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5章 不可让李爱卿独自辛苦
第一卷 第15章 不可让李爱卿独自辛苦 (第1/2页)李伟跟着人群排队往里走,按他的品级本来是没有资格进殿的,但因为朱元璋对他的特别青睐,硬是让他进去了,不过位置在最后面,总比在外面挨冻强。
进去后,李伟就闭着眼睛打盹,过了一会儿,朱元璋到了,群臣跪拜并齐声高呼,他慢了一拍,马上就被注意到,朱元璋瞪了他一眼,但没处罚他,毕竟得维护他作为宠臣的形象嘛!
行礼结束后,照例开始汇报工作。
内阁刚成立,李伟也没什么内容可以汇报的,索性就站在那里打盹,等着下班。
好不容易熬到这些人说完了,朱元璋一离开,他就急不可耐地冲出大殿,惹得其他官员纷纷指责。
文渊阁就在午门旁边,李伟来到这儿,看着这间不算大的屋子,嘴角微微抽动了一下。
传说中的内阁居然就这么点地方?
尽管心里不满,但他还是走进去了。
屋子里已经有不少人在忙碌,看见他进来都停下手里的工作抬头看他。
一个中年男子走上前拱手问道:“这位大人是?”
“咳咳……本官便是你们的头儿,文渊阁大学士李伟。"
话音刚落,众人表情各异。
李伟的名声早已传遍朝堂,虽然他们没有资格进殿,但也有所耳闻。
最初得知自己的上司就是这个奸佞之人时,他们很不愿意,但圣旨不可违抗,也只能勉强接受了。
此刻见到了这位上司,他们心中不免有些复杂。
“见过李大人……”
众人起身行礼,有人态度敷衍。
李伟并不在意,正襟危坐地点点头,说道:“都继续忙吧。"
于是各自归位,继续手头的工作。
那名中年男子将李伟安排在一个格外突出的位置,这张桌子显得格外出众。
别人挤成一团,他独占一大片空间。
文渊阁不算大也不算小,不过是几间屋子罢了,比起那些宏伟的大殿,差距甚远。
作为负责人,李伟也没有独立的办公室,只能和下属同处一室。
并不是没有多余房间,而是除了办公区,其他地方还存放着大量书籍。
待李伟落座,吴伯宗又向他介绍了内阁成员:王杰、吴沉、黄载,还有他自己——这位中年男子吴伯宗,皆是从翰林院选拔而来,而吴伯宗更是状元出身。
李伟不动声色,内心忐忑,与这些人相比,自己简直什么都不是,就连繁体字都认不全。
他能认得这些繁体字,还得感谢那些来自岛国的老师。
若非为了找寻他们的学习资料,李伟到了明朝可能就成了半个文盲。
------------
介绍完毕,吴伯宗、王杰等人捧着一堆奏章来到李伟面前:
“大人,这是通政司送来的奏章,我们已按类别整理好了,请大人指示下一步如何处理。"
吴伯宗问道。
如今内阁刚刚成立,具体怎么运作他们也不清楚,只知道要为皇帝提供协助,但具体怎么帮,皇帝并未说明。
现在主官到任,自然要请示主官。
李伟看着面前堆积如山的奏章,思索片刻,说道:“你们念给我听听。"
“好。"
吴伯宗答应一声,随即拿起一本开始朗读。
这些大臣虽无其他特长,但写文章倒是有两下子,引用典故,口若悬河,听得李伟连连惊叹!
“停!停!停!咳,那个,你就简单概括一下意思就行,不用逐字逐句地念了。"
李伟听到一半就急忙喊停,掩饰自己听不懂的窘迫。
吴伯宗毫无怀疑,答道:“好的,这封奏章是工部尚书薛祥呈上的,请求拨款五十万两白银用于建造海船。"
“嗯?就这样?”
“嗯,主要内容就是这个。"
“有没有提到造多少船、预算是多少、工期多久之类的?”
“没有。"
李伟睁大了双眼,怎么感觉你啰嗦了半天,结果就这一句重点?我怎么就没听明白呢?
“赶紧回话,让他先把预算做好再来奏报!”
“?”
吴伯宗惊讶地瞥了李伟一眼,这种事情咱们能擅自决定吗?这事儿难道不该请示皇帝吗?
“怎么了?有啥问题吗?”
李伟看他迟迟不动手,疑惑地问。
“李大人,这事是不是得向皇帝禀报啊?”
“这还需要请示他?我们就是替皇帝分忧的,每件事都请示的话,还怎么替他解决问题?”
“……”
吴伯宗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但他也不清楚内阁的具体职责和权限,于是只好按照李伟说的先照办。
在李伟看来,这正是内阁的工作方式,对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