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蝼蚁、道友、前辈。
第11章 蝼蚁、道友、前辈。 (第1/2页)随后数月。
黄炎将《朝元功》完善后传至军中。
与传统打熬气血的桩功相比,《朝元功》是他结合自身三十余年修行经验所创,不仅修行更为快捷,更可一种可以自普通人修行至凝血境的直达功法!
军中习武的将士无不感激涕零的叩谢天恩。
而另一边。
吴谋领内监统筹的选秀事宜也接近尾声。
初选标准相对较为宽松,除了满足‘良家子’这个要求之外,只要容貌端庄便可。
流程一般都是由内监看中某家女子后,便会先付一定银钱作为聘礼,然后登记造册,令其父母在规定时间内将女儿送往京都。
此次选秀约莫招纳了五千人。
待选女子抵京之后,以每百人为一组,按年龄大小排序,然后进行为期三天的选拔。
第一天,由内监目测评定,高矮胖瘦略有不足者全部落选。
第二天,入选者再以百人为一组,由内监和专业的嬷嬷负责检查五官、发、肤、颈、背,如有瑕疵当即淘汰。
第三天,进行更为细致的检查,包括测量女子的手足和观察步态,对于那些腕稍短、趾稍巨,或者举止稍轻躁者加以淘汰。
待选女子通过第二关后,由年长宫女引入内宫,由稳婆将她们依次引入觅食,通过探其乳、嗅其腋、扪其肌理等方式,从中筛选出三百人。
侥幸过关的女子需要在宫中生活一个多月。
然后由内监观察她们的性情、作风、智愚以及是否贤惠,从而再选出‘秀色夺人,聪慧压众’的五十人为候选妃嫔。
经过层层筛选,还能留下的五十位候选妃嫔皆是具备年轻貌美、身家清白、有才有艺等条件。
至于终选,本该由太后或者太皇太后逐一召见这些女子,分别与其交谈,查看其言谈举止,考察其书法、绘画、诗词、算数等知识。
从而最终选出三位最优者,其中一位立为皇后,另外两位则立为侧妃。
介于本朝新立,太后和太皇太后都不在世,最后一关自然无人能做这主。
只等皇帝做出决策。
内监府中。
吴谋端坐在主位,一个个审查候选妃嫔的家世以及其在宫中的平日表现。
“相国大人。”
内监总管领着一群小太监进门,招招手让人将今日记录表现的名册呈了上去:“这是今日候选妃嫔们的表现,还请大人过目。”
“嗯。”
吴谋揉了揉眉心,满脸疲态的点点头:“有劳了。”
“不敢不敢。”
内监总管忙称不敢:“咱家是陛下家奴,可不敢邀功,倒是相国大人近月为陛下奔波,劳苦功高。”
“……”
吴谋也没心思跟他纠结这些弯弯道道,问道:“我让你暗中观察的几人,你觉得意下如何?”
“容小的禀报。”
内监总管见他谈及正事,小心翼翼的回应道:“沈道真此女姿容绝丽,冰肌玉骨,言辞举止挑不出毛病,琴棋书画亦是样样精通。”
“她入宫以来与其他候选妃嫔相处的并不多,接触时神态多有冷冽,想来是个心高气傲的主。”
“私以为,此女有些不食人间烟火气,入深宫恐遭其他妃嫔排挤。”
他说着语气顿了顿,见台上的吴谋并无异色后才接着说道:“颜如玉此女媚骨天成,绰约多姿……”
“但其性格大大咧咧,口无遮拦,因此也惹恼了不少其他候选妃嫔。”
“此女性格虽然难评,但若是能进后宫,说不定也能为深宫添几分热闹。”
“至于韩莹此女,仙姿玉色,落落大方,各方面也都不次于沈道真与颜如玉二人,入宫后与其他候选妃嫔相处的也极为融洽。”
“但其出身自江南富商韩家,又是工部尚书郑大人的外甥女,入深宫后,恐会与其他妃嫔抱团。”
“……”
内监总管将吴谋留意的几人各自点评一番后,便不再多言半句。
他心里也知道。
若是光凭外在条件,沈道真、颜如玉、韩莹三女在一众候选妃嫔中是独一档的存在。
前两女胜在气质脱俗,堪为人间绝色;
而韩莹的气质虽稍逊两女半筹,但胜在乖巧懂事,而且给的也太多了。
所以谈及时刻意着重了几分。
“韩家与陛下有旧,而且能在后宫报团取暖,也是本事。”
吴谋对几人的评价不置可否,翻看名册时执笔着重将几人圈了起来,写上评言后交代道:“送与陛下过目。”
“……”
见内监总管拿着名册而去,吴谋轻摇羽扇的仰着头,感慨道:“这么多人间绝色入宫,也不知是好是坏…”
晚间…
内廷西六宫之一的储秀宫中。
一众候选妃嫔在井边打水,浆洗着衣物。
候选妃嫔虽然带着‘妃嫔’二字,看似已经半只脚跨进后宫了,但在去掉‘候选’二字之前,她们在宫中的地位其实并不比宫女高多少。
不仅吃住在一起,衣服也得她们自己洗。
“莹莹,衣服我帮你洗吧。”
一位同为江南出身的候选妃嫔主动凑到韩莹身旁,笑吟吟的将其手中的衣物拿了去。
只有同为江南一带出身的人才知道韩家多有钱,那可是皇商!
韩家乃是当初最早支持黄天军起义的一批士族,所以才能在后来的清算中保存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