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撤退,不等于失败!
第391章 撤退,不等于失败! (第1/2页)“爹,你感觉怎么样?”
“死不了。”朱豪咧嘴一笑,牵动了伤口,疼得他龇牙咧嘴:“就是他娘的,这VIP待遇有点差啊。老子好歹是个军长,怎么回趟家还得靠两条腿走?”
这句玩笑话,让周围沉闷的气氛顿时轻松了不少。
周卫国苦笑着解释:“军长,你可不知道。现在所有能动的轮船、火车,全都在抢运从武汉撤出来的工业设备和人员。上峰下了死命令,‘一切为工厂让路’。咱们这点人,别说坐车了,能有条路走就不错了。”
朱豪闻言,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他心里清楚,周卫国说的,是事实。
此刻,他虽然大难不死,但心中却升起了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
他躺了这么久,外面,恐怕早已天翻地覆了。
他定了定神,看向周卫国,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卫国,告诉我,仗……打得怎么样了?”
周卫国脸上的笑容,随着朱豪的这个问题,慢慢敛去。
他沉默了片刻,组织了一下语言,才沉声开口。
“武汉会战,已经打完了。”
“结果呢?”朱豪追问,心已经提了起来。
“十月二十五日,上峰下令,放弃武汉。”周卫国的语气很平静,但那平静之下,却压抑着巨大的失落和不甘:“我们从吴县撤出来的时候,鬼子已经进城了。”
放弃武城。
这四个字,像一块巨石,砸在了在场所有人的心上。
队伍里,响起了压抑的抽泣声。
武城,九省通衢,是这场战争开始以来,国民政府事实上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
为了保卫它,几十万龙国将士在这里浴血奋战了四个多月。
从长江南岸到大别山区,从河南信阳到湖南岳阳,数千公里的战线上,尸山血海,每一寸土地都浸透了龙国军人的鲜血。
可最终,还是丢了。
继金陵之后,又一个核心大城的沦陷,对士气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一种名为“绝望”的情绪,开始在队伍中蔓延。
不少士兵茫然地看着脚下的路,不知道这仗,还该不该打下去,还能不能打赢。
朱康的拳头,也死死地攥了起来。
他想不通,为什么他们付出了如此惨重的代价,牺牲了那么多的弟兄,最终换来的,还是一个撤退和失败的结局。
然而,就在这片愁云惨雾之中,担架上的朱豪,却出人意料地,松了一口气。
“丢了……就丢了吧。”
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了每个人的耳朵里。
所有人都愕然地看着他。
周卫国和朱康更是满脸的不解。
“军长(爹),你……”
朱豪看着他们迷惑和不甘的眼神,虚弱地笑了笑。
他知道,他们无法理解。
在他们看来,这是又一次惨败。
但在他这个来自后世的“先知”眼中,武城会战的结束,恰恰是整个抗日战争最重要的转折点。
“你们以为,小鬼子占了武城,他们就赢了?”
朱豪的声音因为虚弱而有些飘忽,但其中的逻辑却异常清晰:“我告诉你们,他们错了。从他们踏进武汉城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已经输了。”
他喘了口气,继续说道:“你们想想,小鬼子从发动战争开始,叫嚣的是什么?是‘三个月灭亡龙国’。可现在呢?从七七事变到现在,一年多了。”
“他们非但没能灭亡我们,反而被我们死死地拖在了这里。从淞沪,到徐州,再到武城。他们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这个问题,让周卫国陷入了沉思。
是啊,日军虽然一路势如破竹,但他们的伤亡,同样是触目惊心的。
朱豪的思绪,已经飘到了另一个层面。
有些话,他不能明说,但有些道理,他必须点透。
“这一仗,我们是丢了武城。可小鬼子得到了什么?”
朱豪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们得到了一个被打烂了的空城,和一条无限拉长的补给线。他们的兵力,被死死地钉在了从北到南,从东到西的广阔战线上。”
“他们以为自己占领了龙国,实际上,他们是跳进了一个无边无际的泥潭!”
以武城会战为标志,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被彻底粉碎。
这场历时四个半月的大会战,是整个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会战。
日军投入了超过十二个师团,近三十万的兵力,动用了飞机五百余架,军舰一百二十余艘,妄图以雷霆之势,攻占武汉,逼迫龙国政府投降。
而龙国方面,则集结了超过一百一十万的军队,一百多个师,利用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两岸的有利地形,层层设防,节节抵抗,决心与日军决一死战。
从六月到十月,战火燃遍了鄂、豫、皖、赣四省的广大地区。
万家岭大捷,几乎全歼日军第101师团,是为抗战以来最酣畅淋漓的胜利之一。
富金山血战,朱豪第41军硬撼板垣、筱冢、荻洲立兵、中岛今朝吾的四个师团,阵地几度易手,尸骨盈山。
田家镇要塞保卫战,长江上的“马奇诺防线”,守军战至最后一兵一卒,无一人投降。
……
这一战,国军伤亡高达五十余万,几乎是日军的两倍还多。
从战术上看,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败仗。
但从战略上看,龙国却赢得了最宝贵的东西。
首先,是时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