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没头苍蝇
第19章 没头苍蝇 (第2/2页)团队尚能团结一心。
现在胜利在望天下即将一统,大家的心思也活泛了。
各种矛盾开始爆发。
关键是,他们作为统治者,也没有一个清晰的治国思路,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他们拿不出大框架,下面的人也和没头苍蝇一样,自然是各说各的。
加剧了朝堂矛盾,致使内斗不断。
此时她多么希望,能有一个人站出来,给他们一些指点。
马钰的身影不由自主的浮现在脑海里。
只是……
这个少年确实有些本事,也懂治国之道。
可他毕竟才十三四岁,真的有能力承担这个重任吗。
马皇后也无法给出答案,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希望他能再给自己一些惊喜吧。
-----------------
冷静下来后的朱元璋,反倒不急着去见马钰了。
除了关于殷商礼器的事情,马钰别的方面对他并没有什么吸引力。
但短期内是不太可能去那边挖掘礼器的,所以现在见不见他都没啥关系。
更何况他离京那么多天,虽然有马皇后帮忙处理政务,可依然积累了不少事情,需要他亲自过问。
所以接下来几天,他一直在忙这些事情。
关于大明律的制定,他也给出了自己的指示。
重刑和慎刑同时上,前者针对官吏,后者针对百姓。
他本以为,这个方法既采纳了法家的思想,又满足了儒家仁政要求。
双方应该一致赞同并通过才对。
然而就在他准备迎接歌颂声的时候,却发现遭到了双方的一致反对。
李善长为首的法家派系认为,法令应当统一。
商鞅在秦国变法,强调“壹刑”、“壹赏”、“壹教”。
即刑罚、奖赏和教育都要统一。
法不统一会给执法带来不便,也会导致人心失衡,最终让国家陷入混乱。
儒家反对的原因自不用多说,他们的终极目标是‘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你现在要对当官的使用严刑峻法,这不是要我们的命吗。
再说了,纵观历史各个朝代都优待官吏,因此才能尽收天下人心。
没有听说哪个朝代,因为苛待官吏而强盛的。
面对这个结果,朱元璋非常气愤,但又无可奈何。
此时大明还未一统天下。
陕西、山西、山东、北平、辽东、两广、云贵等地,还都在元朝的统治之下。
要真论实际控制的土地,新生的大明远不如元朝的地盘大。
说白了,他还不是后来乾纲独断的洪武大帝,必须要照顾群臣的想法。
最终这件事情不得不暂时搁置。
但这件事情远未就此结束,朱元璋发现经此一事后,群臣似乎更爱提意见了。
更准确说,是更喜欢反驳他,教他如何做事情了。
就连李善长都是如此。
反倒是刘伯温,态度愈发的恭谨,处处维护他的权威。
朱元璋自然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内心非常的愤怒,立即做出了回应。
重新启用了李饮冰、杨希圣二人,又提拔杨宪为中书左丞,调汪广洋入京担任中书参知政事。
同时还给告病的宋濂‘知制诰’一职。
知制诰就是书写圣旨、诏书的权利,典型的位卑权大。
如果说这种种任命,只是为了完善中枢各机构,还算是正常操作的话。
那后面的操作指向性就非常明显了。
当有人再次参李善长羞辱大臣的时候,朱元璋没有再给他留面子。
当然也没有当众训斥他,仅仅是罚俸三个月。
可即便如此,这一系列变动联系在一起,大家都知道皇帝的意思了。
分李善长的相权。
李善长脸色铁青,却也只能接受。
浙东派系还没来得及高兴,朱元璋转手就给了他们一记耳光。
数位官吏或被罢免或被下狱,用的理由还和马钰有关。
陷害马钰杀人的江宁县县令,就是浙东派系出身。
这并不奇怪,朱元璋有意扶持浙东派和淮右打擂台,肯定要给他们一些重要位置的。
江宁县是应天下辖的大县,交给浙东派系的官吏,正好可以用来牵制中枢的李善长等人。
等到马钰案爆发,这个县令被下狱。
浙东派自然不会轻易就放弃他,暗中出力保了他一手。
他在监狱里声称自己什么都不知道,是被下面的人哄骗了。
查办此案的捕快等人,也都一致声称县令不知道这事儿,都是他们所为。
于是那个县令就被判了个失察之罪给放了出来。
只是他的江宁县令也当不成了,只能外放。
目前正在京中候补。
朱元璋就以重新调查此案为理由,将那个县令抓了起来。
拱卫司十八般武艺还没施展一遍,他就什么都招了。
然后,当初举荐他的,以及和他交往过密的官员,全部被处置。
之前出面保他的官员,也全部被下狱。
浙东系被这一记耳光抽的也顿时消停了。
收拾完两帮人,朱元璋依然气不过。
一次和刘伯温谈论过政务,闲聊的时候表达了对李善长的不满。
其实这也是一种暗示,我对李善长很不满,你别害怕,站出来和他打擂台吧。
哪知,刘伯温却诚恳的道:“李相虽有过失,但功劳很大,威望颇高,能调和诸将。”
“唯有他方能担此要职。”
见他不接招,朱元璋心中有些不喜,直接明示道:
“咱想让你当宰相,你觉得如何?”
刘伯温竟直接叩首道:“更换丞相如同更换梁柱,必须用粗壮结实的大木,如用细木,房屋就会立即倒坍。”
“李相乃大木也,臣就如那细木如何能担此大任,请陛下三思。”
他一直不肯接招,朱元璋也没有办法,只能作罢。
又聊了几句,刘伯温起身告退。
直到走出老远,确认朱元璋看不到自己,他才心有余悸的叹了口气。
然后脸上露出一抹苦笑。
皇帝的意思他岂能不知道,可他真的不想再陷入党争泥潭了。
一来不论输赢,自己都很难有好下场。
二来他确实不喜欢这种勾心斗角,更想去做实事。
只可惜,皇帝不肯给他这个机会。
不过他到不担心局势会崩,天下远还未平定,皇帝不会有什么大动作的。
敲打一下淮右和浙东两派系,已经是极限了。
只是这种局势不可能一直维系下去,早晚要有个了解。
可他也没有什么太好的破局之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一个字,难。
朱元璋内心同样很憋屈,咱没当皇帝的时候和孙子一样,当了皇帝怎么还和孙子一样?
这皇帝不是白当了吗?
马皇后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却也只能干着急没有任何办法。
她很清楚问题出在哪里。
君主不能明确思想,下面的臣子自然会起心动念。
倒不是他们想造反,而是会争夺话语权。
这就是人性。
如果朱元璋能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治国总方略,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可这恰恰是他们欠缺的东西。
想到这里,她目光再次看向应天府大牢的方向。
于是当天下午就找到朱元璋说道:
“重八,你不如去见一见那马钰,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