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智慧少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第2章 智慧少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第2/2页)雨萱眼睛亮晶晶的,连忙说道:“是啊,读了书,再去真实的体验一下,这样会觉得更加有趣和神奇,也会有更多的发现和收获哦!”
子涵微笑着点点头:“作为一名学生,不仅需要读书,还要多走多看,增长见闻,增加阅历,这就是所谓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茁熠想起了自己的经历,说道:“去年春天,妈妈带我去农村的农田。来到农田边,映入我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韭菜地’,满地的‘韭菜’绿油油的,仿佛是勤劳的农民们在田野里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绿地毯。一眼望去,犹如一大片绿色的海洋,令人心旷神怡。我不禁感叹:‘这些‘韭菜’长得可真旺盛啊!’妈妈听了,笑着对我说:‘孩子,你可真是城里长大的孩子,这可不是什么韭菜,这是粮食农作物小麦的幼苗——麦苗。’我的脸‘唰’地红了起来,心想:会不会班里有的同学也像我一样对农村生活不了解,错把麦苗当韭菜呢?他们会不会把狗尾巴草当做谷穗或是把鸭子当做大白鹅呢?我不由地担心起来,果然,多读书是好的,但一路上的风景更需要亲身体会。”
禹傲认真地说:“作为学生,学习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但也不能只是学习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要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践中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从而不断地在社会中学会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得到真才实学。正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诉我们的道理一样,没有亲身实践,就不能很好地理解书本上的知识,要适当地将学习和生活结合在一起,才能学‘活’知识。”
梓宸奶声奶气地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古训,这应该成为我们学习的准则之一。”
煜翔一脸敬佩地说:“伟大的革命家周恩来先生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从小就励志要发奋读书,将来报效祖国。在周恩来上学的时候,他的老师问过一个问题:‘你们为了什么而读书?’有的人说:‘为了过上好日子!’有的人说:‘为了在社会上立足!’只有周恩来显得与众不同,他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多么振奋人心的话啊!他的老师当即就说:‘好,你将来一定要为中华之崛起去奋斗,相信你将来一定能成大器’!听了老师的一番话,周恩来更加心情澎湃,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将中国从黑暗统治中解脱出来。在这以后,周恩来把全部的心血与精力都放在了中国的革命事业上。周恩来说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并不是空话,他将这句话付诸了行动,所以,他最后成功了。”
子涵神情庄重地说:“这是周恩来爷爷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把它传承下去。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也应该定下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可以不那么大,但一定要有,在这同时还要去实践,才能真正的学到书本中的知识。我们也许不能做到像周恩来爷爷那么大的成就,也许暂时不能领会读书的真谛,但我们可以试着一步步地去实现,去积累,只要这样,我们总有一天会实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煜翔若有所思地说:“一个人如果只是读过许许多多的书,但从未走出家门,看看远方的世界。那么,他虽然知道许多知识,但从未亲眼见过,只能说他‘知道’相关的传说。但如果一个人只是走出家门,看过远方的世界,但是从不读书,并不了解那个世界的一草一木,只能说他‘见过’远方。”
茁熠接着说:“我国古代的名将岳飞,小时候家乡洪水,家道中落,只能在王员外家借住,却没有经济来源。但是他勤奋好学,从小以沙土为纸,以棍棒为笔,从母亲那里学来知识。后来遇上了周侗师傅,又教他习武。长大后成了一名精英,并走向各地去参加武艺比试,最终才能‘精忠报国’。这就是读书和实践相结合的力量。”
子涵总结道:“有的同学,老师问任何课外问题,几乎都能对答如流,但却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当问起如此博学的原因时,答案很简单:看书。但我认为,这不足以表达出这类同学的学识渊博。只能被称为:听说过。但从未身临其境,从未亲身感受,所以无法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无法用自己的感情来表达。还有的同学,总是喜欢说去过这儿,去过那儿,但却从说不出游览之地的任何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美食美味,所有的赞叹就是一个词:好玩!如此鲜明的对比,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体现得淋漓尽致!没有知识的支撑,万里路只是一路顺风;没有万里路的支撑,知识只是纸上谈兵。而知行结合,知识是良师,万里路是益友,有了良师益友,人生处处坦途!一个真正学识渊博的人,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把知与行相融合,才能用广博的知识,独到的见解哺育心灵,充实自身,回报社会,报效祖国!”
煜翔感慨地说:“阅读是一个通过共鸣、共振来自我证明的过程。当你在书中找到与自己内心契合的观点、情感时,那种感觉真的很奇妙。”
雨萱开心地说:“阅读,是一个陶冶情操、丰富想象的一个好方法。每次读故事书的时候,我都感觉自己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和故事里的人物一起冒险。”
茁熠接着说:“阅读,在你孤独的时候是一个良好的伴侣;在你身处黑暗的时候是一盏明灯。有一次我考试没考好,心情特别低落,是一本励志的书鼓励了我,让我重新振作起来。”
茉芯也分享道:“阅读,能完善人格,塑造良好的性格。它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能够让我们理性的去看待每一件事,去对待每一件事;它让我们吸取了祖祖辈辈的教训以及接收到了他们的经验。正是在祖祖辈辈们留下的书籍中,我们减少了许许多多的麻烦。就像我读了《论语》后,明白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禹傲说道:“阅读,它能够给我们带来最直观的好处就是,写作能力提升。写作对于当下的我们来说十分重要,光是考试就能够占掉不少分值。失去了写作的分值就相当于失去了得高分的机会。自从我多读了一些优秀的作文书后,我的作文分数提高了不少呢。”
子涵思考了一下,说道:“但是,并没有什么东西是绝对的好与绝对的坏,阅读也是一把双刃剑。就像陆游曾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这样写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的意思大概是:纸上得来的东西终究是肤浅的,要透彻的了解某事物就一定要亲身参加实践。众所周知有一个成语叫做‘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的典故是在战国时期有一位将军叫赵括,他年轻时学习兵法,十分精通,谈起兵法来连他的父亲战国名将赵奢都不如他。后来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而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打败,数十万赵军投降秦国,秦国将军白起下令将他们全部活埋。所以我们不能只读书,还要注重实践。”
梓熙点点头,说道:“在书中了解到的东西会跟现实中有一些差别,而这些小小的差别恰恰就能够决定你的成功与否。我曾经在书里看到一种植物的介绍,以为很容易种植,结果自己种的时候才发现和书上说的不太一样。”
子涵接着说:“人人都说开卷有益,我不敢说它是不对的,但至少,在当下它的的确确存在缺陷。喜爱看书的人在精神领域上十分充实,但是在行动领域上十分空虚。喜爱阅读的人一旦接触到自己喜爱的书籍往往就会痴迷一整天。读的书越多,与社会接触的时间就越少,只会空想的几率就会越来越大。”
雨萱连忙说道:“不能做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在丰富知识的同时,也要不忘实践。我们既要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也要在生活的大舞台上锻炼自己。”
子涵笑着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千古流传的一句话。小时候,妈妈就给我买许多书,每天早晨,睁开眼睛,便叫我过去,教我写日记,每天早晨写一个。我大量的阅读,有时在车上看,有时躺着看,有时上卫生间看,还有时在饭桌上看,这下可让妈妈生气了,她说:你看书也得挑时间,不能什么时候都看,躺着看书对眼睛不好,灯光暗时也不能看,看书虽是个好习惯,必须分时间段来看。然后,我就做了一个读书计划表,有了这个表,我再也不用让妈妈说我了。”
茉芯说道:“书,有好书,也有对我们不益的书。我们可以看一些历史书,比如:《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也可以看一些科技书、作文书。这几天,我读了《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我发现:《三国演义》只是一部个人小说,有些并不是历史的真正演绎,而《三国志》是一部根据历史写的。比如《三国演义》的周瑜,心胸狭窄、小肚鸡肠,可《三国志》里的周瑜能诗能武、文武双全、心胸广阔,让我认识了一个新的周瑜。所以我们要学会选择好书来读。”
子涵微笑着说:“我最喜欢读《居里夫人自传》,这本书写了居里夫人一生的情况。从小,她失去了姐姐素希雅和母亲,她是波兰人,她的学校是反抗波兰人的,校长不准学生们说波兰话,只能打毛线,做手工等。尽管她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小玛丽(居里夫人)依旧学习好。长大,她和丈夫比埃尔一起发明了镭,(镭是一种放射性元素),她们欣喜万分,但是,他们为了工作,不得不把价值连城的镭卖出去,他们为了一家四口人,每天起早贪黑的工作。在小女儿芙蓉出生两年时丈夫比埃尔在车祸中去世了。玛丽(居里夫人)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但她并没有就此放弃,而且两次获得了她和丈夫做梦都梦到的诺贝尔奖。最后,她因白血病去世。读完这本书后,我受到的感触很多。居里夫人坚强的走过了她坎坷的一生,她把自己献给了科学,人人仰慕她、敬爱这个伟大的科学家。她的故事让我明白,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能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价值。”
雨萱用力地点点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开卷有益,走路亦有益。我们要在读书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茉芯感慨地说:“读书如同走路。有平坦的地方,有坎坷的地方,也有那可以使人禁不住叫痛的荆棘……但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就能收获成长。”
子涵坚定地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如今的我们,如那温室里的花朵,看不见外面复杂的世界,总是在否定自己。这天我终于可以百分之百自信地对自己说:‘是的,我行我一定行’,像那暴风雨中的歪脖枣树,像那冬日里,凌寒独立的红梅,像那山崖边,挺拔直立的青松,只要有坚定的信念,成功也许就像那雨后的春笋,定会拔地而起。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毫不退缩,勇敢地去面对,去思考。总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时刻。”
煜翔目光坚定地说:“让我们停止张望面前的事物,远方的美景在向我们招手,抬起脚远行,让那万卷书,万里路,充满价值,充满意义。”
雨萱笑着说:“书是人类的好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造就灵魂的工具。我们要好好爱护它们。”
茁熠也说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一本好书中包含的知识可不少呢!书籍的世界就如一片海洋,让人们在这片海洋中遨游。只有书籍是我们最忠实的朋友,让我们懂得无数知识。”
茉芯接着说:“《红楼梦》中的女主角林黛玉多愁善感,说话尖酸刻薄不饶人爱使小脾气,但在这令人讨厌性格背后是她一副强烈的自尊心,善良、率直才是她真正的性格。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走进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
禹傲说道:“《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塑造了敢作敢为的悟空,憨厚可爱的八戒,任劳任怨的沙僧,心地善良的唐僧。这些角色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道理。”
梓熙兴奋地说:“《三国演义》中谨慎多疑的曹操,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每次想到诸葛亮的智谋,我都特别佩服。”
梓宸奶声奶气地说:“《水浒传》中勇敢的武松,机智的宋江,让我敬佩不已。他们的故事可精彩啦!”
煜翔笑着说:“《一本书读懂中国史》让我详细了解到中华上下5000年的历史。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像穿越了一样,看到了历史的变迁。”
子涵感慨地说:“故事书中的世界可真是奇妙无穷啊!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高尔基的名言大概是再熟悉不过了吧!读书可以让我们懂得更多知识,明白更多道理,在自己人生的阶梯上一步步登上最顶层。”
茁熠想起了什么,说道:“在明朝末年,为防守清兵进攻,郑成功率一千五百多人坐镇在廿八都,这里是通往福建、江西的必经之地,郑成功掌握廿八都特殊的地理形势,使敌人无法攻入,很好地守住了福建地区。郑成功热爱国家保护百姓,真是让人敬佩的民族英雄!从他的故事中,我也明白了读书和实践的重要性,如果没有知识和智慧,也无法守护国家和人民。”
煜翔有些愧疚地说:“现在看以前我觉得自己确实没有好好的对待书籍,这个我表示很惭愧。以后我一定不会再撕书、乱画了。”
茁熠认真地说:“通过今天的读书会,我明白了,我们尊敬书籍,就是尊敬知识,以后我会好好爱护每一本书。”
禹傲点点头:“对,不尊重书籍就是不敬圣贤,不敬圣贤的人是不会有大智慧的,尊师重道是从爱惜书本开始的。”
梓熙说道:“书籍承载的是知识,高深的就是智慧,是古代圣贤的‘精神烙印’。我们要好好传承这份宝贵的财富。”
茉芯看着大家,认真地说:“对待书籍要尊重,就像尊敬圣贤一样的尊重,尊师重道从爱惜书本开始。”
雨萱抱着一本书,说道:“书籍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好好爱护它们。”
梓宸也用力地点点头:“嗯,书籍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要尊重它们。”
煜翔坚定地说:“我为我以前撕毁书籍不尊重书籍而忏悔,我更为我以前做的错事而忏悔。我也不想愚痴一辈子,所以我忏悔了以后就会坚决的改正。”
子涵微笑着说:“有些东西需要去忏悔,你只要说出来你就会在心里面有一个道德观,你知道它应该怎么样去遵守怎么样去做,只有这样你的人生才会充满智慧。想做一个有智慧的人,首先就要从爱惜书本尊重书本做起。让我们一起畅游书的世界。”
大家齐声说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子涵看着大家,开心地说:“好书,如报春燕衔来花红江蓝。”
杨娜也笑着接道:“好书,似登梅鹊捎去秋实甘甜。”
子涵接着说:“书籍是一杯酒,让你畅开关闭已久的胸怀;”
杨娜点点头,说道:“书籍是一首歌,喷涌出你内心深处的激情。”
子涵抬起头,目光坚定地说:“奋斗的征程上,知识的彩虹镶嵌苍穹,折射出耀眼的斑斓,平添向上的力量与创新的鸿篇。”
杨娜看着孩子们,语重心长地说:“跋涉的境遇中,知识的桥梁跨越天堑,宛如舟载食与炭的饱暖,送抵渴望的彼岸。”
子涵感慨万千:“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望得越远;每一本书都是一级台阶,帮助我们向着更高处攀登,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杨娜微笑着回应:“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更丰满。我们在读书时付出的每一份努力,都会在未来收获丰厚的回报。”
子涵轻轻叹了口气:“短短的2个小时,终说不完读书的好处,谈不完知识的无穷。每一本书都像是一个神秘的宝藏,等待我们去挖掘。”
杨娜看了看时间,温柔地说:“短暂的时光匆匆而过,我们的活动也即将落下帷幕。但读书和探索世界的脚步,永远都不该停下。”
子涵面向大家,眼中充满期待:“在此,我们诚心地期待下一次的相聚。希望下一次,我们都能带着更多的收获和感悟。”
杨娜微笑着祝福:“衷心地祝愿各位同学身体健康,学习进步。愿你们在读书和成长的道路上,都能收获属于自己的精彩。”
子涵挥挥手,大声说:“让我们下次读书会再见!”
大家纷纷鼓掌欢呼:“再见……”那热烈的掌声,仿佛是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许交织而成的乐章,在房间里久久回荡。这场读书会虽然结束了,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理念,已经深深扎根在每个孩子的心中,激励着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不断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广阔的世界里探索,去追寻属于自己的智慧与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