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繁荣菜场
第407章 繁荣菜场 (第2/2页)“我会让人留意的。”
陈家志也不知道现在有没有这种品种,他也是听到日本人提出来了速冻西兰花的需求,才想到了这种种植模式。
速冻西兰花也就是预制菜,后世连锁餐饮店里保存期2年的西兰花就是这种。
在日本更是大行其道。
有需求自然就能做,敖德海也把这当做了下阶段的目标之一。不过听敖德海提及了西兰花种子,陈家志也想起元谋就非常适合十字花科蔬菜的育种制种。
西兰花也是十字花科作物,可以把西兰花也纳入元谋的研究范围。
又走了一会儿,太阳彻底不见了踪影,忙碌的菜农也陆续回了出租屋,穿着短袖的陈家志也感觉到了丝丝凉意。
如果在花城,这会儿还闷热着。
回办公室后,谭忘机还在与房少华交流繁荣菜场对日出口的情况。
陈家志早已让薛军在附近的餐馆定了两桌酒菜,叫上主要管理人员一起出去吃饭。
也直到这时,出去办事了的戚永锋才回来。
陈家志把他叫来坐到身边,才知道其现在在对接物流运输,从菜场发车,到港口对接都是他在跑。
这很让陈家志刮目相看,原本一个有些莽撞的汉子,现在也能做细致活。
把江心菜场交由戚永锋,也就更合适了。
酒足饭饱,陈家志留下戚永锋详谈,让其回江心菜场当场长。
戚永锋笑得很开怀,也笑了很久,回到家时都还在笑。
黄娟见了,问道:“傻笑什么,捡钱了?”
“比捡钱还高兴。”戚永锋说道:“我要当场长了,江心菜场。”
忙着收拾家务的黄娟顿住了,“真…真的?”
戚永锋点了点头,“志哥这趟来主要目的就是让我去江心菜场当场长。”
白天时,敖场长和老板在菜场巡田时,便有很多人瞧见了,那笑容和晚上的戚永锋并无二致。
很多人都推测是最近菜场赚了很多钱,老板才来繁荣,黄娟也是这样认为。
此刻听了戚永锋的说法,黄娟难以形容心中的感受。
但为了等这一天,戚永锋早就盼着了。
眼看从东乡菜场出来的几个老人都当上了场长,唯独永锋没有,这种落差带来的情绪被他掩藏得很好,但作为枕边人,黄娟清楚他内心深处的失落。
即使等的时间不长,但场长也有先后之分。
然而,如今老板亲自来邀,负责的还是被众人认为是总部的江心菜场。
黄娟心中万千感慨,也笑了笑,“恭喜了,戚场长,得愿所偿。”
酒店房间里,房少华有写笔记的习惯,此刻他正在回顾着白天记下的笔记。
他曾在面试时听老板举过日本西兰花季节性关税的案例,很有感触,根据关税变化制定了相关种植计划,从而创造了高额利润。
而今天来到了繁荣菜场,与众多亲历者进行了交流,了解了前后经过,看了合同文件。
他才清楚这个案例的含金量太高了,高得超出了他的认知。
200亩西兰花,按现在情况预估,可能将创造近400万元产值。
一亩地3个多月赚两万元,这比种金子还挣钱。
再加上青菜出口,繁荣菜场这半个月的出口额达到了530万元。
房少华看着笔记本上记录的情况,一时发起了呆。
清晨有些微凉,陈家志多穿了件衣服。
原本打算今天就回花城,不过敖德海让他多留一天。
菜场出口创汇引起了宝山区的注意,常有领导下来调研考察。
这次陈家志来,敖德海便约了宝山区蔬菜办公室的主任廖明,一起坐下来聊了一个小时。
陈家志并不排斥,反而很赞赏敖德海主动融入本地的行为。
代表着敖德海也脱离了菜农角色的束缚,学会了从场长角度来处理问题。
半个多月创造了60多万美元的外汇,对沪市不算多。
但对蔬菜行业来说却很有研究意义,陈家志和廖明也围绕着这个问题在聊。
“珠三角已有少部分菜场在往北边发展,据我所知,也有人去了京城投资粤菜基地,种植推广菜心、芥兰等蔬菜。”
“只是我选择了沪市,沪市不仅是国内经济领先的大城市,本身消费潜力高。
港口又离日本近,有着对日出口蔬菜的地缘优势,近来的成绩也只是证明我的判断正确。”
廖明听得很认真,不时发问或提出自己的观点。
繁荣菜场在出口创汇上的成功给宝山区蔬菜产业多提供了一条参考路径。
除了大棚早春黄瓜、茄子、番茄等蔬菜的出口,眼界还可以再拓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