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刘骜:公式做题就是快啊!【求月票】
第293章 刘骜:公式做题就是快啊!【求月票】 (第1/2页)混元宫内,武媚娘端着一杯热茶摆到书桌上,见到周易一脸促狭的翻看黑色记事本,诧异的问道:
“怎么了仙长?发生什么高兴的事了吗?”
周易把刚刚获得的功德念了一遍,接着说道:
“王莽这小子在长安不安生,主动脱离了王氏家族,陈汤也在萧关外的清水河畔,俘虏了上千异族,这俩人隔着几百公里同时搞事,真不愧是父子。”
武媚娘坐下来,分析起了元帝世界面临的问题:
“如今刘奭还没过世,王凤家族还没到一手遮天的时候,若能提前拆解这个家族,王凤倒是不失为一个干臣。”
王凤的本事是有的,但要让他扶大厦于将倾,就有些强人所难了。
要是用打分机制来看的话,王凤七十多分是有的,但不适合坐镇中枢,相对来说,西汉末年的王章、陈咸、辛庆忌等人,更适合培养成中流砥柱。
周易觉得西汉末年,朝堂的观念需要改变,自打汉宣帝刘询不再推崇《公羊传》,而是推崇《谷梁传》,整个大汉的儒生风气就变了,他们不再追求杀异族立军功,反而在朝堂玩起了意识形态斗争。
政务水平一塌糊涂,陷害同僚一个比一个娴熟。
等元帝这个被谷梁学派毒害过深的皇帝上位,整个大汉彻底崩坏,所有儒生都大谈仁义道德,但做的事却跟仁义道德完全相悖。
他们害怕再次出现刘彻那样有着雄才伟略的帝王,不希望国家太强盛,最好永远都维持在勉强可以耕读的状态。
这样百姓是愚昧麻木的,不会生出什么乱子,皇帝就算想做点什么,国力也不允许,只能搞内部派系斗争,玩平衡术。
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大汉短短几十年内就迅速衰落,病入膏肓,纷乱四起。
王莽篡位,原本是打算给老刘家来个入殓仪式,没想到反而给大汉来了一波全方位的休克治疗,堵塞的动脉血管重新通畅,大汉活出了第二世。
武媚娘掏出自己的小本本,冲周易问道:
“东汉时期的人物,除了诸葛丞相之外,您还打算让谁来?”
周易想到了东汉国力巅峰时期的皇帝,同样也是英年早逝充满遗憾的帝王——汉和帝刘肇。
他对武媚娘说道:
“我有意让汉和帝来,他创造出了大汉至高巅峰,要是能晚死几十年,整个大汉的历史,乃至整个华夏的历史,都会改变。”
身为东汉幼儿园的代表人物,刘肇九岁登基,二十七岁离世,是英年早逝的帝王之一。
早期也是太后垂帘,外戚当政,但汉和帝在没有任何帮助的情况下,在深宫中,扳倒了外戚权臣,收归了皇权,并对大汉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他在任期间,正是班超在西域大杀特杀的时期,那几年,班超闲着没事派甘英出使罗马,可惜安息人从中作梗,没能渡过地中海,只在海边立碑而还,即便如此,也创下了汉人西行的最远记录。
至于大汉国内,则是科技勃发,出现了印花机,改良了造纸术,一派政通人和的迹象。
前几天周易查完资料,就想让东汉这个高峰,再往上冲一冲,看能不能创造出华夏历史的新高峰。
武媚娘记下汉和帝的名字,打算回房间好好查一查这个皇帝的资料。
第二天,两人吃过早餐,供上后土娘娘的神像,然后便爬到房顶,趁着早上不那么晒,继续修房顶,争取早日将财神殿修好。
同一时间,西汉元帝世界,王莽在刘歆的陪伴下来到长安县衙,举着诉状在门口喊冤。
刘歆生怕声势不够大,特意拿来一个小喇叭,先大吵大闹吸引来一波围观群众,然后开始讲解王莽的家产被占的事。
王莽绷着小脸,跪在县衙门口一声不吭,但那幅委屈的小表情,顿时让不少百姓同情起来:
“欺负这么小的孩子,是人干的事吗?”
“还皇亲国戚呢,真是丢死个人,我大汉何时出过这等败类?”
“子公将军在长安时,他们一家子屁都不敢放一个,子公将军一走就作妖,陛下该限制一下外戚了。”
“……”
百姓们围在长安县衙门口吃瓜时,皇宫内,刘骜拿着橘子皮,对着自己眼睛挤一下,泪水顿时抑制不住的流淌下来。
他下意识的揉眼睛,这下,两只眼都火辣辣的,泪水跟断了线的珠子似的。
“糟糕,挤多了。”
这家伙趁着流眼泪的热乎劲儿,哭喊着跑进了王政君的寝宫,还没进门就连喊了好几声母亲救命。
这动静把王政君吓了一跳,还以为刘奭殡天了呢,慌忙迎了出来:
“我儿,发生了何事?”
刘骜带着哭腔说道:
“母亲快救救莽儿表弟吧,他被骂为孽畜、逐出家门,二舅名下的田产也被霸占了……二舅跟您关系那么好,若在九泉之下得知莽儿弟弟受尽欺辱,定不会安息的。”
王政君有些莫名其妙:
“你几个舅舅都在家,谁敢如此欺负莽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