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结个善缘
第14章 结个善缘 (第1/2页)两名菜工男的叫敖德海,女的叫赵玉,也都只有二十多岁,两人都是苗族,皮肤也都晒得挺黑。
在陈家志记忆里,这两人都是干活的好手。
不过再过没多久,两人就没在易哥手下干了,而是去了其它菜场。
因为易哥这个人吧,有点偷奸耍滑,自己经营菜场一直很一般,经营不稳定,也给不了高待遇,别人自然要走。
就像提前收菜这事儿,其实陈家志感觉凭易哥的经验,肯定也懂了,但就是犯懒、不想干活~
然而,易哥帮老板打工又是一把好手,前一两年在东乡菜场时,听他说出菜高峰期时单月工资加奖金提成能达到五六千元,当时菜场的独一份。
所以他才有底气包那么多地。
然而,易哥自己当老板时,又一直很一言难尽,现在就是如此,当老板比不上以前打工。
所以几年后又去了沪市打工,几百上千亩的菜场管理得井井有条,帮人挣了不少钱。
然后又回蓉城单干,结果又十年下来,一辈子反而没落下几个钱。
其实,在这十几二十年里,花城、沪市等城市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菜工。
但说到最有口碑的菜工,有很多老板都会投贵州菜工一票,因为稳定,因为吃苦耐劳,这一时期还要加一个敢打能打。
反观其他省的菜工,做到最后,要么选择进厂,要么小夫妻自己单干,但贵州菜工,一直到三十年后,都是大型菜场的主力之一。
有些贵州菜工,甚至能跟同一个老板二三十年。
所以,陈家志对敖德海两人天生带有好感。
1号地已经空了,2号地也只剩下几小厢菜心,今天主要收的菜在5号地的小白菜、菜心和油麦菜。
将两人带到5号地后,安排了下工作,陈家志就独自一人到宿舍后面的2号地收菜心。
2号地大约0.5亩,只余角落两小厢菜心,菜杆径很细,也不高,收起来也很慢。
收完后,陈家志估计有60来斤,算亩产量更是低得吓人,还好单价高,赚肯定是有赚的。
这时,陈家志再次来到5号地,敖德海两人也收的菜心,收的数量差不多是他的两倍。
对此,陈家志很满意。
首先,你不能指望工人和老板一样拼命的干活,想通这一点,再来看这效率,就知道两人很尽责了。
见陈家志打量着菜,敖德海有些忐忑地说:“陈老板,这菜太小了,收起来快不了。”
“没事,已经很快了。”
论年龄,两人比陈家志大个三四岁,聊天中得知敖德海夫妇已经有两个孩子,都在贵州老家。
两人在东兴菜场干活也已有几年,原来公司倒闭后,就留下来给易定干打工。
工资现在还是7.8元一天。
陈家志觉得这个工资该涨了,太低了点,再不涨再稳定的工人都会想要跑路。
雨慢慢又下大了,一下午都没停,打在尿素‘雨衣’上啪啪作响,三人也就没再聊天,专心收菜。
按陈家志的计划,今天想收500斤去卖,但菜小又下雨,李秀帮不上忙,仅靠三个人一下午完不成。
于是在要到下班时,陈家志问两人要不要加班,一个小时1.5元,比正常工资高50%。
敖德海同意了下来。
大约5点时,陈家志开始将菜一筐筐的挑回去,淋了雨的菜更重,晚上光是卖‘水’都要多卖不少钱。
到了家后,陈家志让李秀晚上多做点饭菜,他要留敖德海两人吃饭,晚上加班。
一下午时间,三人收了三百多斤菜,吃了饭后,晚上又摸黑收了一百多斤菜。
陈家志和敖德海两人回去的时候浑身早已湿透,都得赶紧洗个热水澡。
在陈家志洗澡时,众多菜农打量着摆放在坝子里的菜框,都有些愣神。
李明坤说:“这是包地以来,个人收菜最多的一次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