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胡为民在哪?
第十四章 胡为民在哪? (第1/2页)“咚咚咚。”
胡为民正沉浸在创作的乐趣中,突然思路被人打断,心情很不爽。
他抬起头,看见有个漂亮妹子正隔着窗户朝门卫室里面张望。
“你好。”妹子朝他笑了笑。
胡为民放下笔,拉开窗户,问道:“同志,你找谁?”
妹子从随身携带的包里面取出自己的记者证,给他看一眼后,微微一笑,“你好同志,我是《燕京青年报》的记者赵莉莉,这次来燕大,是来采访胡为民同志的。”
青年报的记者?
哦,貌似我有一篇文章就是发在青年报上的。
胡为民摸着下巴,他没想到自己的一篇文章,竟然能引来记者的采访。
他挠挠头,有些犯愁,“采访我没什么问题,只是我现在正在上班,不是很方便。”
赵莉莉懵了,大眼睛忽闪忽闪地看着眼前的……朴实青年。
这人真逗,他究竟有没有听清楚自己在说什么啊!
看他那发愁的样子,还真不像是装的。
赵莉莉还是没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抱歉,同志,我……我实在没忍住。”
赵莉莉捂嘴笑了一阵后,才又解释道:“同志,我要找的是胡为民是《凌晨的光就在前方》的作者,他应该是燕大的学生或者老师,你……”她又摇摇头,意思不言而喻。
胡为民也不生气,只是笑着道:“赵记者的意思是,只有燕大的学生或者老师配发表文章,其他人都不配是不是?”
赵莉莉闻言,脸色一变,连忙摆手道:“没有,同志,我不是这个意思,你误会了!”
这个年代可是有不少农民作家的,她要是承认胡为民所说的话,传出去可要得罪不少当世大作家。
她一个小小记者哪里抗下这么大一口黑锅,别说她,就是他们报社都不行。
胡为民揶揄道:“既然你不是那个意思,我为什么就不能是你找的那个胡为民呢?”
“你……你这个同志,怎么……”赵莉莉被他怼得有口难辩,只觉这个同志实在是有够胡搅蛮缠,气得她肝儿疼。
“莉莉,不要生气,你是带任务来的,千万不要因小失大。”赵莉莉嘟着嘴,心里不停做着自我开解。心气倒是平复下来,但她看见胡为民笑盈盈的样子,还是恨得后槽牙痒。
“这位同志,麻烦你登记一下,我去找你们校领导采访,这总可以了吧?”
胡为民眨巴了一下眼睛,笑着道:“可以,不过你可别后悔哦。”
赵莉莉面无表情等他登记完后,才问道:“同志,你叫什么名字。”
“怎么,想找我们领导告状不成?”胡为民不等她回答,便先一步道:“算了,我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姓胡名为民是也。”
赵莉莉瞪大眼睛,吃惊道:“你也叫胡为民?”
“这是什么话?父母给我取的名字,我还能自己改不成?”胡为民不满道。
赵莉莉相信他说的是真话,也明白自己刚才误会人家了,心里还有点小羞愧。
不过小姑娘脸皮薄,不好意思道歉,只能低着头,飞快逃离门卫室。
胡为民看着逃也似的女记者,笑着摇摇头,继续自己的文学创作。
……
赵莉莉一口气跑进学校后,笑脸变得通红,想到自己刚才的窘迫样子,脸上臊得慌。
不过她还记挂着今天来燕大的任务,心里默念一声加油后,向着教学楼走去。
赵莉莉在表明来意后,得到校领导的接待。
只是……
赵莉莉瞪大眼睛,不可置信道:“什么,全校师生里面都没有胡为民这个人?”
负责接待的老师也很无奈,当他得知有记者来学校采访也很高兴。继而得知写下《凌晨的光就在前方》的作者留下的通讯地址在燕大,很可能是燕大的学生后,更是无比重视。
只是,在教务处的老师协助下,翻遍学校花名册后也没找到胡为民的名字后,他也很失望。
最近胡为民和他写的这篇文章有多火,自不用多说,没能扯上关系,这位老师也很难受,可事实就是如此。
“也许胡为民只是笔名,那位同学或者老师不想暴露真名也是有可能的。”
在老师那边没收获,赵莉莉只能去采访学生,希冀学生中有认识胡为民的人。
不过,她并没有太足的信心。毕竟学生都认识,没道理老师不认识。
抱着有枣没枣打一杆子的想法,赵莉莉行动了。
没想到,还真让她找到突破口。
而这个突破口,正是燕大的文学社。
赵莉莉在未名湖畔采访的时候,碰巧遇到陈建公和查剑英等人。
采访过程中,胡为民不可避免地被提起。
查剑英回忆起见到胡为民那天,至今记忆犹新,“胡为民同学不仅文采出众,还有一颗对祖国的赤诚之心。多亏他的当头棒喝,我们才没有误入歧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