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吕不韦的遗产
第五章 吕不韦的遗产 (第2/2页)他们在田地里用了饭之后,休息片刻就会接着劳作。
人们的生活很简单,秦人尚武,因此秦人的食物多数还有不少野味,秦人的主食也都以粟,麦,豆,黍为主,而蔬菜也有葵,藿,葱,韭。
其中最为普遍的便是豆饭藿羹。
豆饭是绝大多数秦人的主食选择。
为了自己的营养需要,扶苏会时常吃一些鱼肉,鱼肉的优质蛋白对一个正在长个子的少年人来说,很重要。
下了车后与老师接着步行,又见到了不远处有几个同龄人正在为了一袋豆子争吵,扯开了布袋子,豆子撒了一地。
与他们相比,扶苏觉得自己根本没有叛逆期,上辈子的叛逆期也早就在人情世故中磨平了。
李斯从宽大的袖子中拿出一卷竹简,低声道:“这是陛下让臣交给公子的。”
扶苏接过书卷,打开看着其中内容,不看还好,这一看好久没有回过神,因其中有三个字很刺眼,这三个字是吕不韦。
这卷竹简所写的本就是一份田契,这份田契是当初秦王赏赐给吕不韦的,足足三百顷田地。
李斯又从袖子拿出一卷布匹,解开绑在这卷布上的绳子,道:“往后这些田地就都是公子的了。”
扶苏接过田契又释然了,如今这天下都是秦王的,给几亩地也正常。
如果可以,扶苏还想多要一些田地,多多益善,越多越好。
“父皇为何给我田地?”
李斯没说话,而是继续走着。
来到一处村落前,李斯又从袖子里拿出一卷布,又道:“这片村子的人以前都是吕不韦的家仆,吕不韦死后陛下将他们安置在了这里,现在他们都是公子的。”
扶苏拿过这份契约,眼神不自觉地看了一眼李斯的袖口,心中暗想老师的袖子里究竟藏了多少东西。
吕不韦死了之后,他的遗产都留在了秦国。
身为战国时期最有盛名的商人,还是一字千金这个典故的主角,吕不韦其人确实了得。
可对嬴政来说,弄死吕不韦也很简单。
嬴政当年写了一封书信,骂了一顿吕不韦,大致意思是你这样的人也配当我的仲父?
后来吕不韦就自尽了,而嬴政甚至没有明说让他死,只是书信一封将他骂了一顿,他自己就去死了。
一个商人与政治强人合作,通常这个商人都会不得好死。
吕不韦是先河,后来汉代的桑弘羊,以及之后的人,依旧遵循了这个规律,那些商人重复着吕不韦的下场。
“老师为何给我这些?”
又见老师从他的袖子里拿出一张饼,而后撕下小小一角,余下的一大半递了过来。
扶苏接过这大半张饼,见老师拿着那小小的一角饼慢条斯理地吃着。
待吃完,李斯回道:“这都是陛下的安排。”
“父皇为何给我这些?”
李斯接着道:“今天淳于越说公子不能只听臣的一家之言。”
“嗯……”
“所以往后公子可以招募门客,公子已到了十六的年纪,往后公子可以招募天下各路有识之士,辅佐公子,公子有了门客就需要蓄养门客,就需要很多的田地生产粮食,需要很多的家仆来照顾。”
扶苏整理着这些话语,以及手中的契约,忽然想到了当年吕不韦的三千门客。
吕不韦养了三千个门客,身为秦国的相邦,吕不韦还让三千门客为他自己撰写了吕氏春秋,又有了一字千金的典故。
吕不韦可谓是将商人阶级做到了巅峰。
扶苏捡起地上的一粒豆子,抬眼再看去满是跪在地上,面朝黄土的人们,“老师,我能要的更多一些吗?”
李斯先有些诧异,平日里常挂在脸上的笑容竟然消失了片刻。
只是刹那的片刻,李斯的脸上又恢复了笑容,只要公子不谋权造反,要多少还不是陛下一句话的事,接着道:“公子是觉得少了吗?”
扶苏指着远处,“浐水边有一块荒地。”
李斯颔首道:“可以,只要公子想要,臣都可以安排。”
再回到咸阳城,扶苏跟着李斯来到了一处宅邸前,这处宅邸最靠近咸阳宫,是整个长安城最好的位置。
李斯推开老旧的木门,“这里以前是吕不韦的居所,公子可以在此地招揽门客,淳于越说公子不能只听一家之言,有了此地公子可以听百家之言。”
当年李斯就是拜在吕不韦的门下,在这里与众多门客一起住了很长一段时间。
那时候的李斯需要瞻仰他人鼻息,还需要看吕不韦的脸色。
现如今,他李斯已是秦国的丞相。
李斯毕竟是李斯,他从未失去过野心与抱负。
一路走着,扶苏听着李斯讲述着这座宅邸的种种细节。
直到天色入夜,扶苏带着一堆契约这才回了宫中,打算好好收拾今天所得的契约。
当年吕不韦死后,这里的一切也都是封存了。
夜里,李斯依旧留在这处宅邸,他来到其中一处房间,这里是以前的三千门客用来摆放书籍的房间,一个个书架上,摆满了竹简。
其中就有楚人带来的书,齐国,燕国,魏国的诸多名仕的成果。
吕不韦死后,那些门客都离开了,而这些书却都留了下来。
“许久不来这里了。”
听到身后的话语声,李斯回头看去,见到了副相冯去疾。
面对公子或者面对陛下,李斯总是笑容的,面对他人李斯则会严肃许多。
冯去疾道:“淳于越向陛下进谏,是希望陛下让六国名仕教导公子,你却让陛下准许公子圈养门客,你这么做还是不想让六国名仕去教导公子,你只希望公子身边只有你一个老师。”
李斯抬首望着夜空中的明月,道:“六国名仕不足以教导公子,公子所学他们教不了。”
“听闻公子颇为好学。”
“公子还年少,待公子年长几岁,斯会亲自辅佐公子。”
冯去疾自认了解李斯,也对李斯有所保留,因始皇帝至今没说过韩非的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