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谈
第338章 谈 (第1/2页)楼上包间。
刘德桦同张延推让再三还是没拗过张延,只能在张延帮忙斟茶时屈指轻敲桌面。
张延转头又给韩三坪满上,最后才给自己倒了一杯茶水,笑道:“按说我请客,咱们今儿应该不醉不归,但我遵医嘱正在戒酒备孕,只能请韩厂长陪你多喝几杯了。”
“不敢当、不敢当,该是我陪韩厂长饮多两杯才合适啦。”
刘德桦来时也是做过功课的,知道北影厂掌握着一部分发行权,为了能挽救自己摇摇欲坠的公司,对韩厂长那是毕恭毕敬。
这态度让韩三坪颇为受用,先前在港岛的时候,那些大明星虽然不敢对林局长和滕局长不敬,但对他们这些随行人员多少带着几分傲气。
而刘德桦作为港岛顶流,却能做出如此低姿态,让他天然就对其多了几分好感。
“哈哈~”
韩三坪爽朗一笑,道:“我原本还好奇刘先生为什么会跟着考察团一起来京城,原来是一早就和张老弟约好了——若是早知道这层关系,在港岛的时候咱们就该多亲近亲近。”
“现在也不晚嘛。”
张延笑道:“老哥你不是对金庸剧感兴趣嘛,倒也巧了,刘先生当年就是演金庸剧红起来的。”
刘德桦当年出名就是靠83版《神雕侠侣》,以及84版《鹿鼎记》里的康熙。
听张延提起当年的事情,他连忙谦虚道:“金庸剧早都已经拍烂了啦,要我说还是张生的《新游龙戏凤》更有趣,如果引进到港岛肯定会大受欢迎。”
这也是刘德桦做的功课之一,他来之前特意快进看完了《新游龙戏凤》的盗版光碟,以便能和张延能有更多的共同话题。
不过他称赞《新游龙戏凤》倒也是真心实意的,这种热热闹闹笑料十足又偶尔走心煽情的剧,最对港台观众的胃口了。
而在服化道和取景方面,《新游龙戏凤》要比80年代拍的金庸剧高出不止一个层次。
“过誉了、过誉了。”
张延摆手道:“金庸剧在港岛或许已经不新鲜了,但在内地还有许多人从未看过——当然,83版《射雕英雄传》除外。”
韩三坪紧跟着道:“为了响应内地电视台日渐增多的需求,我们北影厂准备新设一个专门拍摄电视剧的子公司,从港岛引进经验技术拍摄内地版的金庸剧。”
“这……”
听韩三坪说要重拍金庸剧,刘德桦明显有些不以为然,于是先迭了个BUFF道:“其实我对内地的情况不太熟悉,说错了还望两位见谅。
既然港岛已经有现成的金庸剧,之前引进的《射雕英雄传》和《天龙八部》收视表现都很不错,为什么不继续引进呢?
你们看台湾、新加坡、东南亚、甚至日韩,现在都在大量引进港岛电视剧,特别是这些经典老剧,引进的成本非常低廉。”
张延和韩三坪对视了一眼,不约同的摇头道:“国内可不是东南亚。”
韩三坪又进一步补充道:“除了港岛的影视资源之外,内地肯定也要有自己的班底,毕竟有竞争才会有进步嘛。”
张延则说的更直白一些:“影视行业不比别的,涉及到舆论宣传阵地,主动权肯定还是要攥在国家手上的。”
这话让刘德桦心中一凛。
他敏感的意识到,港圈想要北上攻城略地,怕是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而且必然存在着某种天花板。
他忙举起茶杯道:“是我想的简单了,多谢两位提点。”
这态度就更让韩三坪受用了,他和刘德桦碰了碰杯,试探着问:“不知道刘先生有没有兴趣跟我们北影合作,重新拍摄一部金庸剧?”
张延微微蹙眉,他给韩三坪建议是找港岛的幕后人员搭台,让内地演员登台唱戏,没想到韩三坪却向刘德桦提出了邀请。
这一来成本怎么可能降得下来?
虽然张延也不是不理解,韩三坪想借助刘德桦的人气,迅速打开局面的心思,但还是觉得这人性子上有多少点儿急功近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