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南宋使者又若事(三)
第一百二十八章南宋使者又若事(三) (第2/2页)陈小荣毫不退让,直视秦昊道:“秦将军此言差矣。宋唐结盟,本是平等合作,而非一方依附另一方。越州之战,我朝流民义军伤亡逾万,江南百姓捐粮捐钱,亦付出巨大代价。若只谈盛唐之功,不提南宋牺牲,何来‘盟约’可言?”他从怀中取出江南粮价清单与流民安置册,递至李新宇面前:“陛下可看,江南粮价已涨至战前三倍,多地出现人吃人的惨状。若强行征粮,恐激起民变,届时不仅粮草难供,南宋内部动荡,反而会拖累南征大计。”
李新宇翻看清单,眉头越皱越紧。郭子仪见状,适时开口:“陛下,陈大人所言有理。粮草之事若处理不当,确实会动摇根基。臣以为,可先按五成比例分摊,同时派官员前往江南,协助南宋疏通粮道,开放互市之事也可试行。”李新宇沉吟片刻,最终点头:“就依郭枢密使所言。陈大人,五万兵马与粮草需在下月十五日前抵达汴梁,切勿延误。”陈小荣松了口气,躬身应下,却未察觉秦昊眼中闪过的冷光。
离开枢密院,陈小荣即刻派人回南宋传信,催促兵马与粮草筹备,自己则留在汴梁,协调粮草运输路线。按照约定,南宋粮草将从江淮经黄河水运至汴梁,盛唐需派船队护送。可三日后,负责护送的盛唐将领却突然换成了秦昊的部将吴谦——此人素来蛮横,与秦昊一样敌视南宋,陈小荣心中隐隐不安,却也只能叮嘱随行的南宋粮官小心应对。
半月后,陈小荣接到急报:粮船行至黄河中段时,遭“水匪”袭击,三船粮草被劫,两名南宋粮官遇害。他急忙赶往汴梁码头,只见归来的粮船伤痕累累,船夫们惊魂未定,南宋粮官李福浑身是血,跪在地上哭诉:“陈大人,那些根本不是水匪!他们身着盛唐军服,行动有序,分明是故意劫粮!吴谦将军不仅不阻拦,反而率军退至下游,眼睁睁看着粮船被劫!”
陈小荣心头一震,立刻前往枢密院找郭子仪。刚到府门外,便见秦昊与吴谦并肩走出,秦昊冷笑:“陈大人这是来告状的?不过是些水匪劫粮,竟要惊动枢密院,南宋怎如此不堪?”陈小荣强压怒火:“秦将军,粮船遇袭时,吴谦将军的船队就在附近,为何不救援?况且‘水匪’身着盛唐军服,此事定有蹊跷,还请郭枢密使彻查!”
郭子仪将陈小荣请入府中,叹道:“陈大人,实不相瞒,秦将军已向陛下进言,称是南宋粮官私通水匪,监守自盗。陛下虽未轻信,但朝中非议颇多,若无证据,恐难彻查。”陈小荣深知秦昊是要借此破坏盟约,若不能自证清白,不仅粮草之事会被刁难,南征大计也可能泡汤。他沉思片刻,道:“郭枢密使,能否借我一队人马?我亲自前往事发地,定能找到证据。”
次日,陈小荣带着二十名亲信,沿黄河逆流而上。行至事发水域,岸边芦苇丛中仍留有打斗痕迹,他命人仔细搜寻,终于在一处浅滩发现几具“水匪”尸体——他们的军服虽被涂改,但领口处仍绣着盛唐禁军的徽记,腰间还挂着秦昊部将的令牌。陈小荣心中一喜,正欲带人将尸体带回汴梁,突然听到一阵马蹄声,吴谦率领数百骑兵疾驰而来,堵住了他们的去路。
“陈小荣,竟敢私闯禁地,还想伪造证据污蔑我朝将领,今日定要将你拿下!”吴谦手持长枪,下令进攻。陈小荣等人虽奋勇抵抗,但兵力悬殊,很快便被逼至黄河边。危急时刻,远处传来一阵号角声,郭子仪率领禁军及时赶到,喝止了吴谦:“吴将军,陛下有旨,命你即刻回营待查,不得阻拦陈大人!”吴谦脸色煞白,只得悻悻撤军。
回到汴梁,陈小荣将“水匪”尸体与令牌呈给李新宇,真相大白。李新宇震怒,下令将吴谦革职查办,秦昊也因“治军不严”被训斥。经此一事,李新宇对陈小荣多了几分信任,南征部署得以继续推进。可陈小荣深知,秦昊等主战派并未善罢甘休,未来的阻碍恐怕只会更多。
距离南征仅剩十日,汴梁城外的联军大营已集结二十万兵马。宋唐将领每日召开军事会议,敲定战术细节,可分歧却在此时凸显——盛唐计划集中兵力直取开封,一举摧毁南乾在中原的统治中心;而陈小荣则认为,南乾东路军仍驻守山东,若贸然进攻开封,恐遭东路军偷袭,建议先派部分兵力牵制山东南乾军队,再全力攻打开封。
“陈小荣,你这是畏敌怯战!”军事会议上,秦昊再次发难,“我朝大军已备好,只需一举拿下开封,南乾必乱,山东南乾军队不足为惧!你南宋军队本就战力薄弱,若分兵牵制,只会分散兵力!”南宋将领张宪立刻反驳:“秦将军此言太过自负!山东南乾军队有五万之众,若不牵制,待我军攻打开封时,他们从背后突袭,后果不堪设想!”
双方争执不下,李新宇看向郭子仪与陈小荣,等待两人表态。郭子仪沉吟道:“陛下,陈大人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山东南乾军队虽不如我朝精锐,但突袭之患不可不防。依臣之见,可派两万骑兵,由秦将军率领,前往山东牵制南乾军队,主力部队仍按原计划攻打开封。”秦昊闻言,脸色铁青——他本想率军参与主攻,立下定国之功,如今却要被派去牵制偏师。
陈小荣看出秦昊的不满,补充道:“秦将军若能牵制住山东南乾军队,便是大功一件。待攻克开封后,我朝愿将缴获的南乾珍宝,分三成给秦将军的部队。”秦昊眼中闪过一丝动摇,却仍不甘:“若我去了山东,开封之战的功劳岂不全归他人?”李新宇见状,沉声道:“秦将军,南征是为恢复中原,而非争功夺利。若你不愿前往,朕便另派他人。”秦昊不敢违逆,只得悻悻领命。
可谁也没想到,秦昊虽领命,却暗中做了手脚。他率两万骑兵离开汴梁后,并未前往山东,而是故意放慢行军速度,还派人向山东南乾军队透露联军动向。陈小荣得知后,心急如焚——若南乾军队提前知晓计划,不仅牵制任务失败,攻打开封的主力部队也会陷入险境。他立刻向李新宇请命,亲自前往山东,督促秦昊出兵。
李新宇犹豫再三,最终同意:“陈大人,此事就交给你了。务必让秦昊按计划牵制南乾军队,切勿延误南征大计。”陈小荣领命,即刻率轻骑追赶秦昊。此时的他并不知道,这一去,不仅要面对秦昊的刁难,还要遭遇南乾的伏兵,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在前方等待着他。
第十六章绝地反击
陈小荣率轻骑追了三日,终于在山东境内追上秦昊的部队。此时秦昊正驻军于一座小镇,每日饮酒作乐,丝毫没有进军的打算。陈小荣闯入营帐,见秦昊正与部将猜拳,怒声道:“秦将军,陛下命你牵制山东南乾军队,你却在此饮酒作乐,若误了南征大计,你担待得起吗?”
秦昊斜睨着他,不屑道:“陈小荣,这里是我军营地,轮不到你一个南宋使者指手画脚。山东南乾军队早已察觉我军动向,如今固守城池,我若贸然进攻,只会损兵折将,不如在此休整,等待时机。”陈小荣知道他是故意拖延,拿出李新宇的手谕:“陛下有旨,若你拒不进兵,便革去你的兵权,由我暂代指挥。你若再拖延,休怪我不客气!”
秦昊见手谕,脸色骤变,却仍不甘示弱:“你不过是个南宋使者,怎敢指挥我朝军队?若你能打赢南乾军队,我便听你的!”陈小荣毫不退让:“好!明日我便率军攻打南乾军队驻守的济州城,若我能破城,你需按计划牵制南乾军队;若我不能,任凭你处置!”
次日清晨,陈小荣挑选五千精锐,直奔济州城。济州城南乾军队守将耶律亮早已接到秦昊密报,设下伏兵,待陈小荣部队入城后,立刻关闭城门,四面围攻。宋军陷入重围,伤亡惨重,张宪也身负重伤。陈小荣沉着指挥,命士兵依托街巷抵抗,同时派人突围,向秦昊求援。
可秦昊却在营中坐视不理,部将劝他出兵,他却冷笑道:“让他吃些苦头也好,免得以为我朝军队好指挥。”直到日落时分,济州城内的宋军已不足两千,陈小荣也多处受伤,仍坚持战斗。就在此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郭子仪竟亲自率军赶来,他得知秦昊拖延军情,担心陈小荣出事,便星夜驰援。
郭子仪的援军一到,战局立刻逆转。南乾军队腹背受敌,耶律亮只得率军突围,济州城被攻克。秦昊见郭子仪到来,再也不敢嚣张,只得低头认错。郭子仪怒斥秦昊:“若不是陈大人拼死抵抗,若不是我及时赶到,济州之战早已惨败,南征大计也会毁于你手!陛下若知晓,定斩不饶!”
经此一事,秦昊虽未被革职,却也收敛了许多,乖乖按计划牵制山东南乾军队。陈小荣虽受伤,却也用行动赢得了盛唐将士的尊重。回到汴梁后,李新宇亲自探望陈小荣,感慨道:“陈大人,此次若不是你,南征恐难成行。宋唐结盟,有你这样的使者,是两国之幸。”
陈小荣躬身道:“陛下过奖。臣只是做了分内之事,南征成功,还需两国将士同心协力。”此时的他,心中虽仍有担忧,却也多了几分信心——只要宋唐能摒弃分歧,携手抗金,恢复中原故土,或许并非遥不可及。而一场决定四国命运的南征之战,也即将在开封城外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