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121章:李世民对太子的支持

第121章:李世民对太子的支持

第121章:李世民对太子的支持 (第1/2页)

太子创了一套简体字的消息,传播迅速,这让文学圈子反响很激烈。
  
  太子的一举一动,实际上是受到很多人关注的。
  
  毕竟如今的太子已经二十多岁了,而且有过多次监国的经历。
  
  按照正常的逻辑来说,即便有魏王夺嫡的事情,但太子即位的可能性,就朝野上下来说,都觉得占据八九成。
  
  在没有特殊的情况下,基本上是不可能存在废太子的。
  
  那么太子推广简体字,意义就很深远了。
  
  难道是要在继位之后,废除洛阳汉音,全面推广简体字吗。
  
  那如今自小学习洛阳汉音的读书人怎么办。
  
  这就让很多读书人害怕了,虽然他们自己也经常会写一些俗字,可洛阳汉音可是官字。
  
  太子要开创新的时代,他们这些旧时代的人怎么办。
  
  成为旧时代的残党,新时代没有承载我的船?
  
  李世民听完张阿难讲述的情况后,眉头微微皱起。
  
  “阿难,你怎么看?”
  
  张阿难想了想,道:“应该是太子觉得讲武堂的学子们,学习的速度太慢,所以才想在讲武堂推广俗字俗语。”
  
  “臣也看了那俗字写就的千字文,确实要比官文简单许多,笔画上也没那么复杂。”
  
  “或许要不了一个月的功夫,学子们就能把千字文都能默写出来。”
  
  张阿难是宦官,虽也读书,但并不属于读书人的圈子。
  
  跳开圈子来看,俗字的应用,其实是一件好事,降低了初学者的难度。
  
  李世民道:“这上边的奏疏有说,太子筹备此事,蓄谋已久,自成体系,连读音都设计了一套,谓之拼音。”
  
  “说是要掘读书人的根。”
  
  张阿难道:“臣觉得,太子是想掘世家的根。”
  
  李世民当即哈哈大笑起来。
  
  “朕也是这般觉得,太子这手,确实是狠啊,这是要把世家的根基彻底颠覆。”
  
  “把这些奏疏都收走吧,朕也懒得去看了。”
  
  “传告御史台,俗字只是为讲武堂的学子准备,暂无推广之意,莫要这般大惊小怪。”
  
  “整天盯着太子的举动,难道他们是没有其他事情做了吗。”
  
  只要是能打击世家的,在李世民这里就属于政治正确。
  
  况且俗字的推广,确实是降低了读书的门槛,读书人多了,世家的力量就散了。
  
  李世民的诏敕,传到御史台,顿时引起一片哗然。
  
  但他们也没能有其他的办法。
  
  这个场景,就能当初隋朝定下洛阳汉音为官字官语一样。
  
  当初同样有很多反对的声音。
  
  可只要皇帝坚持,臣子们也只能眼巴巴的看着。
  
  御史台中。
  
  “这件事,恐怕还是需要魏公出面方可,陛下最是听从魏公的劝谏了。”
  
  “对了,最近几日,好像都没看见魏公了。”
  
  “魏公最近在东宫詹士府呢。”
  
  “詹士府?魏公去东宫干嘛。”
  
  “据说是跟张公编纂天开工物去了。”
  
  “魏公怎的跟东宫搅合在一起去了。”
  
  御史们面面相觑。
  
  有人道:“大家可别忘了,魏公是太子少师啊。”
  
  “说不定这俗字,就是魏公帮着提出来的。”
  
  “那去找褚公?”
  
  一下子,都没了主意。
  
  李承乾也听到了消息,张阿难让宦官传了话。
  
  听闻御史台那边反对的声音很大,李承乾只是笑笑,没搭理。
  
  二凤巴不得他跟文官们闹起来。
  
  推广俗字,能打压世家,加强教育,还能压制自己这个太子的声势。
  
  二凤当然要支持了。
  
  不过教育的事情,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司天台那边可是推算出了近期的好日子。”
  
  “高阳这边完婚了,也该是让崔凤珠成婚了。”
  
  吴子清跟崔凤珠的事情,已经拖了很久了。
  
  原先是准备年前完婚的,不过因为崔广瑞的投诚,让李承乾改变了想法。
  
  正旦之际,百官回长安述职,影响更为广大。
  
  在这个时候完婚,对清河崔氏的打击,才足够全面。
  
  李承乾还想着清河崔氏会不会行刺杀之举。
  
  结果等到现在,都没有了半点反应。
  
  “臣昨日从司天台那边得了信,初七是个好日子。”
  
  内侍文忠回道,大的事情他办不好,这些小的细节,那就要足够下功夫了。
  
  太子念着旧情,但他也不能太废了。
  
  唐朝司天台,便就是后世的钦天监,掌天文、历数、占候、推步之事。
  
  “袁天罡跟李淳风,回长安了吗。”
  
  听到司天台,李承乾顺口问道。
  
  袁天罡跟李淳风,不仅是在后世出名,在现在的大唐也是很出名的。
  
  最早的时候,是隋朝大业元年,袁天罡在洛阳为杜淹、王珪、韦挺三人看相,预言皆成真。此后他的相术逐渐被世人所认可。
  
  “殿下,他们还在西南测步王气,尚未回长安。”
  
  去年六月,太白金星在白天接连出现,宫廷禁苑、街巷阡陌又有谶言,说大唐三世而易其主,还有大臣密奏,夜观天象之际,发现西南地区出现了王气。
  
  李世民为此速召见火山令袁天罡和太史令李淳风商讨对策。
  
  袁天罡主动请缨去西南测步王气,以毁其地形,泄掉王气,确保大唐江山无忧。
  
  李承乾前身也派了杜荷,前往琅邪,找颜利仁解密。
  
  这才有了杜荷回来说,天象有变,大事可成的说法。
  
  谶言说大唐三世而易其主,这第三世,从如今的目光来看,自然就是落在李承乾这个太子的身上。
  
  也成了魏王党攻击太子的一个说法。
  
  其实从李承乾的角度来看,这谶言还挺准的。
  
  历史上李治死后,不就是武则天改朝换代,大唐成了武周吗。
  
  至于现在袁天罡跟李淳风,在阆中张家垭开山凿石,截断龙颈这件事。
  
  也没个什么具体的说法。
  
  说他有用吧,毕竟大唐终究还是三世易主。
  
  要说他没用吧,神龙政变,李显又当上了皇帝,恢复唐朝国号,延续大唐。
  
  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吩咐苏定方那边,最近多多关注魏王动向。”
  
  “孤总觉得,他可能在筹备什么阴谋诡计。”
  
  “如今有房玄龄的帮助,可能还真有什么大的谋划,不可小觑。”
  
  “对了,让你在房玄龄那边策反的细作,最近可是有眉目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