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11章 文会落地
第 2011章 文会落地 (第2/2页)另一方面,她们也需要时间“呼朋唤友”。
女子不比男子,能骑着马、驾着车游历四方,诗酒唱和间结交天下同道。
她们的圈子往往被地域、姻亲、故旧框得死死的,长安的不知洛阳的才名,关中的难识江南的笔墨。要打破这些无形的墙,把散落在各处的女诗人聚到一处,哪是三五天能成的事?
这场文会的风声,就像投入湖面的石子,涟漪一圈圈荡开。从长安的朱门高墙,到关中的村镇亭台,甚至飘到了数百里之外的洛阳。
各地的女诗人接到消息,少不得要掂量几日,路途远近、家中允不允、同行的伴好不好找……对女子而言,长途跋涉从来不是小事,衣裳首饰、车马随从,桩桩件件都要周全准备。
好在,能让女儿家学文写诗的,家境多半殷实,银钱上倒不必太愁。
她们真正要过的,是“人”这一关。父母、公婆的脸色、丈夫的态度、宗族的眼光,哪一样都可能成为拦路的石头。
顾盼儿起初总想着,等秋高气爽了再办文会,那时天朗气清,最宜吟诗作对。转念又怕夜长梦多,拖得久了,大家的劲头散了,再出些岔子,反倒辜负了这一番心血。思来想去,便把日子定在了这还带着三分暑热、却已沾了些秋凉的时节。
顾盼儿翻遍了黄历,挑了七八个宜宴请、会友的良辰吉日,捧着单子跑到春风得意楼,和姜永嘉对着排期,总算敲定了一个没被预定的空当。
这事说定就定了,可顾盼儿心里总有些不踏实,觉得定得太潦草。
临到文会前几日,总在林婉婉耳边念叨,“那天真是个好日子,不冷不热,无风无雨,再合适不过了。”
林婉婉见她有些神神叨叨的,打趣道:“实在不放心,要不我们去庙里拜拜,求个菩萨保佑,顺顺当当的!”
顾盼儿却神秘地摇了摇头,压低声音道:“不必,这日子是专门请钦天监看过的。”
林婉婉惊诧道:“人脉通天啊!”
她真没想到,六度分隔理论在顾盼儿这儿应验得这么快,连钦天监这种掌管天文历法、寻常人连门槛都摸不到的地方,都能搭上关系。
顾盼儿连忙摆手解释,“是她们找的路子,私下请人看的。”
准确地说,是请钦天监的人“掐算”过文会那日的天气。
乡下老农能凭着云色、风向预知几日后的阴晴,好安排农事。
城中这些不事稼穑的官宦娘子们,自然更信官方的“权威”——钦天监的预测,在她们眼里可比老农的经验靠谱多了。
林婉婉望着顾盼儿眼底闪烁的期待,忽然觉得心头一动。
一帮女子为了办成一件像样的事,竟能把关系网织得这么密,连钦天监这种冷门到极致的地方都能网罗进来,这份心气,这份能耐,不输男子。
或许这场文会,真能闹出些不一样的动静来,让世人瞧瞧,女儿家的笔墨,从不比男儿郎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