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推荐
第三十八章 推荐 (第1/2页)毕竟殷灵毓是他们拉着帮忙的,对于番薯,牛痘什么的都很了解,又识字又有见地,但对于朝政,肯定没有那么了解嘛!
吕调阳这样想着,就听殷灵毓道:“没什么,只是本来就有南人北人互不相服,这番薯若全数拨给南粤,北方各地恐怕要骂声不断了。”
吕调阳一滞:“哎?”
殷灵毓抬起头,侃侃而谈:“且番薯本就不挑地,而南方士绅豪族众多,相比之下北方虽亦有豪族,但与京城相近,利于监管,又屡次三番未曾有海利,只有蒙古互市贸易可赚,此番又将开海,到时………”
张居正放下笔,揉了揉腕子,喝了口茶,顺便欣赏了一下老搭档脸上的呆滞。
他和殷灵毓相处的多,早便被震惊过了,所以才叫殷灵毓跟着一起做事分担的,因为她是真能扛事儿。
太后或大臣那边若是问起来,交给殷灵毓的折子也都是关于她提出的东西的,写完且还得交由他们这些阁老审核一遍,任谁也挑不出错来。
但摆着她不用,自己实在是忙不过来了。
吕调阳和殷灵毓逐渐讨论入了神,拉了把椅子就坐下了,张居正也跟着适时出言参与,还不忘继续手上的事情,没一会儿,整张桌子周围已经坐满了人。
“……何况吕宋人说亩产千斤不假,但那是在南洋终年湿热之地,北方种植番薯,霜冻前务必收入地窖储存。”殷灵毓侃侃而谈,不少人低着头脖子酸,于是小太监们搬了椅子又添茶。
“那吃法上呢?可有什么禁忌?”张四维敏锐问道。
殷灵毓便道:“此物煎炸烹煮皆可,吃法繁多,亦可酿酒,但久食烧心反酸,老弱妇孺尤甚,且不易久储,亦不宜同片田地连种。”
“如此一来,江南一带必得严令禁毁稻田改薯田,违者…违者充军!”一官员反应迅速。
另一人补充道:“若真如此,各地虽准种番薯补口粮,但需劝诫其轮作养地,且仍以粟麦稻米为主。”
“对了,今年这一波番薯收获,朝廷不如花钱收购,当作粮种再次发放下去,如此既能让种植番薯的农户受益,又能让番薯普及的更广泛。”
“难道就不能明年再去吕宋抢……不是,让他们岁供一批吗?”
“那岂不是受制于人?”
毕竟是高产粮种,哪怕有缺点,但能让人吃饱就是好的,一圈儿的官员们查漏补缺,纷纷出言献策,参与了进来。
“……好,暂且便是如此了,大体章程,我明日争取整理出来。”殷灵毓捧着茶杯连喝几大口,缓解了口渴,道。
围坐一圈的众人如梦初醒。
最开始坐下的吕调阳先是感叹于殷灵毓的学识,格局,甚至有些不愿明说的自愧不如,再一看身边围着的同僚们,若有所思。
怎么不知不觉,殷国师就成了议政的核心了?以前不都是张太岳么?
但是再一琢磨,殷灵毓也的确不可替代,还能言之有物,切实解决问题,减轻他们的负担。
那也行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