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8章 给媳妇补身子
第一卷 第8章 给媳妇补身子 (第2/2页)66块钱相当于一个工人不吃不喝三个月的工资。
农村的话,家庭条件好点的,也许一年到头能攒下百十来块钱,那还得勒紧裤腰带。
娶媳妇儿要是再讲究点牌面,给新娘子置办三转一响,那也得好一阵子能缓过来。
那要是本身条件就不好的,再赶上家里没啥劳动力,那一年到头,不欠钱就不错了。
小六子家,就是很明显的例子,父亲干不了重活,母亲也有病瘫痪在床。目前连口粮都成问题!
尽管在现代看来,那些都是些小物件,根本算不了啥。可是在眼下这个年代,它确实是普通老百姓都想拥有的家庭物品里的最高配置了。
三转一响不但是这个年代老百姓所能拥有的最大财富,还是大部分女性择偶的重要标准之一。
如果谁家能拿出三转一响,即便自己的孩子有些缺陷,那媒婆都得把他家的门槛踩烂了。
反之你家小伙再优秀,家里穷得叮当响,想娶个好媳妇儿,那也是困难重重。
现实永远那么残酷!
叶灵儿,那是城里来的知青,嫁给陈冬这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娃,那就是纯纯的下嫁。
再者要是知青在农村结婚了,那可就返不了城了!
这也是上头的规定,又有多少知青已经结婚生子,在得到消息后,都去了民政部门办理了离婚手续,就是为了能够返城。
而叶灵儿虽然失了身子,在拿到返城名额这种情况下,都能主动放弃,所以这场婚礼那就是在风口浪尖上,一旦办的差一点,那可就免不了被人指指点点了。
想要堵住村民的嘴,那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这场婚礼办得风风光光,热热闹闹,让所有人都看到,她叶灵儿嫁到陈家来,并不是迫不得已,被逼无奈,而是她的眼光好,找了个好婆家。
同时也得让村民和知青们看到,她叶灵儿不是放弃城里的优越条件留在农村吃苦,而是享福了。
所以,陈德彪虽然只承诺给叶灵儿66块钱,另外置办个缝纫机,但是陈冬却下定了决心,一定要给叶灵儿最高规格的彩礼,除了被乎褥子和几身行头之外,那就是88块钱,外加三转一响。
要知道,当年能被当成家庭财富的物件儿那可都是价值不菲的,就拿自行车来说,一辆至少150元,而且是只有钱也是不行的,那都得是凭票购买。
要想将这三转一响都置办齐了,少说也得500块打底,好了好,再来个大牌子的,那没有个七八百块,根本下不来。
如果再把彩礼和置办酒席的钱都打里,那弄不好就得1000来块。
但陈冬家里的实际情况在那摆着呢,不是叶灵儿不想要,是她也看出来了,要的话,他家也拿不出来。
借钱的话,将来在一起过日子,还不是得他们小两口来还债!
陈冬也对自己家的情况一清二楚,用一个字来形容的话,那就是穷得不能再穷了!
(具体几个字,我就不数了,你们帮我数数吧,我不识字~\(^o^)/~)
前些年是因为家里人口多,四五个孩子都得上学,陈冬的爷爷虽然给人看病,但是不收钱,也顶多是收点吃喝。
再后来就是,老爷子被告,他们家也将攒下的钱去疏通关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