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李象的聪慧
第362章 李象的聪慧 (第1/2页)李世民是好酒之人,有人请他品酒,本就是一件令他开怀之事,这人又是他一直没有完全驾驭的承乾,好心情又要上一个档次了。
“朝廷上的事情,就这么说定了,你明日参加中朝,带着穆穆一起,主持尚书省诸多事宜。”
李承乾摇头:“臣答应穆穆,带他去李师傅家里看寅将军,然后去舅父家里看猞猁。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臣不能失言与稚子。”
这个理由说的过去,李世民勉强同意了。
“下一次休沐开朝,臣按照今日同父亲的约定,参加中朝,主持尚书省诸多事宜。”
“什么?”
李世民一惊,这话的意思,李承乾还要休息九日,才按照约定上朝?
“懒人见过,你这么懒得少见。”
李承乾笑着纠正父亲:“有能力完成,却不愿意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这种叫懒人。按照大唐的律法,您老人家在京师,臣只需要按时上朝就行,是否参与中朝议事,视情况而定。
您给臣安排的那些工作,属于附加值,要按照每日俸禄情况,支付加班费的。最重要的一点,既然是附加值,那臣就有权力选择干或者不干,您不能强求。”
“承乾,你搞清楚,这里是大唐,臣事君以忠,我让你做,你不做,这就是不忠。”
李承乾轻笑:“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句话出自《论语·八佾》,人家孔老夫子的意思是,君对臣以礼相待,臣才已忠侍君。”
“要不我把孔颖达叫来,你同他论礼?”
“父亲,你叫来了也没用。臣说几句话,保准他滚蛋。”
李世民来了兴趣:“是哪一句话?”
“若只论一个忠字,孔老夫子是周人,忠于周王室,周已经灭亡一千多年了,他为孔夫子之后,难道不该秉承先祖之风骨,只做周臣吗?那他就该为大周殉国,而不是站在这里同臣绕舌。”
李世民都气笑了,见过强词夺理,没见过这么强词夺理的。
“从汉代推崇孔夫子开始,山东孔姓就备受朝廷恩荣,两汉至今,山东那块儿多少次改朝换代?每一次朝廷的赏赐,孔家不都是要了?世袭降表,百代贰臣,也配谈一个忠?”
李世民道:“你这话说的,实在是刻毒了。”
李承乾笑道:“这话不是臣说的,是后人总结的。孔老夫子是个很伟大的人,好经遇到歪嘴和尚,念出来的也不是什么好经了。只要臣不听话,孔颖达和于志宁就指着臣的鼻子骂。父亲,您是皇帝,可你也做过臣子。您好好地想一想,那些文人笔墨如刀,究竟是想教育出一个合格的储君,还是想磋磨掉君上的锐气,打造一个他们需要的仁君?
人是一种复杂的动物,刚来时步入社会,想的是兼济天下,在认清楚自己的阶级之后,就会想着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君王是王朝最大的地主,朝廷上的大臣是地方的大地主。所谓治理,就是在上层进行利益的重新分配,维护本阶级相对平衡的同时,挤压出一点残羹冷炙分给底下人,进而维持上层个下层的相对平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