杂地形和跨军种联合作战方面,这将是极其有益的补充!
我们苏军的指挥员们,需要接触不同的战争智慧。”
朱可夫元帅闻言,当即建议道。
斯大林听着朱可夫的建议,缓缓地点着头,烟斗的烟雾在他脸庞周围缭绕。
对于吸纳优秀军事思想和人才,他向来有着实用主义的敏锐。
“朱可夫同志的建议很实际。
伏龙芝需要新鲜血液,需要实战淬炼出的真知灼见。
这个伍万里,有资格成为苏军的教官。
战后让他过来,授予他应有的荣誉和待遇。
莫洛托夫同志,这件事,由你和朱可夫同志协调外交部、国防部,提前做好准备。
战后第一时间发出正式邀请,规格要高。”
斯大林吩咐道。
“是,斯大林同志,我会立即着手提前安排。
不过说到战后……
斯大林同志,最新的情报显示,华盛顿方面正在通过多个中立国渠道,试图向中国传递明确的和谈信号。
美国政府内部,尤其是那些华尔街的财阀代言人对在朝鲜的持续巨大消耗和难以遏制的伤亡数字,已经感到极度不安。
江陵的惨败,第七舰队的覆灭和美二师的损失,如同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们不想,或者说不敢,再承受另一个‘江陵’了。
他们现在最迫切的诉求,是体面地结束这场战争,减少损失,稳定国内情绪。
看来,美国人确实被打疼了,他们在寻求止损。”
外交部长莫洛托夫说道。
“美国人想结束?想止损?
把我们拖入这场代理人战争的泥潭,消耗了苏维埃那么多物资和专家。
现在眼看他们的走狗李承晚顶不住了,他们在远东的军事神话破灭了,就想拍拍屁股体面地抽身?
天底下没有这么便宜的事情!
不行!
必须让美国人在朝鲜流更多的血!
流到他们国内哀嚎遍野,流到他们的财政出现巨大窟窿,流到全世界都看清这个纸老虎的虚弱本质!
这才是符合苏维埃联盟最大利益的结果!
告诉中国方面,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看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取得的辉煌胜利。
为了支援兄弟的中国人民和朝鲜人民彻底打败美帝国主义及其仆从军。
为了表彰他们在远东牵制并消耗美帝主力的伟大贡献。
为了帮助中国更快地建立起保卫和平的坚实力量……
苏联政府决定,立刻启动一项全面、大规模的对华工业技术援助计划!
我们将提供,大量基础重工业设备!
包括三座年产50万吨级的现代化平炉炼钢厂的全套设备图纸和技术转让。
援建五座大型机床厂,重点提供重型车床、铣床、镗床。
还有两座大型柴油机制造厂,用于船舶及机车用。
一座中型拖拉机厂,为中国农业和未来装甲车辆打基础的核心设备与技术专家;
另外,苏联会援助建设三座大型火力发电站,单机容量10万千瓦级及配套电网技术。
提供大型煤矿开采的现代化综采设备和技术。
帮助勘探并初步开发已探明的大庆油田,提供地质资料和早期钻采设备。
另外,接收3000名中国技术人员和工人赴苏联相关工厂、设计局进行为期两年以上的实地培训,费用由苏方承担。
此外,再提供一笔总额为5亿美元的长期低息工业设备专项贷款,用于支付上述设备和技术引进费用。
还款期,可延长至15-20年。”
这份清单,每一项都直指中国工业化的命脉,每一项都是苏联用数十年时间和巨大代价积累的核心技术资产,虽然相对苏联最新技术有所滞后。
比如关键核技术、最新火箭、喷气轰炸机等等都没给。
但对于几乎一穷二白的中国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的“天降宝藏”。
斯大林停顿了一下,让这重磅清单的冲击力在众人心中沉淀。
然后,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断和赤裸裸的诱惑道:
“而以上所有这些援助,所有的设备、所有的技术图纸、所有的人才培训、所有5亿美元的低息贷款,只要中国同志答应一个条件。
不能立刻与美国进行任何实质性和妥协性的谈判!
必须将战争持续下去,至少,直到我们在战场上,再成建制地、干净彻底地歼灭美国一个主力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