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谶言——凤升龙潜
第二百一十八章 谶言——凤升龙潜 (第2/2页)谢梧并不言语,只是平静地看着她。
太后目光阴沉地盯着她道:“天倾西北,乾坤倒悬,东曦既殁,凤升龙潜。”
“天倾西北,乾坤倒悬?”谢梧垂眸道:“听起来,跟我没什么关系。”
太后冷笑道:“有没有关系,不如咱们交给皇帝来判断?”
这几句话听起来确实都跟谢梧没有什么关系,至少前面三句没有。真正有关系的是最后那句凤升龙潜。
但是这要怎么理解?将来谢梧嫁入皇室,会压在皇帝头上擅权专政?
若是如此,先帝又为何要将谢梧指婚给秦牧?先帝会这样做,说明这桩婚事对大庆皇室并没有什么坏处。
但现在,这句话要怎么解释,就要看当权者的想法了。
看着谢梧沉默的模样,太后终于有些得意地笑了起来。
“皇帝是个什么德行,我想你也知道,他只会比我更相信这些道士的谶言。你觉得,他会怎么对待一个……被玄妙真人亲口预言,有凤升龙潜之相的女子?是将你纳入后宫看看谶言是真是假?还是杀了你以绝后患?这个,应该足够让谢胤替哀家办事了吧?”
“太后想靠几句话威胁我?”谢梧淡淡道。
太后冷声道:“泰和帝要将周家赶尽杀绝,我也没有法子。谢家必须将我儿救出京城,否则十天后便等着这谶言出现在皇帝的御前吧。”
谢梧目光落在自己垂放在椅子扶手上的指尖上。
纤细的手指白皙如玉,指甲长短恰到好处,被打磨的圆润漂亮。指甲上染了浅浅的红色,既不过分张扬尖锐,也不显得过于素净苍白。
谢绾微微抬手,左手漫不经心地转动着右手食指上精致的宝石镶嵌的扳指。
“我祖父和舅舅,是怎么死的?”殿中突然响起谢梧轻柔的声音。
太后一愣,很快松了口气。
她知道,谢梧这是妥协了。
“你不怕哀家骗你?”太后挑眉问道。
谢梧淡淡一笑,“这重要吗?太后去寻的那个童子,现在恐怕已经不在人世了吧?那所谓的谶言到底是什么样的,还不是太后娘娘说了算?差别只是……陛下信不信而已。”
而他们都知道,泰和帝会信。
对皇帝来说,宁可错杀一千,也不会放过一个。
最可怕的不是那所谓的凤升之命,对泰和帝来说真正可怕的是,当年先帝为什么要把有凤命的谢梧指婚给秦牧。
“你果然聪明。”太后点头道:“现在告诉你也无妨,你莫要以为我威胁你便是你的敌人。你真正的仇人,正是坐在大庆宫里的那位。十一年前你那位舅舅代先帝巡查边境,发现当时还是太子的泰和帝命人在边关掳掠良家少女,送入京城供他淫乐以及结交拉拢京城的权贵。当时的边关守将是泰和帝的亲舅舅,未免他将消息传入京城,泰和帝命人暗中将卞大公子杀了,对外说是巡查边境的时候不慎遇到北狄人侵扰,战死沙场尸骨不全。听说……有人将卞大公子的尸体分割成块,用盐腌制后送回了京城,就送到了卞太傅面前。卞太傅只看了一眼,就当场病发,没几日就死了。”
“你是怎么知道的?”谢梧问道。
太后笑道:“因为……泰和帝百密一疏,卞大公子有一封密折,被送到了陛下手里。陛下派人去查了,只可惜已经晚了。卞大公子已经尸骨无存,卞太傅也已经死了,这件事自然也就……”
“也就不了了之了。”谢梧冷声接口道。
太后叹气道:“陛下当时还不想废太子,自然不能让这些消息传出去。更何况卞家人都已经死了,无可挽回,难道大庆还要因此赔上一个太子和皇室的名声?”
谢梧微微蹙眉道:“我母亲……”
太后道:“你母亲?自然是樊氏动的手,这难道还需要哀家提醒你?”谢梧道:“樊氏出身平平,不敢也没这个能耐对我母亲出手。太后娘娘认为,她背后的人是谁?”
太后道:“自然是大庆宫里那位,不然还有谁?我吗?还是先帝?”
谢梧心中暗道:“泰和帝确实更合理一些,但跟樊氏有牵扯的却是肃王,这又是为何?而且按王婆子所言,樊氏当年的所作所为分明是肃王的谋划。肃王又是怎么知道泰和帝伪造遗诏的?”
谢梧抬手揉了揉眉心,继续道:“如此说来,当年光州之事也是与樊氏有关了?”
太后道:“我已经说得够多了,剩下的还是等你办完了事再说吧。”
谢梧对剩下的并没有那么感兴趣,但她确实需要一个理由拖住太后。
“信王可未必愿意离开京城,听闻陛下不许信王殿下入宫见太后,他要如何相信我?”
太后从头上取下一支并不起眼的小巧的发簪,道:“你将这个给牧儿,他自然知道该怎么做。”
谢梧接了过来仔细看看,这发簪平平无奇,没有丝毫宫中的印记标识。在太后华贵的装扮中,甚至朴素的有些突兀。
她随手将发簪插入自己发间,隐在了一朵簪花后面毫不起眼。
谢梧站起身来道:“十天之后,我会再来听娘娘剩下的消息。”
太后满意地点头道:“很好,相信谢家不会让哀家失望的。”
谢梧并没有行礼,转身径自往殿外走去,毫不掩饰自己的怒气和不满。
太后却并不在意,她眼神幽深地望着谢梧,轻声道:“谢梧,是你自己不识好歹。你是先帝赐给我儿的,就该为我儿效死。既然我儿得不到你,那谁也别想得到!”
谢梧刚走出慈宁宫外,就看到一个太监站在门外等着。
见谢梧出来,立刻上前来笑道:“崇宁县主,陛下有请。”
谢梧毫不意外,点点头道:“有劳公公久等,请前面带路吧。”
“不敢,县主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