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少年在哭泣
第322章 少年在哭泣 (第1/2页)山南西道。
秋雨过后,天气添了几分凉意,路上也是湿漉漉的。
长长的队伍出现在有点枯黄的草地上,在空中飘荡的军旗被雨淋湿了,显出几分沉重和疲惫。
行进的黑山军一脚深一脚浅地走过泥泞的土路。
万人走过,草都被踩平了。
挥师北上听起来非常激昂,但实践起来非常考验耐力和决心。
他们在路上走了两个月,还没有到京城,比预计的时间久了点。
毕竟乌泱泱的军队赶路和单枪匹马赶路的情况不一样,受外界环境影响大。
夏日的时候,他们在路上的多地都遇到了大暴雨,而且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洪涝,一度阻拦了他们的去路。
因此耽误了些时日。
虽然想加快行军速度,但也要考虑到将士们的状态。
秦啸和魏大栓一把年纪了,是黑山军中最年长的人。他们俩精神倒是很不错,一直有劲头。
秦啸望着天色:“看天色也要晚了,将士们也疲乏,先找一处合适的地势安营扎寨吧。”
慕容棣看光线已经暗下来,再回头看看将士们沉重的步伐,点头道:
“安营扎寨吧,今夜早点休息,明日早点出发。”
休整的号令传下去,大家沉重的动作忽然又轻快了一点。
扎营帐的扎营帐,取水的取水,做饭的做饭。
很多岭南来的士兵都不适应北方寒凉的天气,吃上热腾腾的食物时是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候。
炊烟冒起来了,火烧得噼里啪啦。
负责炊事的士兵们把几口大锅一架,黍米、粟米加水熬煮,再把野菜和干肉末放进去。
最重要的一步,是加入从黑山乡带来的汤料包。
秋锦玉之前尝试在路上带汤料包,发现效果很好,于是从西北回到黑山乡的时候把汤料包的做法在黑山乡推广开来。
黑山军这次出发前,就带了不少汤料粉,在外面煮野菜的时候就放一些。
这么一煮,什么都好吃。
休整的时候,还有不少人会在附近打些野味来加餐。
黑山军的将士们不仅会打仗,还是种田狩猎的好手,总能捉到些野味。
有时大,有时小,打打牙祭不成问题。
慕容棣、秦啸、魏大栓、秦老头围坐在一起,吃着野菜汤饭。
慕容棣吹了吹冒着热气的汤饭:
“现在形势复杂,除了宫中的人要对付,还多了铁勒汗国的威胁。”
魏大栓稀里哗啦地喝了一口汤:
“上回听到的消息是宁安公主被送去和亲,但我觉得这事很悬,有贺庭方那个搅屎棍在那搅,铁勒汗那边肯定憋着坏招。”
秦啸脸色不太好。
宁安是淑妃秦蓉的女儿,是他的曾外孙女。
若是他年轻三十岁,在长安手握兵权时,哪里会让局面变成这个样子?
秦啸往地上啐了一口:“待解决了长安的人,老夫定要杀得铁勒汗人片甲不留!”
秦老头说:“这事不好说,说不定铁勒汗先到长安,把皇帝小儿给捉了做下酒菜呢。”
说完之后,秦老头有点忧虑。
他担心铁勒汗国为了威慑人心,搞什么挖皇陵掘祖坟的那一套。
长安皇陵那么大,他还有好多没下过呢。
要是被鲁莽的铁勒汗人毁了,那秦老头简直失去了在长安的最大乐趣。
别人看秦老头那么急,都以为他是急徒弟之所急。
殊不知,他其实比徒弟还急。
咕——咕——
熟悉的叫声在头顶响起。
几人立刻抬头,果然见阿宝在上空盘旋了几圈,然后俯冲而下。
“阿宝,来来,让爷爷看看,是不是又有好消息了。”秦老头放下碗,朝着阿宝招手。
阿宝闪着翅膀落下,火堆被扇得摇摇晃晃。
咕——咕——
慕容棣从阿宝的脚上解下信筒,将信倒出来。
仔细一看,惊得眉眼一挑。
秦啸侧过身子来:“出了何事?”
慕容棣将信纸递过去:
“长安那边也时机有变,不得不提前了计划,如今宫变之事已成!”
他话音一落,魏大栓和秦啸抢着看信纸。
他们还没走到长安,慕容宇已经被解决了!
简直是天大喜讯。
然而喜讯后面又跟着噩耗。
铁勒汗国反悔和谈,南下直逼京城。
西北祸乱起,浑邪国趁机出兵。
许是考虑到秦啸,信中特意提了一句,宁安逃出了和亲队伍,目前下落不明。
魏大栓:“这样一来,最紧急的事情便不是逼宫了,而是将铁勒汗驱逐出大瑜境内,杀了贺庭方。”
慕容棣神色凝重:“若铁勒汗人先到长安,长安城的百姓包括舅父他们可能都有危险。”
“我们还有多久能到长安?”
秦啸望着被夜色遮盖的前路:
“恐怕还需半个月。”
“希望长安能撑住。”
……
长安近来总下秋雨。
今日倒是晴朗的好天气。
天亮时,黑山府后院的公鸡咯咯叫地打鸣,踩过积水满地乱走,在地上踩出一个个竹叶的痕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