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静夜无声应,心明识影踪
第12章:静夜无声应,心明识影踪 (第1/2页)窗台外沿,那只白瓷茶杯早已被云溪收走,杯中冰凉的茶水也已倾倒无踪。昨夜那场无声的试探,最终以一种近乎绝对的沉默落下了帷幕。
赵明月坐在微熹晨光之中,手中捧着一卷书,目光却并未真正聚焦在那些墨字之上。她的思绪,还停留在昨夜那杯被彻底无视的冷茶上。
没有任何反应。
这便是那个隐藏在暗处的影子给她的答案。一个清晰、冷硬,不带任何转圜余地的答案。他严格地遵守着他的规则,不接受任何馈赠,不与她发生任何非必要的互动,甚至连一丝可能暴露自身存在的痕迹都吝于留下。
这种极致的专业和自律,让她心头那份关于“皇家暗卫”的猜测,几乎已经坐实了七八分。但……还不够。她需要更多的证据,需要更确切的印证。仅仅是一次被动的“无视”,还不足以让她完全勾勒出这个影子的全貌,以及他那难以捉摸的行事准则。
第一次试探,她递出的是一份带着温度的“善意”(哪怕只是表面上的),对方选择了拒绝。那么,如果她展现出的,是某种需要他履行“保护”职责的“险境”呢?他会如何应对?是依旧选择彻底的旁观,只在她真正受到伤害时才出手?还是会……提前干预?
这个问题,在她心中盘旋不去。她需要知道,这份“保护”的底线在哪里。这关系到她未来如何在这种无形的监视下自处,甚至……如何在必要的时候,利用这份“保护”。
当然,她绝不会愚蠢到真的将自己置于险地。这深宫之中,任何一点小小的意外,都可能被放大成无法挽回的灾难。她要设计的,必须是一个看似寻常,却又暗藏玄机,且最终结果可控的局面。
她开始在脑海中仔细地梳理着昭阳宫内外的每一处角落。哪里足够僻静,不易引人注意?哪里又存在着一些可以被“利用”的、微不足道的“隐患”?
思绪流转间,一处地方渐渐在她心中清晰起来——昭阳宫后院靠近西墙的那一小片荒废的花圃。那里曾经也种过些花草,但因为昭阳宫人手不足,又地处偏僻,早已疏于打理,如今只剩下些杂草和几株半死不活的灌木。更重要的是,那里的地面似乎有些不平整,几块铺路的旧石板也有些松动,周围的宫墙也略显老旧,偶尔会有碎石脱落。
平日里,她和云溪是绝少走到那边去的。但若是今日天气尚可,她“一时兴起”,想要去看看那边是否还有什么可堪移植的花木,似乎……也并非完全说不通?
对,就选那里。
打定主意后,赵明月便将这个念头暂时压下,面上依旧恢复了那副波澜不惊的模样。她需要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一个看起来最自然、最不会引起怀疑的时机。
机会在两天后的午后悄然而至。
那日天气依旧晴朗,带着秋日特有的高远与微凉。赵明月用过午膳,略作休息后,便对云溪说道:“今日精神尚可,天气也不错,陪我去后院走走吧。我记得西墙角那边以前似乎种过几株腊梅?也不知如今还在不在,若还活着,倒是可以挖回来好生养着,冬天里也能添点香气。”
云溪闻言,虽有些意外公主怎么突然想起那片荒废之地,但并未多想,连忙应道:“是,公主。奴婢这就去拿小锄头和花篮。”
“不必了,”赵明月摆摆手,笑道,“只是去看看,未必就真的能挖。先去瞧瞧再说。”
她披上一件素雅的斗篷,由云溪搀扶着,缓步向后院走去。主仆二人的身影,在午后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悠然而平静。
……
古槐树的浓密枝叶间,凌霄如同与树干融为一体的雕塑,目光紧随着那两个走向后院的身影。
当看到昭阳公主并未像往常一样只在前院或廊下踱步,而是朝着那片几乎无人问津的西墙角荒废花圃走去时,凌霄那双锐利的眼眸中,闪过一丝警惕的光芒。
那个地方?
他的大脑如同最精密的仪器,瞬间调出了关于那片区域的所有信息。地处偏僻,杂草丛生,地面不平,有数块石板松动,西侧宫墙老旧,曾有碎石掉落记录……综合风险评估:低度危险,但对于体弱的目标而言,存在绊倒、崴脚、甚至被掉落物砸伤的潜在可能。
她为何要去那里?真的是为了寻找什么腊梅?
凌霄几乎是立刻就否定了这个想法。以他对这位公主这几日细致入微的观察,她绝非一个会心血来潮、贸然行事的人。她今日的举动,看似随意,却选择了一个与往常不同的、且带有微小风险的地点……
——试探!
又是试探!
凌霄的心中,瞬间明了。
这个女人……她竟然还在试探他!而且,这一次的方式,比上次那杯茶更加隐蔽,也更加……直接!她是在用自身的“安危”作为诱饵,试图逼迫他这个隐藏在暗处的“保护者”现形,或者至少……做出反应!
一股极其陌生的情绪,夹杂着惊讶、恼怒,甚至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被看穿后的狼狈,瞬间涌上了凌霄的心头。但他强大的自控力让他立刻将这些情绪强行压下,大脑飞快地运转起来。
怎么办?
他的任务是保护。如果公主真的因为地面不平而摔倒,或者被墙上掉落的石子砸到,那便是他的失职。他必须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但同时,他的任务也要求他绝对不能暴露。他不能直接冲出去扶住她,更不能开口提醒。
那么,就只剩下一种选择——
提前排除危险。并且,要做得神不知鬼不祟。
事实上,在凌霄进驻昭阳宫附近的第一天,他就已经将整个区域的潜在风险点都排查了一遍,并做了一些极其隐蔽的“预处理”。比如那几块最松动的石板,他早已用碎石和泥土在底部巧妙地固定了一下,使其不至于轻易晃动;那面老旧的宫墙,他也曾趁着夜色检查过,将几处最不牢固的碎石提前清理掉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