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花开一季,果结百年;山河为卷,落笔新篇
第381章 花开一季,果结百年;山河为卷,落笔新篇 (第2/2页)胤礽双手接过,垂眸细看。
奏折上详细记载了这半年来济世堂在江南的成效——施药救人无数,义学授业数百,慈幼局收容孤寡老幼上千人,百姓交口称颂“皇恩浩荡”。
“儿臣不敢居功。”胤礽合上奏折,唇角微扬,“这都是诸位弟弟们齐心协力的结果。”
康熙含笑点头,目光扫过殿内诸子:“朕都看在眼里。老四雷厉风行,肃清吏治;
老三文采斐然,编撰典籍;老五、老七督查实务,老八统筹周全……”
他顿了顿,又看向站在最前头的胤禔,“还有老大,漠南蒙古之行功不可没,连科尔沁亲王都递了折子,夸我大清仁德。”
胤禔咧嘴一笑,抱拳道:“皇阿玛过奖了!儿臣不过是跑跑腿,真正出力的还是保成和弟弟们!”
胤禛肃然道:“济世堂能推行顺利,全赖二哥运筹帷幄。”
“四哥说得是。”胤禩温声接话,“若无二哥定下大略,儿臣等再如何奔走也是徒劳。”
康熙见他们兄友弟恭,心中愈发欣慰。
待众人行礼毕,他亲手给胤礽盛了碗羊肉羹:“保成近来清减了,多用些。”
又环视众人,欣慰道:“济世堂一事,你们做得很好。朕听闻,连漠北蒙古都遣使来求医书?”
胤禔咧嘴一笑:“可不是!儿臣按您的意思,派了太医随行,那些蒙古王公感激得不得了,非要送三百匹战马当谢礼!”
康熙挑眉:“哦?马呢?”
“儿臣自作主张,折成药材运去甘肃了。”胤禔挠头,“那边今冬雪大,急需柴胡防风……”
康熙先是一怔,随即抚掌大笑,指着胤禔对众人道:“朕往日总说老大是个莽撞性子,今儿倒要刮目相看了,瞧瞧,都会精打细算了!”
满殿哄笑中,胤礽沉稳道:“皇阿玛,儿臣以为,可趁势将济世堂与各地义仓联动。今冬多雪,来年春荒时必能救急。”
康熙听得频频点头,目光扫过每个儿子:胤祉执笔记录,胤祺细心布菜,胤祐给弟弟们添汤,连年纪最小的胤禵都坐得笔直,认真聆听……
“好,都好。”
康熙执杯而起,目光缓缓扫过诸子,“朕今日甚慰。济世堂一事,尔等既能各展所长,又能同心协力,实乃我大清之福。”
他微微抬手,制止了欲要起身的皇子们,继续道:“治国之道,首在安民。尔等能以仁心施政,以实干惠民,方不负朕平日教诲。”
金樽中的御酒映着烛火,泛起琥珀色的光晕。
康熙的目光在胤礽身上停留片刻,又环视众皇子,最后将金樽高举:
“这一杯,敬列祖列宗庇佑,使我大清国运昌隆;”
“这一杯,敬天下黎民百姓,愿四海升平,万民安康;”
琉璃盏相碰,荡出清脆声响。
*
紫禁城的雪纷纷扬扬,却掩不住这宫阙之下的灼灼生机。
济世堂的灯火,自宫阙绵延至九州,如星子坠入人间,照亮寒夜。
医者仁心,百姓安康,一卷盛世风华在霜雪里悄然酝酿。
花开一瞬,棠影长映山河暖;
果结千秋,盛世风华永未央。
朱墙覆雪时,济世之志暖寒霜;
宫檐映日处,同心之谊续华章。
一卷医书传天下,半阙仁心写苍生。
少年意气,挥就山河无恙;
兄弟同心,铸成国祚绵长。
花开不过朝夕,我们却要种一棵百年不凋的树。
待青史回望时,满树都是:
济世的方、安民的策、未凉的茶,
和那年雪夜里,始终未松开的,温热的手。
这盛世啊——
才绘了第一抹春色,刚题了序跋的开端。
且看那百年棠荫之下,累累硕果,正酝酿着比花开更悠长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