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唐太子李承乾之宿世轮回 > 第323章 去魅

第323章 去魅

第323章 去魅 (第2/2页)

“王朝发展的周期规律,越往后,朝廷的再分配能力就越弱,贫富分化就越严重,社会矛盾就越激烈。不独大唐是这样,未来的王朝也都逃不过。”
  
  李世民不想继续这个话题了,所谓国祚千秋万代,他当然知道这是大臣们恭维他的话,可实话摆在面前,又过于刺耳。
  
  “你说的这些,朕都知道。”
  
  李承乾笑着点头,皇帝和士大夫从阶级属性划分,都属于地主阶级,他也做过地主阶级,同处一个阶级,当然能看明白同阶级存在的问题。
  
  “在上位的人都知道,只是不愿意作出改变,因为改变动摇的是自己的利益,没有人愿意拆自家房子,这是人之常情。孔夫子为何喊克己复礼,是他有多爱周朝吗?不见得,按照周礼划分的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孔子是鲁国卿大夫出身,是周礼的直接受益人,他维护的只是他本阶级的利益而已。”
  
  李承乾暗道:学历史的第一步,对历史人物去魅,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成就再高,那也是大地主,也是剥削阶级,帝王将相所有的成就都是底层的血汗和累累白骨堆起来的。
  
  魏征写《十渐不克终疏》的原因之一,就是一场君臣对话,皇帝直接来了一句: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吓得魏征赶紧写了一篇奏疏,请皇帝居安思危。
  
  李世民暗暗希冀,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孔子地位超然,李承乾这番话,说得着实大胆。
  
  “承乾,你这一番话叫人听到了,会引起一场轩然大波。”
  
  李承乾点头,笑着道:“所以,父亲您千万要保密,此事天知地知,您知臣知。”
  
  注:关于“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这句话,出自魏征给李世民的奏疏《十渐不克终疏》,《贞观政要·卷十·论慎终》也有记载,可以证明,李世民是真的说过这样的话。
  
  有人说这个思想是魏征灌输给李世民的,我看了原文,原文出自《资治通鉴》,之前的史料没有查到相关记载,各位如果查到相关,也可以告诉我,我觉得对比史料,看历史人物是一件很好玩儿的事情。
  
  《资治通鉴》原文如下:上之初即位也,尝与群臣语及教化。上曰:“今承大乱之后,恐斯民未易化也。”魏征对曰:“不然。久安之民骄佚,骄佚则难教;经乱之民愁苦,愁苦则易化,譬犹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也。”上深然之。
  
  这一段话的下文,是封德彝接的话:三代以还,人渐浇讹。故秦任法律,汉杂霸道。盖欲化而不能,岂能之而不欲邪?魏微书生,未识时务,若信其虚论,必败国家。
  
  魏征当时就怼回去了,他说:五帝、三王不易民而化。昔黄帝征蚩尤,颛顼诛九黎,汤放桀,武王伐纣,皆能身致太平,岂非承大乱之后邪?若谓古人淳朴,渐至浇讹,则至于今日,当悉化为鬼魅矣。人主安得而治之?
  
  从全文环境看,就是贞观初年关于修订律法的讨论,李世民认为天下大乱之后,百姓不好教化。魏征就说了,太平盛世百姓才不好教化,大乱以后的百姓很好教化,不饿不渴,他们就能满足,他的建议得到了李世民的认可。
  
  封德彝也认为百姓不好教化,所以效仿秦皇汉武,严刑峻法,魏征对此也是进行批驳。所以,说魏征灌输了李世民的灌输疲民思想。从《资治通鉴》这一段全文来看,魏征还是很冤枉的。
  
  搬出这段文献,并不是黑谁或者洗谁,而是基于客观史料进行分析,对历史人物去魅。承认他们的成就,也不要忽略成就背后的人心险恶。写小说,包括读书,我们看问题,很多时候代入的都是主角,也就是帝王将相。代入我们自己本阶级,这些人都是剥削阶级。
  
  ===各位亲,点个追更支持下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