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军法处来客!
第394章 军法处来客! (第1/2页)周芷兰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一滴滴地落在纸上,将字迹浸染得模糊不清。她用手背胡乱地擦着,却越擦越花。
朱豪没有催她,他给了她时间,也给了自己时间。
整个书房,只剩下压抑的抽泣声和粗重的呼吸声。
过了许久,周芷兰才稳住心神,换了一张纸,重新誊写。
朱豪的声音再次响起,这一次,带着一种令人心碎的平静。
“……至二十三日夜,吴县县府广场决战,我第四十一军,下辖三位师长,及全体官兵,共计两万三千七百一十五人,全部阵亡。”
“全军,无一人投降。”
“无一人被俘。”
“随军文职、医护、重伤员五百余人,由独立装甲团团长徐虎护送,提前转移。卑职朱豪,亦于此役身负重伤,幸由周卫国、朱康等人率部救回,苟活于世。”
“此役,我第四十一军,虽全军覆没,然毙敌亦在万人之上。虽败,未辱使命。虽死,无愧家国。”
“以上,为我第四十一军,自武汉会战以来,全部之经过。”
“伏请钧座鉴察。”
“职,第四十一军军长,朱豪,叩首。”
当最后一个字落下,朱豪仿佛被抽干了所有的力气,重重地靠回了太师椅上,闭上了眼睛,两行清泪,顺着他那满是风霜的脸颊,缓缓滑落。
周芷兰也终于写完了。她放下笔,整个人都像是虚脱了一样,瘫坐在椅子上。
那薄薄的几页纸,此刻却重如千钧。
上面写的不是字,是两万多条川军汉子的命。
周卫国走上前,拿起那份还带着泪痕的战报,逐字逐句地看着。
他的手,在微微颤抖。
“军长,我亲自去送。”周卫国将战报小心翼翼地折好,贴身放入怀中,动作郑重得像是在安放什么圣物。
“不。”朱豪却摇了摇头,他靠在太师椅上,胸口的伤让他每一次呼吸都带着轻微的痛楚,“你不能去。”
周卫国一愣:“为什么?我是最合适的人选。”
“就是因为你太合适了,所以你不能去。”朱豪的眼神穿过窗棂,望向院中那几个正在笨拙地学着站军姿的家丁,声音里带着一丝洞悉世事的疲惫,“你周卫国,是金陵保卫战的团长,是泊林留学回来的高材生,是军政部那帮人眼里的‘嫡系’。你现在跟着我这个川军军阀混,他们本就看着不顺眼。你若大张旗鼓地去送这份战报,在他们看来,就是挑衅,是示威。”
他顿了顿,嘴角勾起一抹自嘲的弧度:“他们不会看这份战报写了什么,只会想,你周卫国代表的,是我朱豪的态度。他们会把这份战报,直接扔进纸篓里。”
周卫国沉默了。他不得不承认,朱豪说的是事实。官场上的弯弯绕绕,有时候比战场上的枪林弹雨更杀人于无形。
“那让谁去?”徐虎瓮声瓮气地问,他想不明白这里面的道道,只觉得憋屈。
朱豪的目光,落在了自己儿子朱康的身上。
朱康正站在一旁,默默地听着,拳头攥得死死的。
这几天,他听了太多战死的叔伯兄弟的故事,那股子悲愤和不甘,快要从胸膛里溢出来。
“康儿,你去。”朱豪缓缓开口。
“我?”朱康有些错愕。
“对,就是你。”朱豪看着他,眼神里既有父亲的慈爱,也有军长的严厉,“你不是军人,你是朱家的四少爷。你拿着我的名帖,去军政部,把这份东西,亲手交给军政部的何部长。记住,谁拦你,你就说是家父的私信,一定要亲手交到。如果他们不收,或者推三阻四,你就把东西带回来,一个字都不要多说。”
周卫国瞬间明白了朱豪的用意。
以儿子的身份,送一份“家书”,姿态就放低了。
这既是呈报军情,也是一个晚辈对长官的交代,面子上好看。
何部长收与不收,都会掂量一下。
收了,就得看。不收,传出去就是他何某人连一个为国几乎流尽了血的将军的“家书”都拒之门外,名声上不好听。
这一手,玩的是阳谋,也是人心。
“爹,我明白了。”朱康重重地点了点头,他接过周卫国递来的战报,那份沉重,让他年轻的脊梁挺得更直了。
送走了朱康,书房里的气氛依旧压抑。朱豪的精神消耗极大,脸色又白了几分。
大太太终于忍不住,端着那碗不知热了多少遍的参汤走了进来,柳眉倒竖:“说完了?说完了就给老娘把这碗东西喝了!真当自己是铁打的?再折腾下去,不等小鬼子打过来,你就先去见阎王了!”
朱豪看着那碗参汤,苦着脸,像看仇人一样。
“我这几天喝的汤,比我这辈子喝的酒都多。我感觉我现在打个嗝,都能熏死一头牛。”他有气无力地吐槽。
“那也得喝!”大太太不由分说,把碗塞到他手里,“不喝完,今天谁也别想出这个门!”
周卫国和徐虎对视一眼,很识趣地悄悄退了出去。刚走到门口,就听见屋里传来朱豪的讨价还价:“一半,就喝一半行不行?”
“门儿都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